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樹明
【摘要】 人類已經進入21世紀,這是一個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新時代,更是一個充滿競爭和創新的新世紀。與之相適應,中國的教育改革也應該開創一個全新的局面,由傳統的應試教育、知識教育向素質教育、創新教育轉變。創新是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的永恒主題,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所以,我們在培養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發展中要促進學生健康個性的發展,尤其是在健康個性發展教育中要抓住培養創新精神這一核心。我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實施了“初中語文讀寫創新教學”的探索實驗并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質水平,培育具有語文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 中學語文 創新教學 結語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5)04-018-01
0
一、中學語文讀寫創新教學的含義
要弄清中學語文讀寫創新教學的含義,首先要明確什么是創新。創新是從英文(Innovate動詞)或(Innovation名詞)翻譯過來的。根據《韋氏大詞典》的解釋,創新的含義包括引入新概念、新東西和革新。“引入”(前已有的);“革新”(前所未有的)。創新理論是“現代創新之父”的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TA·熊彼得于1921年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提出來的。他認為“新的或重新組合的或再次發現的知識被引入經濟系統的過程”便是創新。這一定義包含在層意思:“新”的、“重新組合”的、“再次發現”的,其內涵明確點明“獨創”是創新,“變通”、“精進”也是創新。
我國的素質教育需要解決的兩大重點問題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創新思維就是以知識經驗為基礎,以民主、寬松的環境為依托,以新穎、獨特、有效為要求,以激發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實踐、勇于創新求變精神的高層次的認知活動。因此,中學語文讀寫創新教學就是以中學語文課程內容和學生的語文知識經驗為基礎,創設有利于創新思維的語文學習環境,啟發學生的創新動機,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去發現、解決新問題,產生出新知識、新思想、新方法,并把新知識、新思想、新方法轉化為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操作、交際、競爭、協作等創新實踐能力,從而獲得愉悅和滿足的語文教學過程。
二、中學語文閱讀創新教學
中學語文閱讀的創新是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讀書的根本目的在于運用,閱讀就是讀者充分利用發散思維、逆向思維及創造性的想象、聯想等思維形式,有意識地、主動地去尋找、發現問題,通過創造性思考又產生新概念、新結論。就閱讀應用來說,創新是閱讀不可缺少的能力,如果缺乏創新能力,就不能提取讀物的信息應用于新的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那就成了“死讀書”,失去了閱讀應有的價值和功能。
對于學生的閱讀,從課文語句的理解到全文思想、形象和意境的把握,都需要借助想象的創造功能來完成。教學生閱讀課文,應引導學生帶著被課文所喚起的全部激情和想象、理智與思考,以學生鮮明的個性色彩和主動精神去積極發現一些東西。這就需要借助于想象的創造神力,生動地再現、大膽地延伸課文內容,從而使學生進入神思自由的創新境界。
中學語文閱讀的創新是讀者批判性思維的反映。閱讀的創新活動要求在感知、理解的基礎上,對讀物進行全面、中肯的評判,閱讀評判活動就是一種批判性的創新思維活動。目前語文閱讀教學中照搬教參的現存結論,閱讀測試中追求答案的唯一、統一、標準化,缺乏批判思維的訓練,必將造出一批類似于現代化流水線作業生產的統一規模的產品。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鼓勵學生不盲從權威,不迷信書本,大膽探索,善于發現,勇于開拓,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
三、中學語文寫作創新教學
語文寫作的創新是學生語文創新的綜合表現。寫作者體現在作文中的創作傾向和創新能力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一是獨創性,即對既定邏輯、程序、規范的突破和超越,敢于對“司空見慣”、“完美無缺”的事物提出質疑。二是連動性,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作深廣度的聯系和聯想。三是發散性,即通過發散、換元、轉向、創優進行思考。四是跨越性,即通過想象、轉換、聯想,加大思維的跨度。引導學生關心未來世界,著眼人文素養科技素質的培養和提高,挖掘蘊藏在學生個體中的潛能,形成學生主動發揮潛能意識,已成了近幾年作文教學和考查的趨勢。創新意識引入作文教學和考查機制,這是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顯露自己獨創才華的需要。由此可見,在語文寫作創新教學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因為想象力是寫作的基本素質,缺乏想象力必然思想僵化,形式呆板、語言乏味,想象力是創新思維的源泉。所以,在作文命題和給材料作文中應體現創新精神。如《暢想千年》、《假如我是________》、《20年后回母校》等。當然,讓作文充分展示作者的個性,大膽想象、創新,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首先必須解放思想,沖破束縛,鼓勵學生講真話、實話,講富有個性和創新意義的話,抒寫真情實感;其次,作為作文教學導向的作文測試應有意識地從內容到形式的要求上都提高開放度和自由度,以便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內施展個性創造才能;再次,作文評價標準和體系應打破制式評分模式,讓符合時代精神、富有創新意識的優秀作文脫穎而出;另外,應進一步改革語文教材,多選編一些時代感強、內涵豐富、負載功能全面、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和審美情趣,對他們確有啟迪、感化、震撼作用和目標意義的文章,從而使文章真正起到“寫”的示范作用。
結語
中學語文讀寫創新教學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扎實打好學生的語文讀寫知識基礎,并把學生的語文學習、語文訓練與生活、實踐接軌,拓展學生的思維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積累,在學習、積累、生活、實踐、創新中“指導學生發展創造的才能,鼓勵學生經由創造的過程,學習做有效創造的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