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萍



摘 要: 作者在開展初中體育教育的異化與回歸課題研究時,遵循《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學習評價指導思想,調動多元化積極因素,強調診斷、反饋、激勵與發展功能,結合所教學校和所在區域實際情況,積極推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生學習評價改革,研究并制訂多元評價方案。
關鍵詞: 初中體育 多元評價 方案制訂
1.研究與制訂背景
體育與健康課程一直以來很難引起學生的廣泛興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與不科學的傳統評價方法有很大關系。《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為基礎教育階段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提供了更科學的評價體系。筆者在開展初中體育教育的異化與回歸課題研究時,積極應用其評價體系成果,結合所任學校和區域實際,制訂了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多元評價方案,并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嘗試,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效果,以此作為體育教育功能回歸本質的重要對策之一。
2.評價方案的基本原則
遵循“新課標”樹立正確的體育教育評價指導思想,倡導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內容、方法、標準和主體多元化,并且強調評價的診斷、反饋、激勵與發展功能。
2.1調動評價多元化的積極因素
按照“新課標”要求,主張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以多元內容、多樣方法、多元評價標準評價主體。特別注意合理選擇評價內容,更全面地收集評價信息,更準確地反映學習情況,不但評價結果,而且注重評價過程;在評價主體的選擇上,應當特別注意調動學生這一重要主體的積極參與,以利于學生自我評價、自我反饋、自我調整、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以利于釋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力,激發并強化他們的課堂主人翁意識,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熱情和興趣。
2.2強調評價的診斷、反饋、激勵與發展功能
應當突出評價的激勵與發展功能,關注每一位學生,善于發現并發揮他們的長處,特別善于發現學生的體育運動潛質,讓他們切實感覺到在體育課堂上“有用武之地”,以此引發并增強其自信心和自豪感。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個性、能力和水平的舞臺,享受成功與進步的喜悅,體驗愉快學習和快樂體育。
同時不能將激勵變成遷就。為此,應當幫助每一位學生了解自身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學習目標的實現程度。發現長處,還要發現弱點和不足。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正確對待學習失敗的問題所在,并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其運動技能和運動水平。在實現診斷與反饋功能時,應當有意安排學生參與,將教師診斷、學生自我診斷和學生相互診斷結合起來,促進教育、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良性互動。要在這樣的良性互動過程中,讓大家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在師生間產生教學相長的效果,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團隊合作精神,培育人文情懷,實現身與心的全面發展。
3.評價方案的基本依據
學習評價是促進學生實現學習目標的重要手段,筆者在初中體育教育的異化與回歸研究的第二階段進行廣泛調查和分析,基本了解初中體育教育異化程度與影響回歸的障礙所在,并針對調查結果,展開對策研究。同時,我們認真研究“新課標”第四部分實施建議的第二節“評價建議”,以及其附錄3中的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參考用表的案例一和案例二,據此結合課題研究遇到的實際情況制訂評價方案。
4.評價方案的內容與形式
筆者在研究評價方案時,充分尊重上述原則,并細致考量評價最終分值分配和定性評價的量化等環節,盡可能做到合理、可行和便于操作。
4.1學期學習評價方案
筆者設計了表一《初中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習學期總評價量化表》,作為學期未體育與健康成績評價方案,將平時定性評價部分量化后計入學期總成績。
4.2課堂與單元項目學習評價方案
課堂與單元項目評價,筆者主要參照“新課標”附錄3之案例一和二,結合所任學校和所在區域的實際設計了表二和表三。
表二《初中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習行為周記錄表》由體育委員、科代表與教師共同完成評價。評分具體規則如下:
態度與面貌:①積極熱情參與課內外體育與健康活動,并認真接受教師指導,10-9分;②較積極參與課內外體育與健康活動,并較認真接受教師指導,8-7分;③能夠主動參與課內外體育與健康活動,或者有病假、事假,6-5分;④不主動參與或者極少參與課內外體育與健康活動,或者有遲到、早退現象,4-1分;⑤曠課,0分。
情意與合作:①樂于助人,敢于展示和挑戰自我,克服困難、堅持不懈,能為團隊的成功積極主動地與同伴配合,10-9分;②較好地表現出幫助他人的意愿,愿意展示和挑戰自我,克服困難、堅持不懈,能為團隊的成功配合同伴,8-7分;③偶有幫助他人、展示和挑戰自我、克服困難、團結合作等表現,6-5分;④基本缺乏幫助他人、展示和挑戰自我、克服困難、團結合作等表現,4-1分;⑤曠課,0分
發展與進步:只作為期未評價時的參考,不設具體分值,因此只記錄進步比較明顯的學生的評價,將突出的進步視情況記錄為“很大”和“較大”,其他情況不記錄。
表三《初中學生體育與健康單元項目測試考試評比成績個人評價表》由教師組織現場測試和書面考試進行評價。為了方便學期未成績計算與統計,與表一《初中體育與健康學期成績分項量化表》中有關項目內容相銜接,表三在新課標附錄3案例二的基礎上做了增減。筆者在評價項目中特別單獨列入課間廣播體操,因為體育教育實踐證明,課間廣播體操無論以何種形式出現,都會對青少年身體健康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筆者所在學校每學期都開展不同層級、不同范圍的廣播體操評比活動。
表三評分具體規則如下:
體能與技能:①體能測試成績主要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學生各項體能的成績,并給予相應評分;②運動技能的評定分數主要根據實際測試成績予以評分;③體能與技能進步幅度的百分比率與評價分值兌換:40%及以上評為很大,25%及以上評為較大,10%及以上評為一般,5%及以上評為小。
廣播體操:廣播體操可以結合每學期學校組織的評比活動,教師對學生逐個指導,每學期進行兩次評價,等級為優秀10-9分、良好8-7分、合格6和不合格5-1分。
體育與健康知識:體育與健康知識評價主要采用書面考試形式。
5.結語
上述方案研究、制訂與實驗是在“新課標”的指導下進行的,收到了較好效果。想在最大程度上改變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現狀,需要更高層級、更大范圍的體育考試評價改革。對此,基層一線的教師雖然無能為力,但也不是不能有所作為。我們應當將課堂作為實驗場,積極思考和探索,不斷推進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改革創新,讓“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真正得以落實。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2]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