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超
【摘 要】 課堂練習就是檢驗數學知識是否會靈活運用的一把尺子,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創新課堂練習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練習;創新設計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要通過有目的的數學學習,獲得一定的數學知識,得到不同的發展。對于一堂高效的練習課來說,練習題的設計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要在遵循規律的基礎上另辟蹊徑,打破常規,用新穎的習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牢固掌握數學的同時,培養和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設計新穎是一種智慧
1.題型新穎
傳統的課堂練習都是寫、講、練,難免使學生產生厭煩感。小學生好動、好奇、愛參與,如果把課堂練習的題型設計成動態模式,就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激起學生興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比如在講完“元、角、分”后,我為同學們準備了好多物品,貼上價簽,把教室變成了超市,一部分學生成了售貨員,一部分是顧客,學生們利用手中的學習幣,可以進行自由購物。大家一聽都興奮了,紛紛行動。李紅買了一塊巧克力5元,付了一個一元和兩個兩元。王軍買了一個3元5角的玩具小熊,給了個10元,售貨員徐明不知道找多少錢,我提示他們把元化成角,徐明一下子明白了。還有的發現錢少,不夠買;有的沒零錢……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在這一一得到了化解。學生全部參與,每個孩子都得到提高,教室里洋溢著快樂的氣氛,不知不覺中大家都鞏固了知識,達到了教學要求。 2.題材新穎
數學是是一門理性強的科學,雖然它不能像語文那樣浪漫滿屋,但是只要老師善于設計,課堂練習也可以推陳出新,千變萬化的。比如在學習數的讀法時,我就讓學生填成語:( )牛( )毛、( )龍戲珠、( )湖( )海等。還可以填古詩:( )去( )( )里,煙村( )( )家。亭臺( )( )座,( )( )( )枝花。又如在學百分數時,“百發百中、百里挑一、五十步笑百步”,用百分數表示。課堂練習打破常規,別出心裁,讓學生領略了別樣風采,學生們耳目一新,學習的欲望更加強烈了。
二、靈活多變是一種智慧
1.空間靈活
比如,在學圖形的認識時,學生們先從身邊找圖形,書包里、教室里,大家共同尋找,互相討論,紛紛議論,書本、橡皮、尺子、窗戶、門、黑板都成了學生的認識的目標。然后,我又布置“到家里和媽媽一起找圖形”的練習作業,家里的電視、冰箱、床、桌子、電腦等有成了學生學習的對象。通過校內外的練習,學生們對圖形有了新的認識。當學生把測量所得的數字匯總在一起,老師用紅筆在上面打上大大的對號時,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成功的喜悅,一種從未有過的體驗在學生心中激蕩,從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思維靈活
學生的程度、性格不同,教師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選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在設計課堂練習時,在內容上和形式上要注重培養學生發散式思維,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培養學生獨立解題能力。練習題要具有開放性,鼓勵學生存同求異,從不同角度,用不同解題思路來解答。比如在講角的初步認識時,我布置了這樣一題:讓學生用三根小棒,擺出不同的角(三根就會有無數種擺法),查出有多少個角?分別有多少個銳角、鈍角、直角?有多少種擺法?這道題靈活多樣,每個學生答案都不一樣,又能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每發現一種新方法學生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不斷驚呼。實踐出真知,學生們不斷進行思考、完善、創新,新的思路讓學生充分的體驗和感悟是其樂無窮的。
3.層次靈活
基礎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但由于個體之間存在著差異,學生掌握知識的快慢和深淺不同,另外學生們基礎程度不齊,課堂練習就不能千篇一律,作業設計時也要體現個性差異,設計出不同層次的課堂練習。這樣符合學生的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又能循序漸進,學生易于接受,才能不斷進步,達到教育的目的。比如每次作業設計都分高、中、低三個層次,針對不同學生做不同的題,只要達到既定的目標就算優秀。在鐘表認識中,我設計了下面一題:早上我們6時起床,下午6點放學,三種作業如下:A:用24小時計時法表示兩個6時。B:兩個6時有什么區別。C:從上午6時到下午6時共經過了幾個小時。成績優秀的做A.B.C三題,中等的做A.B兩題,差一點的做A題。難易程度不同的題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或多或少獲得知識,從而獲得心理滿足。
三、貼近生活是一種智慧
美國華盛頓國立圖書館的墻壁上寫有三句話:“我聽見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見了,就可能記??;我做過了,便真正理解了”。體會一下便能知道,實踐探索、親自參與是何等的重要。新改版的課本生活味濃,教師設計課堂練習時也要貼近生活,讓學生親自去實踐體驗,把數學知識和生活真正結合起來。比如在講“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時,我就帶領孩子們在公路邊統計十分鐘內有多少輛貨車,多少輛大巴車、多少輛小轎車通過,十分鐘通過的什么車最多,什么車最少,水到渠成時,我又提了兩個加深的問題,在下個十分鐘,哪種車可能通過的最多?你發現了什么問題?這樣,使課堂練習不再是面對書本作業,而是在動態中進行,順應兒童好奇、好動的特點,激發了兒童學習的興趣。
總之,現代教育理論要求學習要知、情、意相結合,這既是九年義務教育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基本要求。新型的課堂練習把孩子們帶到了一個新天地,讓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每一次練習都讓學生耳目一新,每一分鐘都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引領學生快樂開心地學習、成長,讓學生從心底愛上數學課,使“課堂練習”釋放的不僅僅是學生的手,還有學生的心情。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獅山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