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紅
【摘 要】學前教育對幼兒的發展和國民道德素質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關鍵之一就是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本文通過調查法就學前教育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及對策做出了簡要的分析,以期為學前教育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提供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學前教育 應屆畢業生 就業 擇業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5-0048-02
一 存在問題
1.內在因素
第一,學歷和專業素養的不足。多數本科畢業生實踐能力不足,對當前幼兒教育事業缺乏足夠的認知。自我約束力、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不強,缺乏社會生存經驗,缺乏幼兒園所需的職業道德及與家長的溝通能力。許多幼兒園所需的是全面型的教師,這也正是很多用人單位不要應屆畢業生的主要原因。
第二,實際就業選擇與理想職業間存在反差。多數應屆畢業生在選擇工作時帶有很大的盲目性,沒有明確的就業目標,大都持著走一步看一步的態度,且因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不愿到基層、經濟落后或農村地區工作。很多畢業生選擇職業的首要因素是薪酬的高低、職業的舒適度及穩定性,缺乏對自身性格和特長的考慮,這就造成畢業生期望過高而脫離實際,就業目標與現實間存在巨大反差。
第三,缺乏對學前教育發展現狀的客觀認識。目前,很多學前教育畢業生缺少正確的職業發展觀,過分看重職業薪酬和職業的舒適性,拒絕到農村、偏遠、經濟不發達地區就業,更多則希望到一線、二線城市中去尋找工作,從而錯失了大量就業機會。同時也有很多畢業生因不滿足于三線、四線城市落后的學前教育水平,而躋身于大城市學前教育事業中去,形成人才扎堆現象,造成就業難的趨勢。
2.外在因素
第一,在校期間不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當代大學生學習態度散漫,一是對于多年來一直處于學生身份的大學生而言,沒有經歷過社會生存的考驗,意識不到就業問題的重要性,因此認為就業不會對其造成過多壓力,也就沒有學習的動力;二是為緩解高中時期繁重的學業負擔,一時放松而造成以后的懶散習慣,如果沒有動力,就很難再認真學習。
第二,經濟因素的制約。經濟落后地區幼兒教師的薪酬、福利待遇也相對較低,而部分畢業生受身邊的言論影響,對薪酬的期望相對較高,因此對農村及偏遠地區職業的選擇較少。同時,經濟落后地區的教育事業發展程度相對較差,畢業生在校期間學習的知識與技能得不到充分發揮,會使其喪失對發展幼兒教育事業的信心,導致學前教育師資流失。綜上,畢業生對就業地區的選擇多集中在本省省會和東部沿海開放城市。
第三,職業穩定性差。畢業生擇業時更趨向于職業的穩定性,公立幼兒園具有更好的職業保障,因此多數畢業生都愿意到公立幼兒園工作。雖然中國對幼兒事業給予了極高的關注和大量的支持,但是公立幼兒園的數量及規模沒達到符合市場需求的程度,因此對幼兒教師的需求較少;私立幼兒園的職業穩定性差,不能滿足畢業生的就業心理需求。
二 產生原因
1.對當前學前教育專業發展的認識不充分
應屆畢業生對幼兒教師具備素質的認知不足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意識不到自身素質不足。一方面表現在應屆畢業生缺乏人際交往和與人溝通的能力,這是幼兒教師必備的基本能力,而畢業生們往往容易忽視這一點;另一方面是畢業生對自身能力的認知不清,沒有完全具備幼兒教師的職業素質卻想得到一份薪酬較高的工作,造成了直接性的就業障礙。
第二,沒有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一些畢業生擇業十分挑剔,過于注重薪酬和工作環境的舒適度,而忽視了其職業本身能帶給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積累。既輕視幼兒教師責任,又缺乏完備的教育教學能力,加大了就業難度。
第三,國家對學前教育事業的支持力度不夠。中國近幾年對學前教育事業給予很多的關注及投入,但畢竟中國學前教育事業剛剛起步,體系沒有得到完善,以至畢業生在擇業時存在諸多顧慮,如薪酬、工作穩定性、出現意外事故時法律對其保護性等問題。
2.就業信息渠道不夠暢通
大部分畢業生的擇業渠道主要有兩個:其一是把人才招聘會作為擇業的主要渠道;其二是通過家長的社會關系找到適合的工作單位。兩方面的就業信息遠不能滿足當前畢業生的就業需求。畢業生了解就業信息的渠道不夠通暢,致使其失去大量的就業機會,影響了畢業生的就業率,是造成畢業生就業瓶頸現象的重要因素。
3.缺少幼兒園實踐經驗
多數畢業生大學四年在學校里學習專業課及職業技能的時間居多,缺乏實際經驗的累積。對其未來工作認識、體會和感受等方面有諸多不足,尤其在了解幼兒一日飲食及衛生保健工作、熟悉幼兒園各個教學及管理流程等方面存在諸多缺陷。
三 解決對策
1.努力提高自身職業素質
要使畢業生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就應加強大學生專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即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態度、專業理念和活動設計。大學生應努力加強自身職業素質,強化職業技能,例如:幼兒舞蹈創編、歌曲彈唱、動手制作、學前兒童衛生保健等方面,成為高素質、高水平的幼兒教師,擁有一定的就業優勢,才能擺脫就業難的困境,更好地服務于幼兒教育事業。同時要求學生加強自我理解與分析的能力,以冷靜的思維來分析就業形勢,糾正錯誤、狹窄的自我認知與社會認知,排除不滿、焦慮、恐懼等不良情感對正常思維、決策的干擾,強化擇業的自主意識。
2.樹立正確就業觀,把握發展機會
學校要培養學生正確的教育觀和就業觀,弘揚艱苦奮斗、自主創業、扎根基層的精神;牢固自主擇業、勤奮創業、終身學習的觀念;樹立到社會需要的地方就業的觀念,并將其貫穿始終;依據學生的實際思想,著重培養學生的潛能發展和個性特長,助其提高自身能力;認清就業形勢,以便學生更好地就業。
3.改革就業機制,完善就業政策
政府應在完善相關政策法規的基礎上,促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使部分懸空政策得到落實。尤其要在農村幼兒教師的編制、待遇等方面加大傾斜度,吸引更多的畢業生到農村就業,為農村幼兒教育注入新鮮的血液。既能促進偏遠地區的幼兒教育事業發展,又有效地解決了學前教育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同時,也能更好地服務地方政府,從幼兒教育事業上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和諧發展。
4.多途徑拓展學前教育畢業生的就業渠道
加強完善畢業生就業信息系統和就業服務體系,建立畢業生就業服務信息網服務,形成資源共享,為學生提供全方位高層次的就業服務,實現畢業生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同時教育工作者應群策群力,動員和組織全社會力量,采取靈活多樣的供需見面形式,積極拓寬高職畢業生的就業渠道,為畢業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綜上所述,提高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需要各個院校有長久性的戰略眼光,為中國基礎教育培養師資。畢業生應積極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質,為今后發展作好自身準備。在擇業時擺正心態,客觀地認清就業形勢,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一定能有效地解決就業問題。
參考文獻
[1]寇楊.淺談當今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技術監督教育學刊,2006(1):78~80
[2]邵義仙.大學生就業瓶頸及對策分析——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調查[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11)
[3]高建勛.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流動趨勢與影響及對策[J].培訓與研究(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3(1):20
[4]郭海燕.學前教育專業專科畢業生就業心理分析與指導[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2):132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