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屏雁
摘 要: 多元智能理論研究人類智能結構。該理論指引教師發掘學生的優勢智能,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利用多元的教法與多元的評價方法,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促進學生全面地發展。文章具體闡述在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學生多元智能的培養。
關鍵詞: 多元智能 高中數學教學 培養方法
1983年《智能的結構》一書出版,該書的作者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學家Howard Gardner,他在書中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認為IQ不能決定一切。Gardner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至少包括以下九種智能:
Gardner認為每個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擁有上述幾種智能的潛能,他們的不同組合及表現,構成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智能結構,使得每個人不同程度地有一種或幾種智能勝過他人。世界上沒有兩種完全相同的智能結構,每個學生的智能結構都是絕無僅有的,各有各的優勢。片面強調學生數理邏輯智能,而對其他幾項智能視若無物是不對的。我們應該了解學生的智能結構,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和挖掘,發展學生多元智能。在我國目前新課程改革漸入佳境的大背景下,多元智能理論有著現實的意義。
筆者學習了多元智能理論后,教育觀念有所更新,把培養學生多元智能列入教學目標,在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做了以下嘗試。
一、在新課導入時,創設數學情境,親歷數學過程,培養學生多元智能
通過開展數學實驗,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體驗逼真的數學情境,親歷數學過程,用雙眼仔細觀察,開口用語言描述,動手參與活動,動腦積極思考。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數學知識的掌握,還可以促進自然觀察智能、身體—運動智能和空間智能等多種智能的發展。
例如《橢圓的定義和標準方程》一課,可以這樣創設數學情境,導入新課。
1.課前先按學生智能類型,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各種智能類型的學生在一個小組里要種類齊全,各小組的組長要善于組織協調,人際智能較強。
2.讓空間智能和身體-運動智能強的學生主動請纓,試畫橢圓的圖形。
3.用數學語言描述作圖過程,試著給出橢圓的定義(鼓勵語言智能和數理邏輯智能較強的同學嘗試)。
4.每個小組推薦一名成員發言,總結橢圓的定義,此時語言智能較強的學生躍躍欲試。
由于畫橢圓過程中,有的小組畫橢圓的同學沒調整好繩子的長度,出現了繩子與兩釘子間距離等長,畫橢圓失敗。此時小組成員討論原因,觀察借鑒其他小組進程,進行反思,最后成功畫出橢圓。
5.等橢圓定義總結好后拋出問題,為什么有的小組畫不出橢圓?失敗畫出的圖像是什么圖形?
學生求知欲立即被激起,經過探討,定義中“2a>|F■F■|”這一容易被忽視的條件被發現是必需的。
6.此時繼續追問當 2a=|F■F■|、2a<|F■F■|時,軌跡是什么圖形,也是橢圓嗎?
7.數理邏輯智能較強的學生已經胸有成竹,迅速寫出橢圓定義的數學表達式。
一堂課下來,各種智能類型的學生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每個學生都參與數學活動,都感受到了成功,優勢智能都得到了訓練,弱勢智能也潛移默化地得到了提高。
二、新課講解中培養學生多元智能
新課講解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在一節課中分量最重,在培養學生多元智能上也舉足輕重。新課講解時經常對數學概念進行講解,數學概念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數理邏輯智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復合函數定義域概念比較抽象,學生理解困難,是教學難點。新課講解中筆者展示例題:
(1) 已知:函數f(x)的定義域為[2,3],求函數f(x■)的定義域。
(2) 已知:函數f(x■)的定義域是[1,4],求f(x)的定義域。
我們可以通過嘗試使用結構緊湊的合作小組練習解決這個數學問題。安排數理邏輯智能比較強的學生作為合作小組中的引導者,讓每個學生單獨思考,此時許多學生感到無從入手,但個別數理邏輯智能比較強的學生在小組中提出突破口,即定義域的概念,由他們引導學生重讀函數定義域的概念,進行討論。過程中有學生提到:(1)f(x)中的x可以用任意數或式替換(在給定范圍內),但替換部分應與其范圍相同。(2)定義域仍然是x的取值范圍。至此大家紛紛有所領悟,進而兩類抽象問題就不攻而破。為了加深印象,接著讓語言智能較強的學生總結解法培養內省智能,最后利用多媒體播放優美的旋律,緩解學生的疲勞,培養學生的音樂智能。
以復合函數定義域作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數理邏輯智能,“小組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在培養學生的人際關系智能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智能。優勢智能更優勢,弱勢智能得以提升,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三、以獨具匠心的練習和作業設計培養學生多元智能
簡單按照數理邏輯這一單一智能水平為標準劃分的傳統的練習和作業單調乏味,實踐已經證明這種作業令人生厭,學生不愛做,削弱許多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積極性。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學生智能是多元化的,要適應及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則練習和作業的布置應該多元化。可以“自助餐”的形式出現,由學生根據愛好及其智能結構進行挑選,練習和作業由“統一”轉向“自主選擇”變化,可以培養學生多元智能。實際操作可以從高中數學練習和作業的內容、形式、數量和難度上進行改革。可以在設計練習和作業時,匠心獨具,形式多樣,讓學生在完成過程中動手、動嘴、動耳、動腦,全面調動各種感官,愉快地完成作業,同時培養多元智能。
在《雙曲線定義與標準方程(1)》課后,筆者嘗試這樣設計作業,鞏固定義,供學生從中任選一題:
每道題培養點不一樣,不同智能類型的學生都能找到各自的最愛,多種智能融合其間各有各的獨立性,各有側重,學生選得愉快做得舒心,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雙曲線定義,培養了多元智能。
四、在小結反思中培養學生多元智能
調查學生自我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結果顯示,九成學生是有反思意識的,但是不經常對所學知識進行反思和小結,主要是沒有養成好的習慣,同時茫然,不知道正確的方法。所以教師有必要指導學生做好知識小結,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堂小結階段對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教學過程中的事情作描述性記錄,作為數學日記,學生在日記中記下自己的思維與智力發展情況、感受與體會和新的發現等,同時可以請學生口述小結反思,這樣學生的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及內省智能都得到了提升。
多元智能理論力求培養青少年的多元智能,接受智能的差異性,放棄智能優劣論。在教學過程中了解每個學生的智能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從而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永遠充滿時代的氣息和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李玲.高中函數教學中培養學生多元智能的探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
[2]陸晨.高中數學課堂練習設計有效性的研究——關于《數列》一章[D].華東師范大學,2011.
[3]黎智鵬.多元智能理論下的高中數學練習設計[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07,(8):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