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儀蘭
摘 要: 中職學生學習Flash時易出現按部就班、缺乏創新等問題。本文從學生實際出發,采用項目教學方法,達到使學生樂學、在學中做、做中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開拓發散性思維,提高審美能力和表現能力的目的,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及更高的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 項目教學 中職教育 Flash教學
用傳統的方法進行Flash教學時,發現了一系列問題,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學生能夠照著做,課堂以外的內容,學生基本不會做,做不出屬于自己的東西,缺乏創新,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不到發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運用了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是指教師設計覆蓋教學內容的項目并圍繞項目組織和開展教學,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完成項目學習知識、訓練能力、培養素質的一種綜合性教學方法。
一、采用項目教學,使學生樂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和快樂學習是有效學習的重要條件。逐幀動畫是用來制作一些直觀的,動作復雜,又無規律的形態變化的物體動態。在學習了如花朵綻放、模仿寫字效果等實例后,學生已基本掌握逐幀動畫的表現形式,再通過項目教學,將掌握的知識運用到具體的形動表現上,在課堂教學中選用了貼近生活的實例,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設計了人說話時的眼睛和嘴巴的項目:
項目一:利用橢圓和直線工具,繪制人的臉。
項目二:繪制嘴巴、鼻子、眼睛并置于不同圖層。
項目三:用逐幀動畫制作眨眼的動畫。
項目四:用逐幀動畫制作說話的動畫。
項目五:調整嘴巴和眼睛的動作,使之自然。
學生在完成這個項目時,表現出了極濃厚的興趣,首先對說話的動畫表現出畏難情緒,根本沒有思路,但看了項目后,也能逐個完成項目。在以上項目設計中,根據需要,給予學生一些操作技巧和關鍵性知識的提示信息,讓學生多動手,充分發揮自主學習能力,調動運用知識的積極性。
二、采用項目教學,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
在學習了基本繪圖工具后,讓學生繪制一些綜合場景,對繪圖工具掌握得更加熟練。在繪制大自然的場景時,學生在進行花叢、太陽、樹木繪制后,會發現繪制出的草地基本上都是平面的,沒有立體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計了以下項目達到空間、立體的效果。
項目一:用線條工具繪制三塊草地,草地的起伏不要太大。
項目二:為草地填充漸變色,用色彩的明暗度體現草地的立體效果。
項目三:在元件中,繪制樹木。
項目四:將元件樹拖至場景中若干次,以遠小近大的理念,體現立體效果。對樹做些適當變形,調整樹的大小、形狀、水平翻轉,達到以一當十的效果。
通過以上項目的操作,學生設計出的場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達到在做的過程中把基本繪圖元件用得更加合理,對各種工具的互相配合有總體認識,達到對繪圖學習由淺入深、融會貫通的作用。在操作過程中學習了立體場景的體現手法,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
三、采用項目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項目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設計的項目要具有實用性和挑戰性,學生在完成項目活動的過程中會主動創新,達到動畫的效果與實際生活場景相一致。在學習元件后,通過幾個常見的動畫效果,發揮學生想象力,打破學生一貫的按部就班的模式,靈活地運用元件完成較復雜的動畫。
項目設計在花叢中飛舞的蝴蝶:
項目一:制作背景,繪制草地、花叢、樹。
項目二:在圖形元件中,繪制展翅的蝴蝶。
項目三:在圖形元件中,繪制舞動翅膀的蝴蝶。
項目四:制作影片剪輯,用逐幀動畫制作飛舞的蝴蝶。
項目五:在場景中,創建一個引導層,在引導層用直線工具繪制路徑,并加以變形,形成往返的曲線。
項目六:在場景的被引導層中,將影片剪輯蝴蝶拖進場景,在對應路徑的幾個關鍵點創建關鍵幀,并加以適當變形、拉伸、翻轉,創建運動補間動畫。
項目七:適當地對各元件進行修改,使動畫表現得自然、逼真。
在完成項目后,學生對影片剪輯和元件有了更深認識,在實踐過程中,領會到了影片剪輯的真諦,采用項目教學法,能使學生充分行動,親自動手,使學生自覺發揮創新意識,制作出不同效果的動畫作品,達到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
四、采用項目教學,開拓發散性思維
在學習遮罩動畫時,遮罩的視覺效果特別顯著,要用好遮罩動畫,就需要對理解遮罩的原理,遮罩層決定看到的形狀,被遮罩層決定看到的內容,遮罩與被遮罩并不是絕對的,遮罩層顯示的是遮罩層與被遮罩層的顏色,與遮罩層無關,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設計了以下項目教學:
項目一:在圖層1上輸入文字“葉子”,設置字體為方正舒體、字號94、黑色、加粗。
項目二:在圖層2上畫一個矩形,填充七彩色、無邊框,并將圖層2設為遮罩層,觀察效果。
項目三:取消圖層2的遮罩,將圖層1移至圖層2的上方,將圖層1設為遮罩層,觀察效果。
項目四:將圖層2的矩形制作一個形狀補間動畫:將第一幀的矩形縮小到文字層的左邊框,移動中心點到矩形的左邊框,在最后一幀創建關鍵幀,并將矩形覆蓋文字內容,在第一幀制作一個形狀補間動畫。觀察動畫效果。
完成項目二時,我們看到的文字是黑色的,與遮罩層(矩形)的顏色無關。在項目三中,我們看到的文字是七彩色的,與遮罩層(文字)的顏色無關。在項目四中,我們看到文字的顏色不斷發生變化,文字顯現動感。通過項目教學,學生可感性地認識遮罩層與被遮罩的作用,并理解遮罩層與被遮罩層不是絕對的,達到開拓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目的。
五、采用項目教學,提高審美能力和表現能力
在學生的作品中,有些色彩搭配不合理,顯得很雜亂,有些場景的布局不太理想。為了解決這一教學難題,我進行了以下項目的嘗試,將學生的作品打亂順序后發到不同學生手中,進行以下項目教學:
項目一:你在對方的作品中學習到怎樣的色彩搭配,其作品中,存在哪些不理想的搭配,請加以修改。
項目二:你在對方的作品中學習到怎樣的表現力,其作品可以進行怎樣的修改,才能更好地表現作品主題。
學生從以上項目中,學習到了新的色彩搭配及作品的表現方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主動思考怎樣使作品的效果更好,怎樣更好地表現作品主題。經過這一項目的學習,學生在后期的作品制作中,會產生新的要求。
項目教學法要求教師在備課時精心設計項目教學內容,讓學生體會完成學習項目的快樂,體驗成功的喜悅,達到愉快地學習、主動地學習的目的,從而獲得更好的Flash教學效果及更高的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徐涵.項目教學的理論基礎、基本特征及對教師的要求[J].職教論壇,2007(6):9-13.
[2]徐國慶.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的幾個關鍵問題[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4):9-11.
[3]陸瑩.二維動畫制作[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