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
[摘 要] 建構主義是一種比較有效的認知心理學和教育方面的理論,將其應用到教學中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率。要將建構主義理論運用于高中英語教學設計之中,教師在高中英語教學設計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有效開展合作學習,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英語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 高中英語;教學設計;構建主義理論;運用
新課程改革對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中學校在英語教學中有效運用建構主義理論,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實踐能力。一般而言,教師在高中英語教學設計中運用建構主義理論時,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效利用合作學習以及情境教學等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發展,提高英語教學的實效性。
建構主義并不是一個特定的學習理論,很多研究者都把自己的理論稱為建構的理論,但建構主義理論主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學生能夠對相關的知識進行積極主動探索,并能夠有效建構知識框架。一般而言,其是指學生在一定的社會性背景下,通過教師與同學之間的指導和幫助,利用相關資料而構建出具有意義的學習方式。教師的作用就是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指導和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體系。建構主義是在認知主義的基礎之上加以發展和完善,有利于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建構主義理論的運用原則
(一)遵循學生主體性原則
建構主義理論以學生為中心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考慮:一是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有效體現學生的創造性能力;二是為學生創設出不同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有效運用在實際生活中;三是讓學生能夠利用相關信息,實現自我的反饋,加深對客觀事物的認知,有效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在運用建構主義理論對英語教學進行設計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為學生創設出有意義的教學情境,以“意義建構”為中心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1] 如教師在對“Healthy eating”加以講解時,可以讓學生對其中涉及的語言表達加以背誦,使其能夠感受到英語語法的作用,并檢查學生閱讀后的收獲,從而提高學生語言感受能力,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
(二)強調協作學習的作用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能夠與周圍環境進行交流和互動,便于理解學習的內容。教師在高中英語教學活動中,可以指導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并有效建立小組合作學習,促使學生能夠對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及假說進行批判考察和協作商量,從而構建出有意義的知識體系。[2] 如教師在對“good friends”進行講解時,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的相關英語知識,如描繪朋友的形容詞等。其次,教師可以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使學生能夠將自己組員的興趣愛好與性格特征加以描寫,并開展“找朋友”活動,讓學生能夠找出與自己興趣相投的同學,重新組合小組。最后設計“真正的朋友應是什么樣”的題目,讓學生進行自由發言,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行課文的導入。此外,教師在高中英語教學活動中,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小組活動,如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進行英語課文的背誦;安排小組進行英語素材的收集等。通過這樣的協作學習方式,能夠促進學生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
二、建構主義理論的運用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教師在運用建構主義理論時,必須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學生能夠有效構建知識體系。 在高中英語教學活動中,運用建構主義理論,主要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通過知識框架的構建來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實際的英語教學設計中,教師必須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創設具有生活氣息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不斷完善和提升自我,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同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使其發揮出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自主完成英語知識體系的建構。[3] 如教師在進行英語寫作設計時,可以以“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為主題,創設出不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討論和交流并寫作,教師最后進行總結,促進學生對相關的英語知識進行有效構建,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
建構主義理論重視學習的情境性,能夠將原有知識與新知識進行有機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4] 高中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能夠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師在對必修二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加以設計時,首先可以從學生所掌握的英語知識出發,提出相應的問題,從而使其能夠與學習目標相貼近。其次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對我國野生動物遭受到的傷害等視頻加以播放,并提出問題“How to protect the wildlife”。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和思考,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這樣的教學過程能夠有效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使學生能夠有效建構相關的知識體系。
(三)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一般而言,在高中英語教學設計中運用建構主義理論時,主要是讓學生進行自我學習和探討。因此教師營造教學環境時,要遵循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原則進行合理科學的設計。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多種信息資源,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在對“Life in the future”這一章節加以設計時,教師可以先將相關的資料加以收集和整理,對其進行總結,并將完整有用的資料分享給學生,讓學生以此為基礎進行英語寫作。這樣學生能夠在寫作的過程中打破傳統命題寫作的模式,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性思維,體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促進高中英語教學實效性的提高。[5]
(四)有效開展合作學習
建構主義理論在高中英語教學設計中的運用,要求在教學活動中能夠有效貫穿協作學習,從而保證構建的知識具有意義和價值 [6] [7]。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英語教學能夠加強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在實際的英語教學活動中,在運用建構主義理論時,教師必須有效開展合作學習模式,促使學生運用已學知識合作解決實際問題。如教師在對必修二Unit 3 Computers一課進行講解時,可以設計如下題目加以討論:Why should we not play computer games?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并有效指導學生進行英語交流,選出最具說服力的英語文章,促使學生在學習討論過程中發現自身的不足,提高自身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在高中英語教學設計中運用建構主義理論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有效開展合作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促進學生相關知識體系的有效構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英語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王麗霞.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建構主義原則[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02).
[2]張麗霞.淺議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在高中英語閱讀理解中的運用[J].科技信息,2010,(16).
[3]王暢.突出學生主體作用的高中英語教學[J].考試周刊,2011,(73).
[4]張穎穎.高中英語教學中生本主義理念運用探討[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12).
[5]朱麗娟.建構主義教學觀與中學英語教學——以詞匯教學為例[J].海外英語,2012,(01).
[6]胡安平.建構主義理論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3,(04).
[7]胡為瑋.高中英語閱讀理解教學探析[J].考試周刊,2013,(47).
責任編輯 肖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