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波
摘 要: 文章通過對中國中職教育發展歷史及淵源的陳述,在為中職教育發展蒸蒸日上感到可喜的同時,也為中職教育感到擔憂,因而必須對中職進行斷臂改革。
關鍵詞: 中職教育 擴招 社會認籌度 資源整合
一
近年來我國中職教育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配套設施日益完善中蒸蒸日上,中職教師開始走出國門,不斷接受國際職業教育的新穎理念,進行各種將理論和實際結合的新鮮嘗試。職業教育之花在中華大地上愈開愈艷,然而從深層面看,現在的中職教育現狀不容樂觀,縱觀全國中職學校,普遍陷入學生想學卻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教師無奈又無策疲于應付的漩渦。
有人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對之我不敢茍同。事實上一線老師有諸多難言之隱,心有余而力不足。譬如,我校曾發生一起這樣的事件:某專業課課上,屈指可數的同學聚精會神地認真聽講,而另外一些同學一機在手埋頭沉醉,我們名為“低頭族”,這讓負責敬業的任課老師很是看不下去,幾次強調課堂紀律,并多次走到該同學座位旁,再三提醒,而該同學視若無睹、無動于衷,最后,老師要求該同學交出手機,上課時間代為保管,結果如何?這位同學果敢地把手機從窗口扔下。要知道這是教學樓三樓。這讓老師情何以堪?難道這是老師的問題?其實走到這一步,不僅是教師的問題,想來明智的大家都有共識,這是一個極其嚴峻且棘手的問題。到底如何解決如此現狀已經到了極危險的臨界點了,何去何從?何安何福?看來必須做出抉擇。
中國自從上世紀90年代實行高校擴招[1],高校擴招,也稱為大學擴招或大學生擴招,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即中國大陸)自1999年開始的,基于解決經濟和就業問題的擴大普通高校本??圃盒U猩藬档慕逃母镎撸唵蝸碚f即是自1999年開始的高等教育(包括大學本科、研究生)不斷擴大招生人數的教育改革政策。原來的“千軍萬馬過獨木”的局面已得到改觀,而呈現出“千軍萬馬共渡康莊大橋”。但其結果是,“中分中能或中分低能及大材小用”現象日益增多。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提高中國職業技能水平并提高中國職業創新能力,國家大力扶持職業教育,國務院于2002年、2005年兩次做出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隨后,職業教育與九年義務教育及高等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的三大戰略要點,寫入“十一五”規劃綱要;設立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這種框架在2007年得到明確規定;規定中等職業教育學制三年,只上兩年,第三年帶薪實習,稱為“頂崗實習”;后來惠民力度加大,規定前兩年國家提供每人每年1500元的補助,這在2011年伊始貫徹實施。
如此一來,相比同等學力的高中提供了更為優惠的政策,這種政策給千千萬萬個貧困家庭注入一劑春風,給貧困家庭子女的求學帶來新希望,其涵蓋城鎮的貧困家庭和廣大農村地區,因而成效喜人。這從中等職業教育的迅猛發展可見一窺[2]:到2010年,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達到800萬人,與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大體相當;到2013年,達到2200萬,占高中階段在校生近一半。中職教育成為一支新生軍,異軍突起。
二
政府的優惠政策是建立在龐大巨資基礎上的,顯示了政府的力度和魄力,其出發點是積極的、善意的。但發展到今天,是否就表示中職教育廣結碩果、成果斐然呢?事實未必如此。人數的增多僅反映量的變化,未必顯示質的如愿,如果本著客觀求實的態度,則質上呈現著更多擔憂。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方面:
