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利容 丁波
摘要:樂器進入音樂課堂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樂器教學進課堂不僅可以達到普及中外樂器的作用,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改傳統音樂教學的弊端,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此外,通過實踐證明,樂器進入中小學課堂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利于其他學科的學習。文章主要對中小學樂器課堂教學進行簡要研究,希望對提高中小學樂器教學起到一定作用。
關鍵詞:中小學 ?樂器 ? 課堂 ?現狀
樂器教學指的是教師在音樂課堂上教會學生使用不同類型的樂器,用樂器來表現音樂,不再單純用歌唱和視聽的方式展示音樂。美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心理學家詹姆士·莫塞爾曾經用精辟地語言指出:可以說,樂器教學是通往更好音樂體驗的橋梁,事實上它本身就是一個寬泛的音樂領域,在這一領域當中,它為音樂教學提供了令人興奮的音樂教育價值和效果的可能性。孩子們滿懷喜悅的心情,在音樂教師的指導之下,一定可以將這種可能性逐漸變成屬于自己的東西。
一、樂器進入音樂課堂教學的意義
首先,樂器進入中小學音樂課堂是《新課標》關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的基本要求。國家教委在九年義務教育音樂教學大綱中已經明確提出將樂器教學列為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例如,沿海版音樂教材就將豎琴、鋼琴、電子琴和部分打擊樂器納入教學當中。樂器教學進入中小學音樂課堂不僅豐富了音樂課教學內容,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對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增加學生音樂文化修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到積極作用。新課標要求音樂教學要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使音樂學習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生動有趣,同時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教學的實踐當中,尊重學生個體對不同音樂的體驗與學習。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學生對音樂的體驗,為學生終身熱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如何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啟發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和感知力,保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更好地發揮音樂感受力與想象力,提高審美能力,是中小學樂器教學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其次,樂器教學進入音樂課堂比傳統音樂教學更具有優勢。音樂教學對于開發智力、促進身心健康等益處是不爭的事實。傳統音樂教學往往是教師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進行音樂知識講解、識譜、唱歌、示范、游戲等,嚴重缺乏創新性。而樂器教學進入課堂無疑是一股新鮮的力量沖擊了音樂教學,相較于傳統音樂教學,樂器教學擁有傳統音樂教學無法替代的優勢。傳統教學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樂器教學可以讓學生動手、動腦,學生在完成基本樂器學習的同時,通過樂器合奏掌握了大量音樂基礎知識,這種教學方法比傳統灌輸式教學效果大幅提高,學生同時親身實踐牢牢掌握住了基礎知識,而且不需要教師的強制性約束,學生可以主動以集體形式協調分配、分工合作完成學習任務,主動約束自身配合他人完成學習任務,這對發展學生的情商、智商、協調性和團隊能力都有一定的幫助。樂器教學進入音樂課堂可以幫助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成為教學的引導者,學生對音樂學習更加主動,這比灌輸式教學掌握的知識更加牢固、持久。
二、中小學器樂課堂現狀
(一)教師的樂器使用水平有限
傳統音樂教師大都掌握鋼琴,日常教學中最常見的教學樂器就是鋼琴,有些學校也會用其它各類樂器進行教學,基本的教學套路就是教師講解教材,讓學生欣賞音樂,教師鋼琴伴奏教唱,或者教師伴奏學生合唱等。器樂進入音樂課堂首先就要求教師要掌握多種樂器的基本演奏形式,但是從目前樂器教學現狀來看,很少有教師能夠掌握多種器樂,大部教師可以掌握打擊樂、風琴、鋼琴、電子琴等樂器,而弦樂器、管樂器掌握的教師極少,殊不知,弦樂器與管樂器是構成中外器樂體系的主要組成,如果教師無法掌握更多的樂器,還是無法更好地實施樂器教學。
(二)對樂器教學的認識程度不足
目前,樂器教學進入音樂課堂并沒有廣泛普及,仍然有很多學校的領導認為學校教學應該以基礎學科為主,以成績和升學率為主要考核指標,所以忽略了對音樂教學的建設。有些學校雖然相應教育部號召,將樂器引入音樂課堂教學,但是學校引入的樂器大都是簡單的打擊樂、鋼琴、電子琴、笛子、葫蘆絲等樂器,或者根據教師的專長購進樂器,學生甚至都沒有機會接觸到這些樂器,更不用說小組合奏,總之,學校對樂器采購的投入比例仍然很少。中外樂器種類豐富,如果偏重中國樂器或者西方樂器,很有可能對學生造成認知上的偏差,或傾向于西洋樂器,或傾向于中國樂器,總之不利于學生的音樂教育。
(三)家長配合不到位
