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南昌
[摘 要]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研究范圍的擴大,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廣泛應用,已經成為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數學教學需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式教學”方法,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形成自身的數學學習理念和方法,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應用
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意識到只有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思維意識,讓學生把握住數學學習規律,才能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的穩步提升。針對這樣的情況,小學數學教學需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式”教學方法,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形成自身的數學學習理念和方法,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小組合作學習探索的內涵
小組合作型教學模式的應用,使小學數學課堂形成了一個同學之間良性交流的學習環境,讓數學教學的授課氛圍更加貼近學生群體。教師可以借助先進的教學表達形式,創立一個學生和教師交互式學習討論的環境,實現班級內部師生的共同進步。與此同時,隨著現代教育理論對于知識應用能力要求的逐步提升,將數學基本理論和數學實踐應用模式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已經逐步成為數學教育模式改革的發展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索,有助于集中小學生的集體智慧,為小學生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思維奠定堅實的基礎。
通過讓小學生對數學問題的集中合作式討論,將數學理論有機地整合在一起,讓小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讓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幫助學生終身學習數學的有力工具,進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獨立思維的能力,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數學理論實踐能力,為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幫助,也為小學生的后續數學知識學習過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1.學生仍不是課堂的主體
截至目前,我國的數學教學仍然采用的是傳統教學模式。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數學教學知識的傳遞相對比較局限,學生難以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不解及時地反映給數學教師,學生也就慢慢地轉變成數學學習上的被動接受者,嚴重地影響到數學教學效果。綜上所述,如果難以有針對性地選擇數學教學理論實踐應用模式,就可能導致數學教學效率的下降。
2.小學數學課堂的討論氛圍不足
通過對小組合作型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模式的解讀,不難看出,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應該是接受數學知識和思考數學知識的主體。只有通過學生自主思考所建構的數學知識體系,才是學生自己掌握的數學知識體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普及小組合作型教學模式過程中,難以讓學生掌握主動的數學理論實踐方案,學生所獲取的知識的牢固性就會比較弱。從這樣的情況中不難看出,在當今的數學教學中,數學理論實踐應用過程中,學生難以充分享受到數學學習的情景和交流,是制約數學教學中數學理論實踐應用發展的一大因素。
為了有效地提升數學教學中數學理論實踐應用效果,數學教師應充分了解自身的教學任務,在數學理論實踐應用過程中,利用自己的數學教學經驗和對學生數學學習心理的理解,給予學生充分的指導,杜絕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中機械記憶和背誦的方式,有效地促進小組合作型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效率的提升。
3.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單一無趣
目前,在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對教學方法形成嚴密的參考學習,也沒有從本質上改進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這就導致最終沒有從本質上升華教學方法,學生所接受的教學過程還是單調乏味的,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很低。例如,在進行《應用方程解決問題》這一章節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小學數學教師還只是單調地使用黑板列方程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但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只是延續著教師的思路進行抽象的理論的“被灌輸”過程,如果學生的接受能力不足,很容易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嚴重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通過優化設計教學方法,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融合多種數學教學理論開展小組合作教學
為了有效地解決我國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缺失問題,需在課堂上有效地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有效地提升數學教學中數學理論實踐的應用效率,需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主動思考解決數學理論實踐應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有效地提升學生數學理論實踐應用的能力,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過程中。例如,在進行小學數學《式與方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式與方程》中的各個知識點放在一起,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將小學數學應用題的知識點有機整合在一起,并讓小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討的方式進行數學問題的解答,提升學生的數學理論應用能力。
2.優化小組合作教學模式
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優化數學理論實踐的應用結構,可以有力地改善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學中數學理論實踐應用教學模式要求數學教師發揮的主要作用是引導,要求數學教師在課堂上甘做學生實踐應用的指引者,輔助學生進行數學理論實踐應用。
在學生進行數學理論實踐應用的過程中,教師應總結出每一個學生的基本特點,制定出符合學生實際特點的數學教學模式,并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實踐應用學習態度。例如,在進行《幾何形體周長、面積、體積計算公式》教學時,涉及“幾何形體周長、面積、體積公式”這幾個數學知識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并將關聯的理論展示給學生,在尊重學生主體學習地位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相應的數學理論的應用研究,加深學生對數學理論實踐應用的理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四、結論
綜上所述,為了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就要對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進行變革。通過合理利用相關的小組合作教學理論,有效轉換數學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加強學生之間的學術交流,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教學中的主體,有效地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許文英.小學數學課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01).
[2]趙秀梅.淺談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的途徑[J].科學大眾,2007,(08).
[3]謝文秋.把小學數學課堂還給孩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04).
[4]許艷.淺議小學數學課教學方法的改進[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1).
[5]丁娟.例談小學數學課的有效導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09).
[6]黃淑英.小學數學課應重視學生“提問題”[J].科學大眾,2007,(04).
[7]管云.把自由的課堂還給學生——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氛圍的創設[J].科學大眾,2008,(09).
責任編輯 王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