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敏
【摘 要】“以生為本、學生核心、能力第一、素養之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追求。作為打基礎、練技能、積素養的起始階段,小學數學課堂應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落實“學生之上,能力第一”要義,實施開展好教學實踐活動。
【關鍵詞】能力培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教學
新課程改革“浪潮”在不同階段、不同學科的“風起云涌”,學科教學活動的目標定位、前進方向、教學重點等方面也發生了與時俱進的改變和豐富。鍛煉和培養學習對象良好學習技能和素養,是教師應肩負的重要職責和使命。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堅持“以生為本、學生核心、能力第一、素養之上”的目標追求。由此可見,學習能力培養已成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共同任務和追求。作為打基礎、練技能、積素養的起始階段,小學數學課堂應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落實“學生之上,能力第一”要義,實施開展好教學實踐活動。鑒于上述認知,本人現就能力培養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作簡要闡述。
一、課堂教學應凸顯雙向互動,讓小學生主體能夠“動起來”
教育運動發展學認為,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運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碰撞、發展的雙向活動。缺少師生之間“動”的過程,就失去了課堂教學的價值和意義,就忽視了教學活動的運動特點和雙向特性。教育學指出,教師與學生之間只有配合起來,互動起來,交流起來,才能將課堂教學活動推向深入、效能進行升華。小學生與教師真正交流、溝通,才能充分展示其主體地位。因此,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應凸顯教學活動所具有的雙向互動特征,通過師生之間的談話、交流、探討以及生生之間的合作、辯論、互助等形式,讓小學生能夠與教師“同頻共振”,面對教師的引導、指導活動,積極動手探究,深入動腦分析,學習能力得到切實鍛煉和提升。如“三角形的初步認識”一節課“三角形的特性”新知環節教學中,教師采用師生討論式的互動式教學方式,設計如下教學過程:
師:展示三角形木框,組織學生用手拉一拉這個木框,說出自己的感覺。
生:按照教師要求,組織學生進行嘗試,自己拉一拉,同桌互相拉。
生:得出結論:三角形的木框不易變形。
師:提問:為什么這些部位要制成三角形呢?
組織學生拉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物體,你發現了什么?
師:提問:要使平行四邊形不變形,應怎么辦?
生:加一條邊構成一個三角形。
師:揭示三角形特性穩定性。
在此過程中,小學生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一份子”,在師生互動的談話交流、一問一答的雙向活動中,動手探究能力、動腦分析能力以及交流溝通能力等得到有效鍛煉和顯著培養。
二、課堂教學應騰留實踐時機,讓小學生探析能夠“探起來”
現代教育主義學者指出,教師應發揮自身所具有的“主導”作用,相信學生、鍛煉學生、培養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去研析、去實踐,將“間接經驗”轉化為“直接經驗”。但筆者發現,部分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教學,以教代學,全程包辦了學生應該完成和解決的問題和任務,小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依葫蘆畫瓢”。教育實踐學認為,課堂教學活動應是小學生實踐探究、技能錘煉的發展進程。這就要求,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應科學協調好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直接的關系,做好“教學合一”、協同配合,設置解題任務、學習要求、問題疑惑等內容,為小學生動手探究實踐,思考分析提供充足的“時機”,組織小學生借助已學數學知識、已有解題經驗,進行深入細致的探索解析活動,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小學生探究實踐進程中,要發揮主導作用,做好實時指導點撥工作,保證小學生探究活動有效深入開展。如“東方機床廠2014年四個季度分別完成了全年任務的1/6,1/5,4/15,7/10,那么去年該廠超額完成全年任務的幾分之幾?”問題講解中,教師將解題任務和要求“分配”給學生,組織小學生開展解題實踐活動。學生分析問題條件及要求,指出:“該問題主要涉及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內容,根據題意,可以把2014年生產任務看做“1”,然后依次加上四個季度的完成量,然后減去1就是超額完成的任務量”。教師及時做好小學生分析活動進程巡視工作,并強調指出:“該問題中找出并確定單位‘1是關鍵”。小學生開展解答問題活動。教師提出:“面對這一類型問題,我們解答時通常應該采用方法或策略進行解答?”,小學生進行思考分析,組建合作探究小組,共同討論分析,找出解題的一般方法為:“要求超額任務量,就可以先求出實際完成量,然后減去單位‘1就可”。在此進程中,小學生“探”活動貫穿于整個解題始終,其解題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等得到培養和發展。
三、課堂教學應及時調整節奏,讓小學生素養能夠“升起來”
常言道,計劃沒有變化快。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影響和制約著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小學生在課堂學習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進程中,容易出現難以預料的情況和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及時的對預設課堂教學內容和已有的教學節奏進行適當“調節”,針對思考分析、解答歸納等過程中出現的不足和瑕疵,進行有的放矢的“強調”和指導,加入針對性的教學內容,進行講解活動和強化訓練,以此改進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技能,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素養,“升華”小學生的學習能力素養。
總之, 學習能力培養成為新課改下課堂教學的 “主題曲”,小學數學教師應將學習能力培養落實在平時,滲透于過程,利用數學課堂要素內在特性,鍛煉和培樹小學生良好數學技能和優秀學習品質。
【參考文獻】
[1]沈建國.芻議數學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年06期
[2]崔勤娣,尹東妹.反思課程背景下數學教學[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作者單位:揚州市平山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