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璐
【摘要】視唱練耳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它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樂感、了解掌握基本的樂理,使他們在接觸豐富的音樂語匯時,培養其節奏感、音高感和音樂感知力。本文以職高音樂班高一視唱練耳課程的開展情況,通過對教學方法、教材進程、學習方法三點進行反思,并付諸于合理的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思視唱練耳 音準 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J61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196-02
對于職高音樂專業班來說,她們面臨的是兩年半以后的浙江省統考。統考科目分聲樂、鋼琴、視唱練耳三門,從往年的教學經驗分析,最能在教學中得到提升、最能拉分的科目是視唱練耳,所以對高一的音樂班新生而言,打好視唱練耳的基礎就尤為重要。
懷著對音樂生負責的態度,我開始了高一的視唱練耳教學。起初學生比較容易的掌握了一些基本樂理知識,對音階和單音的模唱也輕松對付,但教授到一定程度后,學生經常表現出“記不住”,“聽了這里忘了那里”,“唱不準跨度大的音”等現象,嚴重妨礙了視唱練耳的順利學習,降低了學生對音樂語言的積累。同時在心理上學生表現為從感興趣到畏懼,在實際行動上表現為“不敢唱”到“不去練”。
我的視唱練耳教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頸,于是我開始反思我的教學過程,希望從中能找到突破點:1.學生基礎:雖說音樂生,但基本上從未接觸過正規的專業教學,更不認識五線譜。2.教學內容:選用的是湖南出版社出版的《視唱練耳高考卷》,此書都是五線譜,試唱內容多于練耳內容,試唱曲以一些旋律性較強的片段為主。3.學習方法:集體上課,統一模唱,統一練耳,回課時抽查個別學生模唱。
怎樣才能提升學生的音準能力呢?如何讓學生有成就感的同時激發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呢?在一次優質課的評課活動中,有位老師說到:“音樂不僅是‘時間的藝術,更是‘聽覺藝術。”一語驚人,我突然領悟到,我的視唱練耳教學最大的問題就在于我過分的注重了唱而忽視了聽,孰不知沒有“聽”的“唱”就等于無用功,其實“耳朵”才是學生做好的“老師”,于是我改變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上做了如下調整:
一、改變觀念,提升教學方法
1.將程度差不多的學生分成一組,進行小組授課。這樣有助于讓學生在比較中互相學習、進步。
2.加強對音高記憶能力的培養:對寬音程做“搭橋”的練習方法;讓學生多聽、多唱容易混淆的音程;同時還要求學生有選擇的背唱一些音程等等。通過“搭橋”和“背唱”等練習,讓學生最大限度的保持記憶,從而準確的辨認聽覺所感受到的音。
3.結合發聲練習進行輕唱,創設寧靜氛圍,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培養學生“唱中聽,聽中唱”的能力。
4.對于識譜速度慢的學生,我當機立斷改用簡譜教授,同時選用其它教材,如馮往前著的《簡譜試唱與聽力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識譜速度。
5.教師做好每節課的備課工作,使課堂教學更加流暢,同時自己創編視唱曲,使得教學更加有針對性。
二、大膽嘗新,合理安排教學進程
1.單音訓練。視唱,無論是單聲部還是多聲部,都是由一個個單音構成的,因此練視唱,首先要把單音練好,我是這樣安排教學進程的:
第一環節:任意模仿單音。隨意模唱任意一音,主要是有豐富表現力的中音區,這個聲區模唱比較容易,目的是為了熟悉各種樂音,提高對音高的感知和演唱能力。有很多學生在練唱時一開始找不到音高的位置,可以通過教師范唱,學生模仿的方法,一般學生能很快適應。
第二環節:進入音階的單音訓練。在視唱練習的全過程中,始終都是以中音區為主,然后才識高音區和低音區,在小字一組里,我認為因該從a開始練習,因為a是標準音,樂音升高中的各音都以此音為標準,這對建立現代的音高關系十分有利。因此要進行長期的訓練來記住這個標準音。要把音唱準確,這需要一段時間的訓練,為了能盡快掌握、唱好音的高低,我在教學中結合了幾種方法:比如遇到半音我會用圖片的形式,讓學生先直觀的感受二分之一的距離;遇到跳動比較大的音,可以用用搭梯子的方法,如g——G八度大跳音,練唱時可先把g——G化成g、C、E、G來練唱,唱準確后再簡化為g、E、G練唱,最后再唱成g——G,這樣一步一步地練習,就比較容易掌握,不會覺得很難,就把音高的高低唱對了。用這種搭梯子的方法遇到其它歌曲的大跳音程時,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解決歌曲中難度較大、不易唱準的音。
2.音程的訓練。有了一定的單音視唱基礎,才能進入音程的模唱,練習音程的音準是演唱二聲部或多聲部合唱所必須的。這對學生來說耳朵要更靈敏,注意力要更集中。音程分為旋律音程和和聲音程,旋律音程是指兩音先后發出,和聲音程是指兩音同時發出。所以訓練時我從簡單的旋律音程著手。
第一環節:旋律音程。可以從純一度開始練習,即兩個完全相同的音如1——1 、2——2 等等,然后逐步擴展音域,練習純五度音程,可先練習1——5,2——6,3——7組的音程。由于它們都是純五度關系,只要1——5一組唱準,后面的幾組知識音高和唱名不同而已,音程距離不變。在練習過程中要做到發任何一個音時,先延長第一個音的音高,而第二個音的音準在心理要提前做好準備,開始可用慢速練習,每個音可延長兩拍或四拍,然后再加快到每個音響一拍,在練習時為牢固掌握純五度音程,熟悉其它不同唱名的純五度,也可以音程不變其它高度用不同的唱名來唱。唱完每一組音程后,要不斷地用鋼琴核對,聽聽唱得是否準確,發現音不準要及時找出原因,及時糾正,這樣反復練習,將每個音程牢記在心。掌握純五度之后,也可用這種方法依次對其它音程進行練習。因此,旋律音程練習是和聲練習的基礎。
第二環節:和聲音程的訓練。和聲音程是兩音同時發出聲音的,在練習中難度要大些,它要求在唱一個音的同時,還要能聽到另一個音,并在合唱中相互糾正音準。在物理原理上,雙音中冠音會比根音消失的快,但由于分貝高,容易被學生發現。所以剛開始訓練時,可以用鋼琴直接彈和聲音程,學生先模唱冠音,再模唱根音。從多年教學經驗發現,連起來模唱時,從根音模唱到高音更容易保持音準的穩定性。
三、活躍課堂,創新學習方法
為了調動學生學習視唱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學到技能,從而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所以我提倡的是“游戲式”的學習方式,下面我介紹兩種常用的。
游戲一:人人做評委。組內成員個別模唱,其它組員評論是否唱準,指出哪里沒唱準。這樣即使學生本人不唱,他們的耳朵也處于時刻戒備狀態。
游戲二:創編123。根據教師所教授的音程內容,請學生自己創編模唱曲,教師從中挑選優秀的作為平時訓練內容,甚至是考試內容。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老師每堂課所教授的要點,同時也培養學生的主動能動性。
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音準訓練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基礎練習,雖不是什么表演課,但通過學習可使學生在視唱中追求美感,從而提高藝術修養,為其它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可見這又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課程。
通過以上一系列的教學調整后,我發現學生的音準訓練有了明顯的進步,逐漸養成了“互聽”、“互唱”的習慣,同時創編試唱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會主動經常并創編。學生嘗到了學習的樂趣,認識到“原來視唱練耳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畏懼心理也逐漸消除,這些進步都讓我甚感欣慰,也更加強了我對這門課改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