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芳
摘 要: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學生的潛能發展,主動構建知識是學生提高自身數學能力的關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擁有學習主動權是構建學習的基礎。
關鍵詞: 數學課堂 知識 構建策略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應是對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學習者在特定的情境中通過學習活動對數學知識建構自己的理解,從而獲得屬于自己的知識,形成良好的數學素質。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擁有學習主動權是構建學習的基礎。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是件愉快的事情。這樣,才有利于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本文就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構建數學知識的策略加以探討。
1.搭建知識與生活的橋梁,激發學習興趣
如人教版新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認識人民幣”。這部分知識和生活緊密聯系,所以開學第一課時向學生介紹本冊教材內容時就提出讓學生在家多接觸人民幣,告知家長多帶孩子一起購物,有意識地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知識。
其實,現在的孩子很早就接觸到人民幣。兩歲的孩子就知道一個1元硬幣可以坐搖搖馬,雖不知道具體面值,但知道它的用處。再大點的孩子接到壓歲錢時會學著數錢。這些生活細節都是孩子學習的機會,從中孩子慢慢地認識了常用人民幣,但在生活中很少用到。即便是一年級學生,家長也擔心孩子不會用錢或者怕孩子養成亂花錢的習慣往往替孩子買好所有需要的物品。人民幣單位之間的進率是比較抽象的,而孩子又缺少實際生活中的買賣經驗,所以一年級孩子學習人民幣單位之間的進率這部分知識時還是有一定困難。事實上孩子們對人民幣的認知程度較多取決于生活經驗,因此,提早讓孩子學習認識人民幣是有必要的。因為這些知識源于生活,讓孩子們體會到所學知識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自然就會有較強的學習欲望與濃厚的學習興趣了。
探究需要具體的材料“活化”學生的主動性。不然,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運用、遷移、技能的形成均成空談。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師要努力創設主動探究空間,讓學生有時間和空間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嘗試,使外顯知識內化,從而獲取知識發展智能。在新舊知識的連接處應做好鋪墊,使所有學生能夠“跳一跳摘到果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繼而以更飽滿的熱情繼續參與學習。避免由少數優生的活動代替多數學生的活動,要使全體學生都能有效參與學習,使全體學生的數學素質得以提高。新課標提倡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創造活動而獲得知識,從而真正掌握知識和靈活運用知識,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快樂。
3.善于捕捉課堂生成資源,予以有效評價
新課標提出:“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更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良好的課堂教學評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評價要客觀公正、清楚準確、有效。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情境中,課堂生成資源時有發生,有時會讓我們一時無法應對、不知作出怎樣的評價。其實只要課堂生成具有教育價值,我們都應重視,準確地抓住偶發事件中所蘊含的教育,捕捉課堂上瞬刻即逝的評價契機,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也許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數學課堂充滿活力。
4.練習設計趣味性和層次性相結合
練習課是繼新授課后進行學習的,是新授課的補充和延續,也是數學教學的重要課型之一。它是學生對上節新課所學內容進行的鞏固練習,主要目的是使學生能熟練掌握所學知識。但大多練習課的呈現形式單調,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讓學生認真學習,教師就得花點心思,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學習是從興趣開始的,由興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體驗中產生新的興趣,就這樣推動數學學習不斷取得成功。
5.一題多解和變式教學發展學生思維
復習課的練習重在體現綜合性、開放性、多變性,能進一步體現知識間的縱橫聯系,促使學生認知結構“融會貫通”和“精確分化”,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6.學會歸類整理,使知識結構化
教師在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對過去所學的分散、零碎的知識要點進行系統梳理、總結,使之縱成線、橫成片,從而使知識結構脈絡分明,所以復習課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根據回憶的知識要點,進行“點—線—片”的整理。
復習課教學的中心環節就是使知識結構化,形成知識網絡。構建知識網絡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具體分析所構建的知識網絡的每個知識要點,特別是對學生復習中的疑難點要進一步分析,抓其聯系與區別,幫助學生解決重點、難點和疑點。從而使學生全面、準確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達到查漏補缺、溫故知新的目的。
7.主動構建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教學方法
教學設計從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人手,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教學中,教師設定通過自己的主導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多種形式、多種角度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能提高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而且能初步形成探索性學習方式。
總之,教學實踐中,學生主動構建能力的培養是多方位的,教師要跟上教學改革的潮流,充實從事教育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提高教學技能。充分協調教學中的各種因素,營造民主氛圍,確保學生心理自由,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運用教師人格魅力,弘揚學生個性。在自主探究學習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輔導有機融為一體,創造了師生互動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積極性,真正體現教學民主。愿數學課堂因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構建而出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組編.黃愛華與智慧課堂.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11.
[3]張海蘭.探究數學創新思維的培養途徑[J].法制與經濟,2010(10).
[4]何克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5]朱文芳.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北京師范大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