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維
摘 要:在高校文化建設過程中,通過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充分地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對高校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進而全面推動高校文化建設的發展。通過高校文化建設的作用以及高校文化建設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進行了針對性思考,進而推動高校文化建設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校文化;思想政治工作;探討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8-0248-02
高校文化建設是促進高校教育全面發展的關鍵,也是學習型高校建設的基礎性內容,通過高校文化建設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培養。高校通過軟件和硬件更新,不斷組織有效地高校文化教育活動,向大學生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克服大學生自身弱點,培養一批具有高尚品德和專業知識較為扎實的高素質人才隊伍。但目前在高校文化建設中,傳統的方法運用較多,單純的活動或者是灌輸式教育方法運用過多,難以被學生吸收消化,更難以達到文化建設的預期目標。因此,需要在高校文化建設中充分運用思想政治工作作用,進而全面推動高校文化建設發展。
一、高校文化建設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1.大學生思想的多樣性和時代性
當前,我國高校發展迅速,高校學生主體已經從傳統的80后、90后發展為95后,高校學生的思想活躍,呈現了多樣性和時代性的顯著特征。這些學生接觸新知識和新訊息較快。思想標新立異,喜歡追求新鮮事物。對他們進行高校文化建設如果還是沿襲傳統的教育方式,難以起到應有的效果。只有通過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設同步發展、同步推進,才能從思想上牢固抓住高校學生對文化發展的真實想法,滿足其個性多樣化的需求,進而才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需要和對文化的需求。比如,在高校可以通過開展一系列的讀書工程,在推動讀書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完善理想信念教育系統;實施“健心”工程,不僅僅是讓學生通過多讀書來提高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更是需要通過讀書活動的開展,提高高校學生的思想境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實施網絡建設工程,完善網絡德育系統;實施黨團建設工程,完善黨團組織育人系統;實施排憂解難工程,完善大學生服務系統;實施文化建設工程,完善環境育人系統;完善實踐育人系統。等等,通過多維度的文化活動開展,將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設有機的結合起來,相互推動,相互促進,進而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戰略要求。
2.文化建設對大學生具有約束導向功能
高校是一個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系統組織,通過各種文化教育和文化素質培養,來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水平,進而為社會輸送合格人才。但在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各種約束機制的建立,確保人的個體按照組織運行機制發展。但需要明確的是,高校進行文化建設的約束導向作用不是在文化建設中進行專制,而是通過思想政治工作的軟約束力,提高高校學生的思想境界,進而促進文化建設中高尚人格的培養和健康思想的培養。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逐步推進,高校進行了基于學分制的改革,高校學生從傳統的班級教學模式逐步走向了宿舍,學生的各種活動模式也從傳統的集體模式逐步走向了分散,學生的自我管理要求提高,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形式也發生了較大變化,由于學生所受到的約束明顯減少,在進行高校文化建設中無論是組織形式還是開展的內容方法都發生了較大變化,這就需要高校在進行文化建設過程中,突破傳統觀念,減少學生思想建設中的盲區,提高規范和約束能力,進而提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效果。
3.科學發展觀在高校的延伸
科學發展是高校進行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全面發展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指導性規范內容和要求。在高校文化建設過程中,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需要通過科學發展觀的理念灌輸,強調發揮高校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高校文化建設要以學生為主,突出學生在高校文化建設中的作用,通過各種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幫扶幫助、黨團組織建設活動于一體,并共同作用于高校的每一位成員。在進行高校文化建設過程中,需要通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高校學生從主觀上牢固樹立公民意識,通過教育活動的開展,來最大限度地滿足高校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讓大學生學做人、學做事、學會學習,以培養適應社會、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高校文化建設過程中,通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可以有效進行高校學生的思想引導和規范管理,實現內容的生動性、學生的主動性和師生的互動性。
二、高校文化建設中如何有效地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1.思想教育是保證高校文化建設的根本措施
