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就有效教學的基本內涵、特征進行了介紹,重點就有效教學的教學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有效教學;教學效果;教學效益;教學效率
追求有效是教學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永恒主題。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有效教學在實踐中仍存在著效率不高、運用不夠等問題。因此,深刻理解有效教學,破解制約有效教學的難題,繼續推進有效教學進程,對于保持教學改革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關于“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是一個教學論概念,研究的核心問題是教學的效益,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高效的還是無效的。
(一)“有效教學”的基本內涵
“有效教學”是指教員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的教學。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的唯一標準是學員有無進步或發展。
“有效教學”的基本內涵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有效率。即以相對少量的教學投入換得較多的回報;二是有效果。即教學活動結果與預期教學目標的吻合程度;三是有效益。即教學目標與培養目標是否吻合及吻合的程度。
(二)“有效教學”的特征
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員的教學效率、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學員只要取得了自己應有的“進步發展”,就應當認定是“有效教學”的體現。有效教學的基本特征:一是關注學員“全人”發展。教員既要確立“為了學員發展”的思想,又要樹立“全人”的理念,把學科價值定位在學員的全面發展上;二是關注教育教學效果。有效教學關注在單元時間內學員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的進展情況,要求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都要盡可能明確與具體,都要使學員有所收獲:主張科學地將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結合起來,客觀、全面地評價學員的學習成績和教員的工作實績;三是啟迪教員實施反思性教學。
(下轉第7頁)
(上接第6頁)
有效教學需要教員自覺養成反思與總結的好習慣,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不斷地追問“自己的教學是否有效?”、“有沒有更有效的教學?”;四是有效教學有自身策略。有效教學需要教員面對具體的情景做出策略和選擇。如:教學設計與策劃、教學準備、了解學員并與學員溝通,等等。
二、有效教學的內涵應緊扣“有效”和“教學”這兩個概念
(一)從“教學”的內涵來看,有效教學是教員教的活動即教學過程的有效性
教學過程有效性即指教學符合教學規律,包括:教學準備活動的合理、科學,如準備適合的教學目標、形成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等;教學實施的合理、科學,如有效講授、組織討論、提問,激發學員的動機、因材施教等;組織教學的合理、科學,如管理好課堂活動、管理好教學時間等。教學過程有效性既指教員教學行為的正確性、合理性,又指教員教學策略的多樣性、靈活性,還指教學內容的適切性、有用性,等等。教學過程有效性是實現有效教學的條件或手段。
(二)從“有效”的內涵來看,有效教學表現為教學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
1.教學有效果?!靶Ч赣赡撤N力量、做法或因素產生的結果(多指好的)?!苯虒W效果是指由于教學出現的情況,教學活動左右下的成果,包括受教學影響所能顯示出來的一切成果。在筆者看來,教學效果是指教學活動的結果,它考察的重點是學員的學習進步與發展。在教學活動中,教員要通過教學活動取得某種結果,達到某種目的,滿足某種需要,這樣才能認可教學活動有效,這是有效教學的第一要求。對教學是否有效的判斷,首先關注的是效果的有無,它既不考慮教學結果是否符合社會和個人的教育要求,即不考慮結果的好壞,也并不聯系教學投入或教學所耗來考慮教學產出或教學所得。所謂教學有效果,主要是指通過教員的教學之后,學員所獲得的具體進步和發展。因此,學員有無進步和發展是衡量教學有沒有效果的惟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果,并不是指教員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員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員學得好不好。有效教學可以界定為取得了教學效果的教學。
