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蘇梅
摘 要: 在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中,教師對活動價值的認識,在活動中采用的音樂作品的具體分析與研究,有利于實現音樂欣賞活動價值。作者通過對資料的整理和分析,得出了結論,并揭示了當前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的不足,并從教師對音樂作品的選擇方面進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 幼兒教育 音樂欣賞 音樂作品
音樂欣賞活動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前兒童的音樂欣賞是指幼兒通過傾聽音樂,對作品進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鑒賞的一種審美活動。
在音樂作品的選擇方面,筆者發現少數教師會結合當前社會的發展趨向,對一些幼兒熟悉和喜愛的流行歌曲加以改編,作為欣賞對象,如《最炫民族風》、《小蘋果》等。筆者認為,采用這種歌曲,增強了幼兒傾聽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活動效率。但通過資料的整理,筆者發現,在當前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中,音樂作品的選擇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內容較為單一、脫離幼兒的生活經驗等。
綜上所述,在當前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的實施中,有不少可取之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我們要正確對待存在的問題,采用合適的策略有效地開展音樂欣賞活動。
針對當前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存在的問題,筆者經過思考分析,總結了以下策略。
一、選擇合適的音樂作品
1.根據已有經驗選擇作品。
由于兒童特殊的身心發展,在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選擇上,應使課程內容符合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符合孩子力所能及的水平,選擇貼近兒童生活并且有較高審美價值的經典作品。
因此在選擇音樂欣賞的樂曲時,教師應在深入了解幼兒當前的發展水平與已有的音樂欣賞經驗的基礎上,分析樂曲本身的特點。同時,為擴展幼兒音樂欣賞的經驗,使之對音樂有更全面、豐富的理解,教師還應廣泛選擇音樂素材,而不僅僅局限于教材。
筆者通過分析思考,結合前人的研究,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廣泛選材
(1)可以選擇音樂形象突出、角色鮮明的樂曲。如《春雨》、《小兔、小羊、大灰狼》、《森林狂想曲》、《四小天鵝舞曲》或自然界的聲音等。以《森林狂想曲》為例,該樂曲活潑、愉快,整首樂曲表現了熱帶雨林里各種動物、昆蟲豐富、奇異而和諧的鳴叫聲,旋律優美,孩子們聽來仿佛身臨其境,是幼兒喜愛的,并且是他們樂于接受的。
(2)可以選擇一些帶有一定故事情節的樂曲。如《驚愕交響曲》、《化蝶》、《彼得與狼》等。以《彼得與狼》為例,這是前蘇聯作曲家普羅柯菲耶夫為兒童寫的一部交響童話,講述了少先隊員彼得與他的小朋友鳥兒一起以勇敢和機智戰勝了兇惡的狼的故事。樂曲中用七種不同的樂器表現了七個角色,形象生動,既有利于幼兒感受音樂,又有利于他們對于樂曲的想象和表達。
(3)可以選擇一些貼近幼兒生活的歌曲。如《打電話》、《我的好媽媽》等。以《打電話》為例,本首歌曲的歌詞朗朗上口,減輕了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對歌詞記憶的負擔,同時,歌詞與幼兒的生活密切聯系,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選用此類歌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活動效率。
2.適當剪輯音樂作品。
有時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需要教師對樂曲進行細致的剪輯,使之重新組合成較工整、較簡單的結構,易于幼兒理解和接受。如為了讓幼兒鞏固樂曲段式A—B—A,教師可以對樂曲優美但并不是很工整的A—B—A三段式音樂進行剪輯,使之成為較工整的A—B—A三段式,從而達到為教學服務的目的。
二、有效組織活動的策略
1.創造多方位的欣賞環境。
環境是一種塑造和強化人們行為的重要力量,幫助幼兒進行音樂欣賞要從環境開始,使幼兒習慣性地處于一種良好的音樂熏陶中。下面筆者將從三方面對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中的環境創設進行闡述:
(1)豐富音樂情境。在筆者看來,豐富的音樂情境是指教師利用多種手段(如利用道具裝飾周圍環境、用相應的圖畫來表現樂曲的情緒變化、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樂曲情景等),再現樂曲中所描繪的意境,使幼兒身臨其境,自然而然地進入音樂情景中。
(2)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和諧、融洽、活躍的心理環境可讓幼兒的思維更活躍,感情更豐富,反映更積極。音樂欣賞活動的過程應著眼于引導幼兒對音樂情感因素的體驗,只有抓住這一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對音樂欣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創造寬松的表現環境。幼兒的情感表達方式和思維方式都較簡單、直觀,他們往往會受到周圍環境和氛圍的影響。在音樂欣賞中,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自由表現,允許孩子們根據內心不同的感受、理解進行創造性的表現。
2.適時適當指導,發揮幼兒自主性。
(1)幼兒的自主表達是音樂欣賞活動得以進行的保證。幼兒主體性和創造力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要達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將審美的主動權交給幼兒,讓幼兒有自己的探索,給幼兒充分的時間體驗,盡量多地聆聽幼兒的想法。在音樂欣賞活動中,應更注重幼兒主體性的發揮,讓幼兒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并直接體驗到音樂作品的形式、內容,同時要多提供幼兒自由表現的機會,使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如在活動《大象和小鳥》中,可先讓幼兒傾聽音樂。他們發揮想象自由猜猜樂曲描繪的是什么動物,為什么是這個動物,待幼兒充分猜測之后再展示情景畫。猜想——驗證的方法不僅讓幼兒加深了對樂曲形象的理解,而且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活動效率。
(2)教師有意識的指導是開展音樂欣賞活動的前提。但同時不能放任自流,教師應在充分尊重幼兒自由表現的基礎上適當給予指導。在音樂欣賞活動中,恰如其分地運用兒童化、形象化的語言,能激發幼兒欣賞樂曲的欲望,并打好與樂曲情緒產生共鳴的感情基礎。
教師可以將樂曲內容編成形象的、具有感染力的故事形式導入。如大班音樂欣賞活動《野蜂飛舞》,利用故事的講述,使幼兒通過故事的情節和角色進一步了解音樂的形象和結構;同時可借助圖片、幻燈、動畫等形式,揭示樂曲的形象和思想內容,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總之,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幼兒的知識經驗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提升日益精細化、豐富化、多維化,教師則通過對兒童反饋的敏銳的信息達到對幼兒的尊重和理解,教師和幼兒相互建構、共生互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