當前,高校學生在學校期間的各種活動已經從傳統的集體活動形式逐步轉變為“三上”即“網上、床上、街上”,這個和我國高校教育體制改革密切相關,高校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來提高高校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這種現狀下,如果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不足,容易導致不健康的校園文化在高校蔓延,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心理健康。目前,高校在學生的文化活動開展過程中,主要還是通過刻板的教育和約束的活動來進行,其效果不佳。例如,針對學生喜歡上網的特點,可以通過校園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形式,一方面滿足高校學生上網需求,另一方面通過的健康文化教育活動,來引導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提高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通過積極的高校文化建設內容的培育,健全高校文化建設的內容和形式,進一步發揮思政網作為高校文化建設的主要活動載體和陣地,要充分利用校園網絡的建設平臺,通過廣泛信息收集和各種文化建設的報道總結活動的開展,來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和行為導向,及時發布學高校文化建設最新動態,及時報道高校文化建設新聞、工作成果等。與此同時,及時在思政網相關欄目,發布高校文化建設最新相關文件、通知,讓學生更加及時、全面地了解高校文化建設工作。另外一方面,可以通過掛橫幅、做海報以及通過各中心開展的各種活動進行廣泛宣傳。對校外可以加強對外聯系,與其他高校文化建設建立友好鏈接等形式做宣傳。
2.循序漸進是開展高校文化建設的重要手段
高校文化建設不是一個專項活動,不能靠一段時間的突擊工作就能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需要循序漸進地開展高校文化建設。要建立長效機制,以“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發展指導、黨團組織建設、社團文化活動”為平臺,以系班為主要陣地,充分發揮高校文化建設體系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展豐富多彩的高校文化建設主題教育活動。一是重視工作調研,問卷調查、數據分析、專題座談、高校文化建設要找準學習的關鍵點,做到有的放矢,針對性的開展學高校文化建設。二是確保組織開展的長效化,要成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學生高校文化建設中心等,以此為工作觸角,深入開展高校文化建設。通過主題櫥窗和公寓活動室、學生高校文化建設月等活動,倡導學生之間和諧互助的朋輩關懷為落腳點,寓教于樂,引導學生做人、做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應對能力。
3.要形成一批高校文化建設的常態化項目
高校文化建設最關鍵的是要落實,落實到高校學生生活中的每個部分、每個角落以及每個細節,要引導大學生把學習高校文化建設轉化為內在的自覺動力。高校從學校、到系、班都要組織一批便于學生參與、又能取得實效的高校文化建設常態化項目,要通過學院推動和扶持建立起學高校文化建設的基地,將學院學高校文化建設融入學校所在地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鼓勵系、班、公寓探索“黨團員之家”“志愿者之家”“等平臺建設,使這些陣地成為高校文化建設之家。其次,要充分發揮志愿服務的載體作用。大力倡導“高校文化建設做志愿者”的理念,通過在高校學生之間開展具有有現實意義的互相幫助的活動,來形成一種積極的健康的高校文化建設氛圍,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作用來提高高校文化建設展開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再次,要加強引導。輔導員每學年要帶領學生開展一定數量的學習高校文化建設的項目內容,并提出要求,及時幫助指導,組織高校文化建設心得交流,既加強了同學們對于學習高校文化建設的自覺性,也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增強了凝聚力,營造了良好的活動氛圍。
4.循序漸進的開展高校文化建設
高校的文化建設不是一項專項活動的開展,而需要通過長效機制的建立,深入到高校學生生活和活動的全部,成為高校學生在校期間的重要學習成長的內容。所以,需要落實高校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實際狀況,循序漸進地開展高校文化建設活動。首先,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發展指導、學生事務管理、黨團組織建設、社團文化活動”為平臺,通過一定的入學文化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高校文化建設的認識,進而積極地參與到高校文化建設活動中去。然后,通過學生的發展指導,來培養學生正確開展高校文化建設,樹立正確的文化發展導向,進而提高文化建設的效果。在此基礎上,通過黨團組織建設和各種社團文化開展的活動,來有效開展高校文化建設,提高文化建設的組織保障力和活動的多樣性。其次,要確保高校文化建設長效開展,通過各種文化周和文化月開展的活動,加強高校黨團組織和學生社團組織的融合,倡導寢室間成員和諧互助的朋輩關懷,寓教于樂,引導學生做人、做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應對能力。再次,要加強文化建設的資金保障,各種文化活動的開展需要一定的資金作為活動開展的有力支撐,通過學生所屬興趣組、俱樂部、活動中心的資金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創收或者拉贊助,進而確保高校文化活動開展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錢學智.淺談如何做好五年制高校班級管理工作[J].當代職業教育,2011(11).
[2]鐘夢姣.當代大學生網絡問題及預防體系構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20).
[3]朱湘虹,宋元林.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特征及其有效運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
[4]王煥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J].職業時空,2010(7).
[5]敖麗,朱靜娜.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簡論[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