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在明
摘 要 我們國家許多職業院校雖然已初步建立起了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和管理制度,但還很不完善和規范。目前還沒有形成相關實踐成果和制度成果,一些制約因素依然存在,相關配套政策也沒跟上,一定程度上是“學校熱,企業冷”,大規模實施可能會造成普遍困局。本文結合校企合作過程中的實踐經驗,對高職教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 高職 現代學徒制 人才培養 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9.022
Inno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rn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Model
DING Zaiming
(Shandong Transport Vocational College, Weifang, Shandong 261206)
Abstract While many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our country have initially established a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model, but far from perfect and norms. There is yet no practical results and system-related outcomes, some constraints still exist, related policies did not keep up, a "school hot, cold business", to a certain extent, large-scale implementation could cause widespread difficulties. In this paper, the proces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 practical experience,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rn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model are discussed and studied.
Key words vocational; modern apprenticeship; talent training; research
“學徒制”是一種在生產實際過程中師傅采取言傳身教的辦法傳授技能的方式,即師傅帶徒弟,在我國已流行多年。但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傳統的學徒制已很難滿足培養全面的、規范化的、大批量的技術人才。因此,學校職業教育模式取代了“學徒制”,但實踐證明,單純的脫離實際的職業教育又不能培養出符合現代企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一些教育專家提出了 “現代學徒制”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1 學徒制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就對半工半讀制(及學徒制)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并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前些年,國家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根據《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提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讀制度,在部分職業院校中開展學生通過半工半讀實現免費接受職業教育的試點,取得經驗逐步推廣”的要求,教育部確立了107所職業院校作為試點,開展實行了半工半讀教育試點工作。如山東省總結推廣了青島市平度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雙元制”辦學模式, 并在全省25個縣市建立了半工半讀的學徒制試點。天津市實行的產教結合、工學交替、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天津模式”等等。2014年2月,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就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從五個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確立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位置;創新職業教育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引導支持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強化政策支持與監管保障。由此不難看出,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也為職業教育開展“現代學徒制”提供了政策保障。
通過多年的實踐,我國許多職業院校初步建立了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和管理制度。但實踐證明,這些做法還很不完善和規范,目前還沒有形成相關實踐成果和制度成果,一些制約因素依然存在,相關政策配套也不完善,一定程度上是“學校熱,企業冷”,大規模實施可能會造成普遍困局。
通過調研,現代學徒制的實施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學生層面。學生或者家長由于對學徒制教育缺乏了解或片面理解,不愿意到企業鍛煉實習,造成學徒制實施受阻。(2)學校層面。有些學校只是形式上的學徒制,但沒有對此進行有效的組織和協調,造成學徒制只是流于形式而已;有些學校與企業也進行了溝通與聯系,但其人才培養計劃缺乏企業的參與,造成人才培養質量難以達到企業的要求;還有的學校與企業加強了聯系,共同制定了人才培養計劃,但由于受條件的制約限制,學生在企業得不到師傅的真傳,人才培養質量也難以保障。(3)企業層面。有的企業擔心學生實習后流失,承擔學生實習任務打折扣;有的企業對學生的生產實習有顧慮,怕影響其生產效率,不放手學生“真刀實槍”的鍛煉,定崗實習的效果不佳;有的企業考慮生產成本問題,本來技術工人就缺乏,實習時往往一個師傅帶很多學生,實習效果也很難達到要求。
2 開展現代學徒制的必要性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瓶頸是:行業企業參與力度不足、工學結合缺乏緊密性和有機性、職業教育體系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不足。而現代學徒制模式很可能會成為解決我國職業教育這些突出問題的良方,可以有效緩解日益嚴峻的就業矛盾、節約教育資源,節約企業成本、促進教育與產業的結合。為此,教育部最近發出了《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5〕2號),要求各地積極聯系有條件的且確有意愿的企業,加強溝通交流,深入調研、科學論證,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試點項目實施方案。
