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振枝
摘 要: 高中化學新課程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體現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兼顧學生志趣和潛能的差異發展需要。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教學。穩步推進新課程需要做到的一點是: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是保證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
關鍵詞: 化學教學 問題設計 探究能力
1.創設問題情境,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活動的問題情境的設計能夠讓學生產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渴求和欲望,當他們面對某一情景時,會自發地產生“為什么”、“其中蘊涵著什么問題”、“怎樣解決它”、“有沒有新問題”等一連串想法,并最終讓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需要。
1.1通過化學史資料、實驗和數據為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創設問題情境。
1.2真實情境的客觀反映為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創設問題情境。
1.3對實驗現象觀察為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創設問題情境。
設計問題情境的教學使學生的學習充滿創新的樂趣。在促使學生創造性獲取新知識的同時,強化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十分有益。
2.開展多樣化活動,發展學生探究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開展不同的探究活動,讓學生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多種學習方法,在活動中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2.1根據教材中的交流研討欄目開展多種討論活動。討論在概念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讓學生參與對觀念意義的交流,包括對疑點、假設及論點的提出與評價,增進學生的觀念理解。同伴間的交流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對概念的理解與構建,進入高認知水平,形成和發展關于科學現象的有意義的認識的觀念。
2.2運用問題策略開展探究活動。題策略是概念教學的重要手段。化學概念理論比較抽象,設置什么樣的問題或活動能驅使學生思考呢?應該是學生感興趣的社會問題,或與學生日常生活比較貼近及學生對其有一定模糊認識的問題。案例:“化學反應限度”主題內容的問題線索。
2.3重視“活動體驗”從課堂走向實際生產過程開展探究活動。化學生產技術有自身的科學概念和系統,需要綜合運用化學和相關學科知識,涉及社會、經濟、環境等諸多方面實際問題,涉及資源、化工、冶金、材料、環境保護等方面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真實的任務情境,讓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查訪問、參觀討論、實驗探究等活動親身體驗、理解化學、技術、社會之間的聯系,在資源綜合開發及利用中逐步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
根據教學實際情況,組織學生觀看有關生產過程錄像,組織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模擬生產過程等活動進行教學。為使學生加深對化學應用于技術的理解,利用PPT軟件制作課件,通過投影儀呈現給學生,使教材內容更充實生動,使學生為之激動、振奮,并抒發感慨。在時機成熟時,再把反映資源匱乏、人口激增、耕地縮減、嚴重污染的現實照片展示出來,用觸目驚心的現狀引發學生思考,并以“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的數據導入,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學生自發提出解決“資源縮減、環境污染”的設想與預測,并分組討論,設計活動方案。然后老師組織學生交流討論設計的方案,并實施合理的活動方案:到社會實踐活動中,開展調查訪問、咨詢專業人士或上網下載相關資料或組織學生到工廠去,到生產第一線去,以實際生產過程為實施有效教學的背景。這樣不僅能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了解化學與技術在社會文明、進步和發展中所起的作用,體會科技前沿與化學、技術的密切關系,而且有利于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方法、過程和能力,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意識。
3.結語
探究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能對自己的化學學習過程進行計劃、反思、評價和調整,提高自主學習化學的能力。有利于敢于質疑,勤于思考,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善于與人合作,具有團隊精神。總之,探究性學習是化學新課程改革的突出亮點,實現了課程內容觀念的重大轉變,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有力保證。
參考文獻:
[1]高振坤.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2).
[2]王金利.略談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3(62).
[3]陳芹.例談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J].中學教學參考,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