徐光川
摘 要:在素質教育思想不斷深入實施的今天,體育教學不再是簡單的體育技能的培養以及身體素質水平的提高,更多的應該是促使學生獲得全面而綜合的發展。所以,為了展現體育學科的價值,也為了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為了高效體育課堂的順利實現,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從多方面入手來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同時,也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從而,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體育;心理健康水平;品質;信心;合作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在和諧、平等、友愛的運動環境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情感的愉悅;在經歷挫折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可見,體育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為了最大化地展現體育學科的價值,也為了促使學生獲得健康全面的發展,在授課的時候,我們要深入挖掘教材價值,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為學生終身健康的發展做好保障工作。
一、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堅強的品質
體育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學科,累、枯燥是這門學科的主要特點,也是學生不喜歡體育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所以,我們要培養學生堅強的品質,幫助學生克服鍛煉過程中存在的困難,要讓學生在不斷突破自我、不斷體會成功帶來的喜悅的過程中培養出堅強的品質,進而為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800/1000米跑”時,眾所周知,該項目考查的主要就是學生的耐力和意志力,而且,該項目也是學生最不喜歡的項目之一,因為太累。所以,我們就可以借助該項目來培養學生堅強的品質,使學生在克服困難、突破自己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堅強的品質。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我首先向學生播放羽泉的《奔跑》,目的一是要轉移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隨著音樂的節奏進行跑,進而,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800/1000米跑。目的二是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減少課堂的枯燥感。接著,我們要和學生一起跑,一是要給學生樹立榜樣,讓學生有敢追的目標;二是要在跑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鼓勵,幫助學生調整呼吸和擺臂,進而幫助學生完成訓練,并逐步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精神,使學生形成堅強的品質。
二、在體育教學中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是不同的,擅長的體育項目也就不同。但是,在以往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并不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常常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不論是教學項目還是評價方式,我們都沒有對學生進行分層,導致學生的學習信心越來越差。所以,為了增強學生學習體育的信心,也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我們可以采取分層教學方式,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分層呢?
首先,對體育項目進行分層。分層原則是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特長。對于比較迷茫的學生我們應給予及時的引導,幫助每個學生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進而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發展平臺。
其次,對學習效果進行分層。學習效果的評價是增強學生學習信心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體育課堂效率的關鍵因素。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將學生分成高、中、差三個層次,要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優點和缺點給予明確的說明,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而且對學生學習信心的培養及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最終,確保高效體育課堂能夠順利實現。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們要借助分層教學模式來進行因材施教,在培養學生學習信心的同時,也為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三、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學生之間合作精神的培養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而且對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也有著密切的聯系。然而對于現在的“90后”“00后”的學生來說,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合作意識、團隊意識都相對較差,所以,在團隊比賽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個人英雄主義”,從而影響體育課堂效率的提高以及學生體育素養的培養。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進而在提高學生體育專業素養的同時,也逐步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例如,在“籃球”教學中,為了活躍課堂氣氛,也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我們常常借助“模擬比賽”來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使學生認識到團隊中每個成員都是必不可少的,都是不可替代的,進而逐步提高學生的合作精神,鍛煉學生的體育技能。
總之,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深入挖掘體育教學的價值,要多角度、多方面地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進而在促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的同時,也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參考文獻:
王英軍.淺談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品質[J].少年體育訓練,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