以當前較為熱門的汽車專業為例。眾所周知,根據當前我國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現狀,汽車產業已然成為科技含量高,發展速度最快的國民支柱產業,作為世界上汽車產銷量最大的國家,汽車保有量過億,全國2億多人考取駕照,汽車后市場的利潤也已達汽車產業鏈的70%。但汽車后市場的技術人才卻嚴重缺乏。
其中,通過對汽車后市場人才需求調研分析,發現當前汽車整形技術專業人才市場需求量大,缺口嚴重。一方面學生和家長對該專業有認識上的誤區,認為從事該專業有害身體,還有的人認為學習鈑金涂裝,敲敲打打,技術含量不高,沒前途等;另一方面,隨著當前社會汽車保有量的劇增,某些駕駛人員技術不精,汽車事故率高,車輛磕磕碰碰時有發生,造成鈑金、噴漆技術用工增多,企業亟需這方面的人才。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推行,一方面,使企業提早介入對學生的教育培養,學生與學徒的雙重身份有利于企業通過“挑苗子”進行人才儲備,企業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為自身的發展培養了實用型人才,縮短了新手參加工作適應企業的時間,降低了企業培養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另一方面,目前職業院校開設汽車整形技術專業的不多,招收的學生數也較少。實行現代學徒制后,根據企業需要可以放寬招生條件,選拔不同層次的徒工,增加招生規模;其次是解決學生的頂崗實習問題,學生提前介入到企業,及時了解企業文化,盡快適應企業環境,并很快地進入角色,不必進行原先的崗前培訓,節省企業的培訓成本。同時,在目前企業招聘汽車整形技術員工比較困難的情況下,可以很好地解決企業用工難的問題。
3 實行現代學徒制亟待解決的問題
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點是: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的人才培養模式;資源共享、師資互聘,雙主體育人機制;“1+1+1”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即三段式育人機制。
鑒于此,目前學徒制在實施過程中亟待解決六個方面的問題:
(1)改革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行三段式育人機制:即學生第一學年在校內完成文化課程學習任務,掌握專業所需的各項基本技能;第二學年采取工學交替,實現六個對接(學校與企業、基地與車間、專業與產業、教師與師傅、學生與員工、培養培訓與終身教育),讓學生體驗、模仿、嘗試、感悟企業文化;第三學年實行現代學徒制,讓學生真刀真槍踐行企業工作。實施企業班組化管理模式,1個師傅帶5個徒弟,確保學生切實掌握實習崗位所需的技能。
(2)改進專業教學方法。以適應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教學,促進知識傳授與生產實際的緊密銜接。推行工學結合,實施雙導師制,學校選聘專業教師作指導教師,到企業指導學生理論學習;企業選派技術過硬的人員作師傅,負責實習生崗位技能傳授。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能力培養和技能訓練,以促進知識學習、技能訓練、工作實踐的有機融合,推動教、學、做一體化,并注重學生國家職業資格評估能力的培養,最終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3)創新專業實習內容。在以人才培養過程中,實現用人與需求、專業與產業、課程與崗位、教材與技能的四對接,深化實習內容改革。將所學專業分解成若干個崗位,再將每個崗位分解成若干個技能元素。根據專業教學計劃要求,結合行業的人才需求和崗位要求,科學、合理提煉崗位核心技能,由行業、企業、學校和有關社會組織共同研究制定實習計劃與實習大綱,編寫具有鮮明職業特色的高質量培訓教材,注重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按照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考核的要求,制定每個崗位的實習考核標準。
(4)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以教師培養、評聘和考核為核心,強化“雙導師制”隊伍建設。實施學校與企業管理人員雙向掛職鍛煉,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教學水平。推動專業教師與企業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及時完善和更新相關理論知識。建立健全績效考核制度,評選并獎勵優秀實習指導教師和師傅,形成吸引人才、穩定隊伍的激勵機制。鼓勵企業選派有實踐經驗的行業企業專家、高技能人才和社會能工巧匠等擔任學校的兼職教師。
(5)完善專業管理機制。以制度建設為基礎,全面加強實習管理工作。建立專門的實習管理機構,制定實習管理流程,健全實習管理制度。建立嚴格的實習前培訓和準入制度,加強對學生的實習勞動安全教育。建立學校、實習單位和學生家長經常性的學生實習信息通報制度。完善實習巡視和跟蹤管理制度,分人分片負責,對實習導師的實習管理工作進行考核。規范學生實習檔案管理,加強監督檢查,保證實習工作健康、安全和有序開展。
(6)改進專業評價模式。以能力為標準,改革以往學校自主考評的評價模式,將學生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師傅評價、企業評價、社會評價相結合,積極構建第三方評價機制,由行業、企業和中介機構對實習生崗位技能進行達標考核。理論考核與操作考核相結合,要求實習生所實習崗位須達到初級工要求,其中每人須有一核心崗位技能達到中級工以上水平;高級工班學生所實習崗位須達到中級工要求,其中核心崗位須達到高級工水平,切實提高學生的就業基礎能力、崗位核心能力、職業遷移能力,實現“人人有技能,個個有特長”的目標。
4 結束語
總之,通過實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學徒既然是企業員工,企業必然會對其盡心盡力培養;學徒實習內容是企業當下崗位實際生產任務,學生通過在學校學習相關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之后做學徒,更能融會貫通;學徒過程的反饋信息可作為課改的重要依據;學徒“就地就業”后對培訓企業有更深的感情。同時,學徒工工資待遇會明顯高于同期畢業生,最終實現企業、主機廠、學校及學生共贏的局面,為我國改革與發展培養更多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徐倩.高職教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研究.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6).
[2] 陳翔,朱玉強等.寶馬“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關鍵環節探討[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6).
[3] 胡秀錦.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