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香
【關鍵詞】低年級 數學課堂 生命力 教學體會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8A-
0116-01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要想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使課堂彰顯生機勃勃的特點,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身心發展的特點,想方設法創設快樂的、輕松的學習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面筆者談談提高低年級數學教學效率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故事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一年級學生的自控力都比較差,一般在剛上課時課堂就像是菜市場,鬧哄哄的,如果教師用平常的方法就很難控制課堂。考慮到低年級孩子都很喜歡聽故事,因此每次上新課時,筆者都根據教材內容適時地插入一些他們熟悉的故事,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然后再讓他們為故事里的動物、人物出主意、想辦法。在故事的吸引下,學生有思考有歡笑,課堂成為了歡樂的海洋。在學生個個聚精會神地聽課時,教師再通過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來導入新課。這樣,就能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下學習新課知識了。例如,在教學蘇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上下、前后》一課時,筆者就編了這樣一個小故事:今天森林里要舉行一場動物運動會。小動物們都去參加運動會了,其中小兔子、小松鼠、小猴子、小鹿都參加長跑比賽。小動物們現在想請小朋友們去當裁判,你們想不想去?小朋友們個個都高興地說想去。然后,筆者還讓學生給小兔子、小松鼠想辦法如何能在賽跑中勝過小猴子和小鹿。聽到可以幫助動物們出主意,學生們可激動、可興奮了,這時候,筆者再用課件出示小動物們賽跑的畫面,并適時地提問和引導,促使學生在歡樂的課堂中學習關于“前、后”的知識。
二、借助游戲活動,調節課堂學習氛圍
由于低年級學生好玩,教師如果在課堂上一味地講,就會出現“你講你的、我做我的”的尷尬局面。針對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這一特點,筆者采取了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由于游戲對小學生思維具有啟發功能,在課堂中創設學生熟悉的有趣游戲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主動地參與進來,而且也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既能調節課堂教學氣氛,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做計算題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貼出一些水果圖片(背面寫有算式),告訴學生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水果拿下來,但前提是必須算對背面的算式,或者要求學生說出計算的過程等。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很好地調節了課堂上的沉悶氛圍,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還培養了他們動手、動口、動腦的好習慣, 使他們在游戲中收獲知識。
三、通過多媒體教學,激發求知欲望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各種輔助教學手段也隨之應用到數學課堂中。它們不僅能擴大知識容量,優化課堂結構,而且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直觀思維為主,因此,教師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例如,教學一年級上冊《加減混合計算》時,先出示課件:一輛公共汽車(配音:車上有8人),接著出現汽車開動的畫面。三秒后停車,同時配音:動物園到了,請各位乘客遵守乘車秩序。這時畫面配音顯示:前面上4人,后面下3人。然后教師提問:這時候車上還有幾人?教師把數學現象還原成生活景象,使學生通過觀察直觀的畫面,很容易列出算式:8+4-3=9(人);還有的學生觀察畫面后,認為動物園乘客人數在一上一下相抵消后,實則增加1人,所以車上還有9人。在多媒體課件的展示下,學生始終興趣盎然地學習加減混合的算理知識。
四、指導實踐操作,培養思維品質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只有把課堂還給學生,才能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低年級教學中,由于學生都比較好動,教師可以抓住這一特點,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實踐操作來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當然,在引導學生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引導,適時提出要求,如“想一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我們還可以如何做”等。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誰比誰多(少)幾的應用題》時,先讓學生擺一擺,再讓學生展示成果。在學生完成操作之后,讓學生對照自己擺的結果去想一想,或和同學相互交流評價的做法,促使學生能夠準確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最后,教師再引導學生觀察驗證,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其中的數量關系。這樣的自主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增強了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既能使學生提高了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又能使教學目的輕松達成。
總的來說,如果教師能做到如上四點,那么,提高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就將不再是一件難事。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