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措
摘 要: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發現,發現生活中那些可以作為學習資源的現象和物質,從而提高化學教學的效率。教師應挖掘資源,設計實驗,充分利用本地條件進行實驗。
關鍵詞:化學教學;高效課堂;設計實驗
青海省海南州同德縣尕巴松多鎮地處西部偏遠地區,這里教學設施不完備,辦學條件不好,在這樣的條件下怎樣提高初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化學教師面對的一個課題。這里的學生見識不廣,家庭環境也不十分利于學習。所以,面對這樣的學情,要提高初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從多個方面進行探討,多元化采取措施。
一、借助本地資源提高化學教學效果
在農牧區具有許多天然的化學教學資源,教師要積極挖掘并利用這些資源提高教學效果。在實驗室很難完成的實驗,在農牧區卻是隨處可見。所以,教師要做個有心人,能夠在生活中尋找到可以利用的化學教學資源。這樣不僅解決了實驗難的問題,也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就在身邊,拉近學生和知識之間的距離。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善于發現,發現生活中那些可以作為學習資源的現象和物質,從而提高化學教學的效率。
二、善于為學生創設化學學習的情境
化學顯現在農牧區是很多見的,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將生活中那些自然現象正確解釋清楚,讓學生明白這些現象就是化學現象。糾正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形成的偏見。比如,牧民的勞動工具,不用的時候都是放置在墻壁上懸掛的。教師利用這一現象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生活內容上,學生馬上就會在頭腦中閃現這樣的情境,然后教師話鋒一轉:這就是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誰能知道這是為什么?勞動人民是最有知識的,他們不懂理論,但是能夠在實踐中總結經驗,這比單純的化學理論知識更重要。
三、善于結合本地情況設計化學實驗
由于農牧區的辦學條件限制,很多化學實驗是不能進行的。而且多媒體的設備應用也不是很普遍,因此,化學實驗在農牧區的化學教學中是一個難題,不僅是實驗難做,而且演示實驗也成為難題。這樣的局面需要教師挖掘資源,設計實驗,充分利用本地條件進行實驗。如,觀察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時,雙氧水的分解速率從氣泡的產生角度看很難觀察清楚,在試管上加個氣球,那么氣球膨脹的速度就輕而易舉地說明了反應因素的影響。
化學教學的高效性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教師要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和本校條件,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