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玉琴
[摘 ? 要] 筆者認為通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是通用技術教學的主旋律。通用技術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的最好途徑,把通用技術課作為推動中小學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將通用技術課教學融入創新精神,不僅提高了通用技術課的層面,拓展了通用技術教育的內涵,更重要的是學生的科學技術素質提高了。
[關鍵詞] 通用技術;創造性思維;教學;學習興趣
通用技術是一門全新的課程,通用技術課的主要特點是什么?課程目標是什么?在教學反思中,筆者認為通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是通用技術教學的主旋律。通用技術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的最好途徑,把通用技術課作為推動中小學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將通用技術課教學融入創新精神,不僅提高了通用技術課的層面,拓展了通用技術教育的內涵,更重要的是學生的科學技術素質提高了。那么,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通用技術課的首要任務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敝挥芯邆浼夹g創新能力,才能在經濟全球化的國際競爭中處于先進行列。馬約爾先生寫下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我們留下一個什么樣的世界給子孫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給世界留下什么樣的子孫后代?!爆F在的學生正是未來的創造者,他們的創新能力影響著一個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而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為主旋律的通用技術課的開設,完全符合新時代下中國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
1.從《技術與設計1》教材結構上看
綜觀《技術與設計1》教材結構,設計的一般過程為:發現問題與明確問題■制定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測試、評估及優化■產品的使用與維護。這是教材的基本總線,出發點是發現問題,其后的設計方案的制定等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而展開的。學生在發現問題、明確問題和制定設計方案的過程中就要動腦,在制作模型或原型等過程中要動手操作,《技術與設計1》的教學意圖就是讓學生親歷設計的一般過程,在體驗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從《技術與設計2》教材結構上看
《技術與設計2》則是將《技術與設計1》中涉及的技術設計細化,將技術設計概括為結構設計、流程設計、系統設計和控制設計四個主要方面來深入地了解和實踐,為學生進行各種簡單的設計提供理論基礎。設計就是改變,就是創新,要以理論為基礎,這種理論結合實際的教材設計,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技術素養。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目前的應試教育大背景下,學生幾乎喪失了創新意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熱情需要教師去喚醒、挖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想盡辦法讓學生感受到通用技術課的趣味性和價值感,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要力求體現教材要求,把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基本方法寓于教學之中,通過課題系列加以重點訓練,達到學習與創新的效果。比如,在學電容和晶體三極管在電路中的作用時,學生對電容的充放電現象很感興趣,學生做完這個實驗后,教師可引導他們對充放電現象提出各種設想、假說,再將他們設計的簡單電路歸納、概括后找出規律性的內容。這個教學過程就是學生自己設想、設計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也得以提高,這就是培養創造精神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才有學習的興趣,思維才會更加活躍,教學才能收到較好效果。此時再推出“延時開關電路”,這個電路是利用電容的充、放電的作用和三極管的開關作用而制成的。當開關按鈕觸發后,電容器充電到高電壓時,三極管導通,發光二極管亮。當開關按鈕斷開時,二極管不會立即滅掉,而要等電容器經電阻和三極管的b、e極放電,到電壓下降到不能維持三極管導通時才滅掉,這就是“延時”的意思。學生會將這些內容與自己的設想、設計相比較,從而掌握原理。當用面包板搭接這個電路時,發光二極管的亮有長短之分,再讓他們選擇合適的電容和電阻,彌補自己設計上的不足,從而達到理想效果,使其完成自己設計的更完善的電路,這也為下一輪的創造性思維打下了基礎。比如,有的學生就將開關按鈕換成光敏電阻做成“光控延時開關電路”等。在教學中只有讓學生掌握了必要的知識,才有可能激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學習興趣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動力
目前的教學,大多數運用的是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案,這種教學方案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筆者主張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興趣設計教學方案。
如:“閃光電路的搭接和應用”一節的教學就是較典型的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案例。上課時,筆者先將準備好的用泡沫塑料制成的馬模型拿出來,引起學生的好奇,并提出問題“能不能讓馬的雙眼亮起來”,引導學生設計基本發光電路(當然事先要用兩只發光二極管代替馬的眼睛)。下一步繼續引導學生進行新的思考,能不能讓馬的眼睛輪流閃亮呢?啟發學生新的構思。學生經過思考和討論,師生一起會總結出手動閃光電路。在引起學生進一步思考的同時,展示準備好的白兔臉:兩只紅眼睛可以交替眨。這就使學生的興奮值達到高潮,興趣更加濃厚,這時給出閃光電路圖,綜述電路中電容、三極管的工作狀態變化情況,讓學生由淺入深地了解電路的組成和工作原理,這個環節要注意引導性問題和設想的提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想象力,讓學生自主完成電路的轉化過程。
教師在教學中應善于啟發、引導、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發現能力。通用技術課的自主學習,不僅需要強化創造意識,更需要不斷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四、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
1.采用賞識教育分享學生成功的快樂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那些有創新意識的學生,不論是有關創新的想法、設計方案還是作品,都要予以欣賞表揚。在課下,筆者尤其注重自己檢查學生作品時的言談舉止,對于那些犯了“低級錯誤”的學生也不能有半點歧視。有的學生別的學科學習成績不好,有自卑感,筆者努力做到在通用技術課上讓其找回自信,對他們一些有創造性的思維或獨到的但不成熟的見解加以肯定,并鼓勵他們,讓他們將閃光點發揚光大。
2.讓學生獨立思考
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中心,是測定創造力的重要指標,具有流暢、變通、獨特等顯著特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筆者認為有些教師對學生要求過死,統一標準,這樣容易讓學生產生一種“思維定勢”——按照一個固定的思路,想問題,辦事情,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這種學生的創新意識較淡薄,又談何創新行動?所以,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值得贊賞和推崇的,它有利于提高創新能力。
當然,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和創造的廣闊空間。筆者認為即使有的學生走了彎路,也未必是壞事,所謂“殊路同歸”“條條大路通羅馬”。
3.鼓勵學生提問
學生能提出問題說明在動腦筋、積極思考,這是創新的萌芽。愛因斯坦在回答他為什么可以做到創造時說:“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毕蓡柕脑竿褪莿撔碌目释?,驚奇擺脫了,思維的世界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創造的花朵開放了。由此可見,提出問題是創新的重大前提。
綜上所述,經過幾年的實踐與探索,筆者深深體會到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是通用技術課的靈魂所在。教師要理解學生興趣、性格的多樣性與接受能力的差異性,在此基礎上才能開展創造性教學活動,使課堂形成一種和諧的氛圍,讓每個學生都能自主地、自覺地學習,從而真正發揮他們的創造潛能。
責任編輯 王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