2.教學有效益。效益指效果和利益。教學效益是指教學活動的收益、教學活動價值的實現和教學活動目標的達成。具體地說,教學效益反映的是教學活動的結果與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與特定的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是否吻合是對教學有效的規定和要求。有效教學不僅要求教學有效果,使學員出現變化,而且要求教學有效益,即要求教學效果或結果與教學目標相吻合,滿足了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換言之,有效教學既關注教學效果的有無,也關注所產生的教學效果的積極和消極或好和壞。教學有效益指教學活動不僅實現了教學活動的價值,達成了教學活動的目標,而且教學結果與預期教學目標、與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一致或吻合。有效教學可以界定為教學的結果與預期教學目標、與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一致或吻合的教學。
3.教學有效率。根據“效率是指單位時間里完成的工作量”的定義,可知效率一詞是與時間緊密聯系的。不僅如此,活動效率是通過活動投入,如活動時間、精力、努力等與活動產出之間的關系來衡量的。教學效率指單位教學投入內所獲得的教學產出。有效教學的有效果、有效益是從教學產生了結果,這種結果是所預期的結果來判定的,但前兩者都沒有考慮教學投入與教學產出的關系。如果教學產生了結果,產生了所期望的結果,但相對于教學產出即所產生的教學結果而言,所作的教學投入不相稱,即大的、多的教學投入只獲得了小的、少的教學產出,那么這種教學就不是有效教學,因此有效教學在保證有效果、有效益的前提下,還必須做到有效率。教學有效率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投入內產生了盡可能大或多的教學產出。根據這種定義,減少教學投入、增加教學產出是教學活動有效率的衡量標準,亦是有效教學所追求的目標。教學有效率也可理解為指教員用盡可能少的教學投入(時間、精力、努力等)或教學所耗獲得了盡可能多的教學產出或教學所得。由于教學投入的直接表現是師生時間、精力、努力等的投入,教學產出的直接表現是教學效果,因此沿用經濟學的概念,可以將教學效率表達為:教學效率= 教學產出(教學效果)/ 教學投入。顯然,教學效率與教學產出成正比,與教學投入成反比。由于衡量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指標是學員學習上的進步與發展,即學習收益,根據本文對教學所作的狹義的理解,教學投入主要指教員花在教學上的時間、精力和努力等,假設學員在教學活動中的學習投入這一變量恒定,那么教學效率就是學員學習效益與教員教學投入之比,即,教學效率=學生學習收益/教師教學投入。顯然,在學員學習投入相對穩定的前提下,教學效率與教員教學投入成反比,與學員學習收益成正比。如果在一定的教員教學投入內,學員學習收益越多,則教學效率越高;同樣,如果在一定的學員學習收益內,教員教學投入越少,則教學效率越高。由于教員的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學行為實現的,假設學員在教學活動中的投入程度恒定,影響教學效果的教學環境、課程等因素恒定,那么教員的教學行為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員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員的教學行為越有效,就越會以少的教學投入帶來大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有效教學是教學過程有效性即符合教學規律的教學,是有效果的教學,是有效益的教學,是有效率的教學。教學有效果、有效益是有效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學有效率是有效教學的最高目標。沒有效果、沒有效益的有效教學,效率再高也毫無意義;缺乏效率的有效教學,即使有效果且有所預期的結果,也是事倍功半的教學,不成其為有效教學。有效教學是教學過程有效性即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教學的高度統一,四者構成了有效教學。據此,可將有效教學定義如下:有效教學是教員通過教學過程的有效性即符合教學規律,成功引起、維持和促進了學員的學習,相對有效地達到了預期教學效果的教學。在此定義中,“教學過程有效性即符合教學規律和成功引起、維持、促進學員的學習”是指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是有效教學實現的條件;“教學效果”是指學員的進步和發展;“預期教學效果”是指學員的進步和發展吻合教育目標、符合特定社會和學員的教育需求;“相對有效地達到”是指用盡可能少的教學投入獲得盡可能多的教學產出。
【參考文獻】
[1]張璐.再議有效教學.《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3)
[2]姚利民.大學有效教學特征之研究.《現代大學教育》. 20013,(4)
[3]程紅,張天寶.論教學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中國教育學刊》.2014(5)
【作者簡介】
林輝,(1964.9-),男,漢,四川中江人,碩士,研究方向:信息管理和教學評估,教授。
(作者單位:武警警官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