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平
摘要:為了更好地落實2011年版《課程標準》,把課堂教學作為初中學生進行思品教育的主要陣地,教師結合現代生活實際和學生的認知能力,引導學生參與日常生活,以生活為中心,切實培養學生認知社會能力、社會生活實踐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能力,明辨是非,進行有效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培養德藝雙馨的合格的初中畢業生。
關鍵詞: 思品;引導;理論聯系實際 ;策略
初中思品課的學習與我們的生活聯系最為緊密。教師結合現代生活實際和學生的認知能力,引導學生參與日常的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實踐,以生活為中心,切實培養學生認知社會、適應社會、參加社會生活實踐的能力,把知識不斷轉化為內在素質,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在學習生活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培養生活習慣,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通過及時地引導和教育就能使學生在培養好的習慣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習慣是人們在日常行為中表現出來的不自覺的行為動作。中學生的許多行為習慣具有不穩定性,容易改變。根據中學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點,糾正他們的一些不良生活習慣,是培養學生的良好契機。關于保護環境的知識,在初中三年的思品課中都有學習到,如何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教師就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契機。如在校園中有的學生吃完零食就把包裝袋隨手一扔,在他們看來不就是一個包裝袋嗎?這時,老師應該給學生講清道理,愛護環境,人人有責,應該從我做起。試想,如果每一個學生都扔一個包裝袋,那么我們的校園會成什么樣?如果全世界的人都這樣,那整個地球又會變成什么樣?幾年前的“白色污染”不就向我們發出了警告嗎?在校園中還會遇到學生隨地吐痰,破壞花草等行為。教師應及時糾正其不良習慣,向其傳授關愛生命,愛護環境的知識,讓其認識到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從而養成關愛生命,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二、在現實生活中,培養學生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
初中思品教學內容向學生介紹了“參與經濟生活”的知識。在內容上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選取一些學生普遍關注的、與生活聯系緊密、緊跟時代步伐的問題,有選擇地組織開展活動。比如,在學習了合理消費知識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根據各自家庭收入情況,父母所給自己零用錢的多少,制作一份自己一周零用錢的消費計劃。在課堂上學生們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結合實際去設計,制定好計劃后并按計劃去實施,在實施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記錄每一筆消費,一周后進行核對、反思,此活動可以循環開展。通過活動,讓學生知道哪些消費是合理的,哪些消費是非理性的,今后應該注意什么,怎樣消費等,同樣達到了體驗生活的實踐效果。當然學生的實踐活動更需要拓展在課外,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組織學生深入社會各領域,對實際存在的某些重要社會現象,進行實地觀察、調查訪問。教后觀察,實踐活動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從小就樹立參與社會活動的意識,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三、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
在講授公民的政治權利這個知識點時,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告訴學生公民的政治權利的含義的話,那么學生就會覺得很枯燥,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更談不上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課堂上,可以通過模擬現實,來體驗生活。模擬前對憲法和法律中的相關規定作一個簡單的羅列,告訴學生自己作為一個公民在什么情況下,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參與國家和社會管理,又是通過什么途徑參政議政,然后在課堂上選擇選舉內容進行模擬。這樣,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熱情被調動起來,對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就會有切身的感受,就會自覺地探索參與國家和社會管理的途徑,就會對目前我國公民在社會管理中的參與情況進行客觀評價,這無疑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種教學方法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對知識點掌握得更加牢固,有些知識甚至會使他們終生難忘,更培養了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
四、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參與文化生活的能力
當今社會,是一個文化大豐富、大發展的社會。青少年作為社會的一員,應該積極參與社會的文化建設,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例如:在學習網絡交往新空間這一課時,就設置了這么一個題目:在中學生中出現了一股上網熱,這上網熱是好?是壞?請大家來評說。課堂氣氛活躍,效果很好,有的觀點認為:網上學習可以避免學生膽怯心理,通過交互式學習,許多在學校中難于啟齒的問題在網上可以得到滿意的回答等。有的觀點則認為:上網易受網上游戲和其他不良東西的影響等。我在讓學生充分發表各自意見的基礎上進行了總結: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我們要善于利用網絡的優勢,成為網絡的主人,趨利避害。這種學習模式,使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體,這樣的課堂效果就很好。當然,參與文化生活也要走出課堂,貼近生活。社會是我們共同的家,社區(街道或鄉村)是我們的居住地,而且是進行人際交往的重要場所,我們應積極參加社區組織的活動,參與形式多樣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既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又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生活。
參考文獻:
[1]麻曉春.《初中思想政治課活動教學的探索》思想政治課教學,2003(1)
[2]凌忠. 《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有效教學情境的創設》教育科學論壇,2009,(03):40-41
[3]王繼柱.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嘗試》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3期
[4]盧善郁. 《思想品德教學實效策略探究》黑河學刊,2011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