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蘭
摘 要: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勇于探索、自主學習的過程。教師要在課堂活動前先明確分工,再合作,讓每個學生都發揮自己的特長;也可以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體意見。
關鍵詞: 教學改革 活躍氣氛 激發興趣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教師教學觀念和方式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課改給教育天地帶來了新氣息,嶄新的教育理念在撞擊我們的心靈,洗滌我們的思想。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就要求當代小學語文教師不應是“授之以魚”的塾師,而應是“授之以漁”的智者。在探索中,發現從教育主體出發,我們常常能收獲意外。
一、更新教育理念,推行教學改革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勇于探索、自主學習的過程。課堂教學應以“平等”方式進行,教師要把自己的角色從“權威教學”轉變到“共同探討”,把自己當成是學生的學習助手、引路人,與學生共建一種平等、互教互學的師生關系。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強調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進行識字、寫字、閱讀、作文能力培養,并指出“要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小學各年級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方法,學習方法正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師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教師可以發現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加以改進。教師的教法應符合學生的學法,要不斷探索識字學習規律和良好識字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有方向地學,充分挖掘全體學生的潛能,使其各方面都得到積累、培養與提高,讓全體學生都自主地、全面地、快樂地發展。
二、教給學生方法,更易學好語文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教師要在課堂活動前先明確分工,再合作,讓每個學生都發揮自己的特長;也可以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體意見。預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在實施中需要開放性地納入直接經驗和彈性靈活的成分。教學過程是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交往的過程,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較好培養。把學法指導貫穿語文教學全過程,幫助學生領會、掌握或運用學習方法,在課堂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滲透,引導學生領悟、運用。語文教學時,特別強調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而不僅僅是掌握知識。在設計練習題和批改作業時,注意啟發學生掌握和鞏固有關學習方法。教學時要因生施教,盡量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將難點分散,劃分出層次,降低難度。這樣會大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空前活躍,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積極。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等得到充分發揮,教學過程遠比預定的或計劃好的生動、活潑、豐富得多。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身份是一名“組織者”、“引導者”。“對話式”教學在平等、開放的氛圍中進行。對小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學習過程有內在的動力支持,學生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時,對于同類型教學重點文章,先帶著學生學習一、兩篇,讓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方法,然后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學習方法學習其他文章。如寫人的文章,一般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細節描寫表現其思想品質。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些重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總結學習方法,并要求學生用學到的知識寫身邊熟悉的人。教師還要以自己的學識水平、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充滿成就感,有了自信心,激發他們投入到新的學習活動中。
三、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僅教給他們讀懂各類文章的基本方法是不夠的。把學生的個體差異變成一種教學資源,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到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善于指導,關注每個學生,深入合作學習中。充分抓住教育教學契機,尊重學生,以學生感興趣的東西進行生成教學,學生積極性很高,課堂教學效果非常好。教師可以靈活多變地授課,不受教材、課本、課時的限制,民主活躍的課堂氣氛是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精神的前提。只有教給他們讀懂文章的具體方法,才能達到“用不著教”的目的,只有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自己“悟”出方法,才能掌握得牢,運用得靈活。層次性的目標教學使學生進行異步學習,尊重和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與人文精神。教師要以教材帶領學生走向自然和社會,在課堂中多用激勵性評價進行教學并及時捕捉課堂閃現的教學機智進行生成教學,讓學生樂于學習。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探究,啟發學生繼續對話。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體現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教師抓住這些時機借機滲透、適時點撥,幫助學生掌握這些學習方法,開掘出蘊含于母語中優秀的民族文化,對課文主體特點、語言特色應了然于胸。學習有法,但無定法,老師在課堂中對學生采用的隨機的、激勵性的評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的重要方法。由于學生氣質、智力、基礎存在差異,在學法的適應性上有差異性,讓每一個學生都選擇最佳學習方法自學,然后匯報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收獲,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總之,現代社會科技與經濟的高速發展對教育及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學語文教學就是讓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知識、領悟生活、提高能力,想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成為課堂學習的小主人,就要讓學生愛上課文。新課程蘊含的新思想、新理念給我們巨大的沖擊和困惑,但新課程構建的理想未來,需要我們進一步實踐、探索和創造,讓教育真正成為孩子光明未來的護航艦。
參考文獻:
[1]陳艷麗.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開放性[J].學周刊,2012(34).
[2]楊寶舉.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