很多家長都已經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為了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家長不惜花重金聘請音樂學院教授,購買昂貴的樂器。而學校的音樂課教學與專業音樂學院教授教學是無法相比的,很多家長或者教授會告知學生不要隨便接受學校音樂課的樂器教學,音樂教師對大部分樂器都是門外漢,根本沒有真正掌握其精髓,如果學習到不好的習慣會影響其專業學習。所以很多學生對音樂課的樂器學習并不十分用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音樂課的樂器教學。
三、如何提高中小學樂器課堂教學質量
(一)教師應該提高自己的個人能力
只有音樂教師掌握精通一樣樂器,更多的了解其它樂器演奏方法,才能更好地在課堂上實施樂器教學。教師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通過自學或其他方式學習樂器,雖然樂器學習并非易事,但是對于音樂課教學應用,音樂教師掌握最基本的演奏方法,不出現誤導情況就可以,不要求教師對所有樂器都達到專業水平。此外,教師應該在器樂學習過程中掌握一定的規律,這樣可以節約時間學習更多的樂器。例如教師如果學習小提琴,就可以通過進一步的探索掌握中提琴的演奏,甚至可以學習大提琴。再或者教師通過學習阮、琵琶等掌握柳琴的學習方法。很多樂器之間是相通的,只要掌握演奏關鍵即可。
(二)學校需要重視音樂課教學
只有學校重視,樂器教學才能真正地開展起來。學校需要在音樂教學方面投入足夠的資金、精力和人力。例如學校可以購進不同類型的樂器,以一件課堂樂器為主,如口風琴、豎笛、葫蘆絲、排簫、口琴等,其它中西樂器每樣樂器購置數量不在多,都可以加入,這樣不僅可以讓更多學生接觸到樂器,同時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為今后音樂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家長需要給予一定的支持配合
確實,現在很多中小學生都在課余時間學習某樣樂器,有些學生為了向專業發展,其演奏水平在小學階段就已經達到很高級別。但是音樂課堂教學是一種普及型教學,學生雖然未必真正掌握樂器演奏,但至少學生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可以認識到不同的樂器,了解其使用規則,發展歷史等知識,對于提高音樂修養大有裨益。個別學生擅長某一類樂器完全可以幫助其他學生學習,在學習的同時建立良好的友誼,這對學生來說是非常有益的。
(四)組建樂隊
音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組建小型樂隊,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樂器進行演奏。樂隊合奏與獨奏最大的區別就是所有樂器之間需要配合,這樣的教學實踐活動不僅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同時對于培養學生之間、教師之間的感情也有很大的幫助。不管大小,樂隊一旦形成,通過練習可以參加班級、學校、地區的各類音樂比賽,學生在比賽中會有更多的收獲。
(五)增加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在視覺、聽覺效果等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可以使器樂教學中抽象的物質直觀化,動態的過程形象化,繁雜的知識明了化,看不見的聲音可視化,為器樂教的形象化、直觀化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首先,多媒體在器樂教學中的伴奏功能。多媒體的伴奏功能可以鍛煉學生的合奏及伴奏能力。在傳統的教學中,由于技術所限,學生基本上要到大三以后才有機會參加演出等活動。還有的學生合奏課訓練也較少,不能及時適應樂隊演奏。另外,民樂樂隊在演奏大型的協奏曲時,通常是把總譜縮成鋼琴譜來請伴奏的學生。樂隊受到樂器種類、排練時間、地點、指揮、人力、物力等眾多因素條件所限,幾乎沒有學生能夠同真正的大樂隊合作,基本上學生是沒有和大樂隊合作的機會和可能。在教學中如果運用多媒體的技術就可以克服以上不便的因素。將伴奏的曲目音響資料制作成課件,隨時播放,隨時可以合伴奏。就像有一個樂隊隨時在同學生合作。其次,多媒體的伴奏功能可以對學生基本的節拍、節奏及音準方面起到監督作用。在傳統的器樂教學中,都是借助教師來訓練這些基本技術。這些技術是表達作品內涵的基本保證,是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對于彈奏技能運用不夠熟練的學生,常會因為指法,技術等原因造成音準和節奏方面的問題。在沒有參照的情況下,學生自己難以感覺到。利用多媒體MIDI技術配以樂隊的效果練習,學生在準確音準和正確節奏的音源伴奏下,能夠更多地體會到伴奏同主奏之間的合作感覺,調整節奏和音準等問題,如同一個樂隊隨時陪練。
四、結語
音樂是美的藝術,是感情的藝術。讓器樂進入課堂,可以讓音樂課堂活躍起來,讓每個學生在音樂的樂園里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李琦琳.談談器樂教學中的個別教法[J].新課程學習(中),2011,(01).
[2]康鐘慧.在農村中小學普及器樂教學之我見[J].樂器,2004,(08).
[3]張毅.開展中小學器樂教學中的一些問題[J].黃河之聲,2007,(17).
[4]彭盛卉.論新課標下的高中器樂教學[J].黃河之聲,2009,(08).
[5]朱則平.2011全國中小學器樂教學研討會在上海召開[J].音樂天地,2011,(12).
[6]韓宏.淺議新時期課程理念下的中小學器樂教學[J].音樂天地,2013,(01).
[7]王蓓.淺談如何以校為本推進器樂教學[J].音樂天地,2013,(05).
[8]范紅玲.影響中小學器樂教學發展的因素及改進策略[J].大眾文藝,2014,(07).[9]黃麗娜.音樂潤我心——談在器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喜愛和專注力[J].黃河之聲,2014,(08).
[10]潘挺肖.初中器樂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北方音樂,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