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芳
摘 要: 英語閱讀是語言習得的有效輸入,英語寫作是語言習得的有效輸出,它們是語言習得的兩個不可分割的部分。本文闡述了通過對單元話題的閱讀文章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關鍵詞: 小組合作 英語寫作 英語閱讀 以讀促寫
引言
新目標初中英語教材“Go for it!”是融話題、交際功能和語言結構為一體的,循序漸進的生活化學習程序的教材。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中心話題,這些話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樂于討論,因此利用單元話題引導學生將“聽到的,說出的”語言變成文字,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單元的重要詞匯和句子,更能促進學生英語寫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我提出合作型“reading for writing”,通過單元語篇閱讀的教學,促進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把“reading”“writing” 教學環節相互結合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同時小組合作,探討寫作藝術,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學生寫作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
(一)文章內容空洞,句式單一、呆板,小錯誤甚多,可讀性較低。
(二)文章思路混亂,句子之間、段落之間連貫不夠、層次不清,缺乏連貫性,謀篇布局能力較薄弱。
(三)缺乏興趣,尤其是中等及中等偏后的學生,對寫作不感興趣。
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對課本語篇知識的運用能力較弱,由于缺乏邏輯紐帶、詞匯紐帶,使得句子之間缺乏銜接,導致文章語義不連貫,不能完整表達思想;由于謀篇布局能力較弱,導致文章層次不清,主題不突出,段落之間無連貫,文章無整體性。
二、語篇閱讀教學對英語寫作的促進作用
通過每單元的閱讀教學,熟悉本單元閱讀篇章的文體特點及結構。完整的閱讀篇章結構具有一定的整體結構模式,通過課堂的閱讀教學,使得學生加深對本單元文體結構的了解,掌握英語段落的特點,對篇章的了解從感性上升到理性。體會文章的連續體,理清文章的層次,明白一個完整的篇章既要有主題,又離不開句子與句子、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連貫性。篇章與段落體現著整體與局部、宏觀與微觀的關系。
三、以讀促寫,提高學生寫作技巧
利用教材內容積累作文素材,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扎根課堂,將“reading”與“writing!”相結合,以文本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下面以新目標“Go for it!”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中Section B的中心任務“write a recipe for your favorite food”為例,具體分析以讀促寫,如何在閱讀課后分析課文篇章結構,學習相關詞匯和句式,為寫作打好基礎。
(一) 教學內容介紹與教學目標
根據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中Section B的中心任務“write a recipe for your favorite food”,我設計了該課時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生在完成主要任務時,正確使用下列詞語:
First,...then,... then,...Finally,...
To make this special food,you need to have ...
Now,it’s time to enjoy...
2.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通過scanning 和 skimming,獲取閱讀材料中的主要信息;能夠正確使用祈使句表達食物的制作過程。
3.情感目標
學生能夠理解cooking 的樂趣,正確飲食。
(二)教學活動設計與教學過程
Step1.課前導入(pre-reading)。
Yesterday we made a turkey dinner— traditional western food on Thanksgiving Day.Today we are going to make a traditional food in China—Yunnan Rice Noodles.
課前導入以前一節課制作西方傳統節日食物引出我們國內的美食—云南過橋米線,該食物學生熟悉,貼近他們的真實生活,學生感興趣。學生獲知本節課的目標,明確他們的任務,為之后的學習做好心理準備。
Step 2:閱讀(Reading)。
1.閱讀課文3a
第一遍閱讀:學生通過skimming,找出制作云南過橋米線的材料。(rice noodles,chicken,soup,chicken,lettuce,eggs)
第二遍閱讀:學生通過scanning,獲取制作云南過橋米線的步驟(First,...then,... then,...Finally,...)。
語篇解析:教師引導學生思考“write a recipe for your favorite food”,可分成三部分完成:第一部分指明my favorite food;第二部分闡述制作這個食物需要的材料;第三部分闡述制作步驟。
Step 3: 小組討論(Groups work)
讓學生分組討論他們最喜歡的食物,并列出所需的材料,然后討論寫作的詞匯、句型、關聯詞,為后面的寫作打下基礎。
Step 4:分析寫作要點
這篇課文結構清晰、完整,語言規范,可模仿性較強。因此,在寫作前,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分析活動,分析文章并找出食物制作過程的順序詞,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First,...
then,...
then,...
Finally,...
學生通過合作討論,細心分析課文的行文特點,掌握文章層次與所需的基本句型結構:
To make this special food,you need to have .....
Now,it’s time to enjoy...
Step 5: 寫作
最后進入寫作實踐階段,根據課本3c的要求,寫出自己最喜歡食物的食譜。通過剛才的閱讀課活動,學生已經積累了作文素材與基本的表達方式,為寫作打下了基礎。因此,學生有話可說,有句可寫,思路清晰,而且積極性高。先是小組作文,再是全班分享。
結語
輸入與輸出是語言習得中不可分割的兩個重要環節,新教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以讀促寫的教學平臺,因此我們教師應立足語篇,引導學生通過文本閱讀充分感知、理解和輸入語言,同時通過小組合作,將從語篇閱讀中習得的語言知識和寫作技巧運用于實踐輸出,使得寫作教學有支架鋪墊,更可以讓學生的語言知識得以內化,語言技能得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