首先,受中國傳統觀念驅使,受“面子”工程影響,單一追求高學歷,除非沒希望考學,否則斷不會走中職求學這一條路。同時,中職教育和高中教育都銜接九年義務教育,由于中職教育的優惠政策成為一部分家長把孩子送入一個有人管理和教育的環境的首選,如此一來,學生根本沒有機會進行選拔,反而可能表現多種狀況:可能學習方面存在障礙,可能學習習慣有失偏頗,可能個人行為極走偏鋒,如此一來,給中職教育帶來更多難度和困惑。
其次,社會認籌度低[3]。由于社會特別注重學歷教育現實的存在,加上“擴招”影響,使得中職教育成為廣大家長和學生選擇的劣勢,因而中招生源素質普遍不高,據上海市的一份調查資料顯示,部分職業學校的平均入學成績和普通高中相比,少則100分,多則400~500分。
再次,由于當今社會人才高消費狀況的客觀存在,某些教育機構濫發文憑現象的存在,人們對中職教育的學歷文憑看得很平常,普遍認為它在學生就業、升遷、事業發展方面沒有多少意義,甚至有人認為把學生送到中職學校學習是在騙學生,會害了學生,這種現象多少制約了生源素質的提高[4]。
最后,畢業離校缺乏相應的嚴格考核。中職生進校是寬進,那么他們的畢業呢,同樣是寬出,如此寬松對他們的不良行為、習慣及學習態度沒有任何改觀,甚至說對以后學校發展都是惡性循環,既無法培養出合格的職業技能勞動者,又為學校未來發展埋下隱形的定時炸彈。
因而中職教育已經面臨揮淚斷臂、快刀斬亂麻的危急關頭。
三
思索再三,覺得中職教育有必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突破。
一是努力突破難點,加強輿論宣傳,拓寬生源渠道[5]。邀請本校優秀畢業生返校作報告,用事實證明在職業學??蓪W得一技之長,通過自己的努力同樣能創造出輝煌的事業,成就美好的人生;利用實訓的機會,讓學生走入工廠企業,親身感受本專業技能在未來社會發展這個廣闊舞臺上的前景,體會職業人的驕傲和自豪。
二是進行資源整合,努力做到互爭雙贏。中職學校擁有眾多學生及理論功底深厚的專業課教師,缺乏的是實踐經驗豐富的實訓人員,而這類人員在企業卻很普遍,這就迫切需要學校和相應企業結合。
學校生源充足,但設備往往有限,也需要和企業合作,將學生送到企業實習,利用企業的設備資源進行相應的實習和實踐,在實習過程中,企業可以對學生擇優錄用,真正實現雙贏。
三是建立相應的考核或就業考核評價體系。學校應建立一套嚴格的教學考核制度。包括兩方面組成即實踐課學分和理論課學分或者選修學分,這是硬性的,作為畢業的基本條件,沒有達到相應學分,就無法取得合格證,畢業大門永不開啟。當然,至于他們的順序,則采取靈活性,甚至可能顧及學生能力或個人因素,既可以提早修完,又可以延遲獲取。當然,社會制定配套相應就業體制,在校沒有取得畢業證,社會上就無法獲得就業許可證,就業大門永遠緊閉。如此一來,促使他們有一定的緊迫感和恐懼感,在校的表現才能真正無愧學生時代。
四是深化體制改革,狠抓教學質量。教學方法采用“教學合一”原則,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和訓練,將課堂教學、現場教學、實踐教學相結合,讓學生模擬表演,身臨其境,增強教學的實效性,便于學生接受所學內容;中職教育的辦學體制應進行徹底顛覆,真正落實“產學結合,工學結合,校企結合”,借助學校—社會—實踐—上崗這樣的模式和環節,提高個人的實踐應用能力,通過相應的考核促動他們自覺投入,認真求學,全心上進,從而提高中職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同時提高整個行業的競爭實力,最終提高全社會的職業技術水平。
如此一來,中國制造不再是低廉、粗糙、山寨的代名詞,而是中國特色、實力,借用李克強總理在接見參加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代表的話:“我們要用大批技術人才作為支撐,讓享譽全球的‘中國制造’升級為‘優質制造’?!蹦敲粗袊殬I發展走向今天的德國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指日可待的事實。
參考文獻:
[1]大學擴招,百度百科.windows internet explorer.
[2]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2]16政策法規能力培養認證網.
[3]淺析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現狀與發展對策.中國論文網.
[4]對當前中職教育意義的再認識.職場人生.
[5]陳素梅.中職教育改革初探.成功:教育,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