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風
摘 要:在初中生物的教學中,如何設置有趣和吸引力強的課堂教學導入環節,決定在課堂開始提升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實際教學中,課堂教學導入有多種多樣的導入方法,老師應該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和個人的風格合理安排導入的時機和方法,以體現教師課堂的獨特魅力。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課堂導入;教學趣味
一、認識生物教學采用設疑式導入
在課堂開始之初,老師先準備一些課堂上將作為例子講解的圖片和實物,如為什么辣椒長著慢慢會變紅?為什么蘿卜在土里拔出來之后過幾天會變輕?綠色的葉子為什么會變黃?通過實際設問,提出生活中常見的生物在生長中發生變化的情況,老師提出問題,點燃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在課堂上對身邊的生物現象產生思維上的激烈碰撞,來激發他們去探尋最真實原因的動機,從而導入新的課程安排,向學生介紹發生在我們身邊一些生物現象的本質原因。
二、了解哺乳動物遺傳和變異采用懸念式導入
課堂一開始老師就問,你聽過哺乳動物的克隆嗎?一些做了課前預習的學生會很快回答,聽過克隆羊多莉的故事,由此我們開始給他們介紹克隆羊多莉的故事,克隆羊多莉其實有三個媽媽,而且采用的是無性繁殖技術,采用代孕的方式產下羊寶寶。隨后老師就問學生,有句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那同學們猜猜,克隆羊多莉應該會像她的哪個媽媽呢?學生在我的提問下展開了激烈討論,并且情緒相當激動,教師應該在他們討論的基礎上抓住時機,引入哺乳動物遺傳和變異的知識,開始導入新的課堂知識教學。
三、了解植物采用實驗導入
實驗是生物研究的基礎,通過實驗可以讓生物的研究更加精確和嚴謹,并解釋植物最本質的特征,老師在開始課堂的時候,就問大家想不想做實驗,想不想了解實驗中生物會出現的狀況?老師先準備一株植物由玻璃罩著。另外,取一片葉子開始在實驗室教學生了解植物的結構,從根、樹干、樹葉到植物的細胞與細胞的結構,老師由淺入深,先從最表象的玻璃罩為什么會出現水珠,開始講植物的呼吸作用,到最深層次顯微鏡觀察植物的細胞結構,這樣由整體到局部的導入模式,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透過現象看本質,也使植物的教學課堂更加容易讓學生接受。
本文簡單分析了生物課堂的三種導入方式,這三種導入方式著重于提高課堂知識導入的趣味性和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其實課堂的導入模式還有更多方法,包括故事導入、經驗導入、直觀導入、實例導入、直接導入等諸多方法,教師應該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將知識融入自己的智慧教學中。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