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美娟
摘 要:學生常感到靈感的枯竭而對選擇怎樣的素材進行寫作大為頭疼,于是選材要么普通化、低幼化,要么就是刻意杜撰。如果教師能引導學生關注校園生活,從多方面挖掘素材,那么,一篇篇透著靈動和生活氣息的美文就能隨之出現。
關鍵詞:綜合實踐;特色活動;隨文作文
如何提高作文水平,這一直是困擾眾多教師和學生的大問題。很多學生平時對寫作存在畏難情緒,無從下筆,于是寄希望于諸多寫作技巧。雖然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對寫文章有極大的幫助,但技巧始終應該為表現文章思想內容服務。于是寫作素材的問題隨之而來。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文也是一樣。那么“米”從何來?“米”從生活中來。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而學生每天幾乎有一半的時間在校園中度過,校園生活無疑成為學生的最大“米倉”。以本校為例,學生可寫的素材就很多。
一、綜合實踐課程——酬勤園
酬勤園是勤業中學專門為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所開辟出來的一塊寶地,在這塊土地上,學生翻地、播種、澆水、施肥、收割,體驗著生命成長的欣喜和各種課題研究的快樂。因此,這理所當然地成為學生寫作素材的重要來源之一。
學生習作:《洋溢生命的激情》
勤中是一個充滿意蘊的校園,植株間的石碑,墻上的書畫,移步換景的涂鴉,處處彰顯意境,讓你不忍忽視每一個細節,生怕錯過即是永別,正如一句話說得好:“心微動奈何情已遠,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而意蘊深處便寓于無形——酬勤園,就是這樣一個令人叢生感觸的地方。
晨光熹微,一批小生命將校園帶出肅穆,日月同輝的天空也褪去黑幕,等太陽完全占據天空,他們便躲在晨風的溫存里,怯生生地看著朝氣蓬勃的我們,漸漸大膽起來,在陽光的洗滌里靜靜地呼吸,這時,我看見他們青春的外衣下一顆潔凈的心。
體活課上,我拿著鋤頭笨拙地松土、挖石子,滿頭大汗,哪里有半點“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悠然意境,縱然是有,那也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圣人言訓。我在松土時,挖出了石子,挖出了瓦片,挖出了玻璃,甚至挖出了水管,我不禁感嘆起這方田地驚人的包容。“學會包容吧!不要讓青春叛逆的鋤柄磨平了一顆感觸靈動的心。”我在心里對自己說。
該到澆水的時候了,我拿著水壺,將水一點一點地澆下去,生怕水流太大,弄折了莖葉。綠瑩瑩的芽兒歡快地承接著水珠,努力向著天空伸展,滿是一種稚嫩的倔強。一石激起千層浪,在這朝氣的校園,你還“深沉”嗎?
二、各類特色活動——讀書節
勤業中學每學期都有比較多的主題活動,這些活動鍛煉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也給學生留下了真實的情感體驗,讀書節便是這眾多活動中的一項活動。
學生習作:《書香暖心》
秋風蕭瑟時,又到了學校一年一度的“金秋讀書節”。每天從學校電子屏幕前走過,總能看見一條條醒目的宣傳標語——“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一個不讀書的人生是沒有光澤的。”“與經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與博覽同行,開拓廣闊視野。”每當這時,總能喚醒我心中那渴望靜靜閱讀好書的期望。
于是,教室墻角的書柜被塞得滿滿的。課間總能看到同學們在書柜前搜尋著自己所喜愛的書籍;午間大家便一起旁若無人似地讀著喜愛的書……這時教室里總洋溢著淡淡的書香,那是一種能讓人不再浮躁而是安靜扎進書本里的神奇香氣。
每天午休前,廣播里還能聽到各班播報員口齒清晰地為大家朗讀經典小說里的片段。小說里的情節時而有趣,時而傷感,惹得全班同學或哈哈大笑,或表情嚴肅,隨著跌宕起伏的劇情,同學們也會在底下小聲議論,猜測著劇情的發展……這午休前短暫的聆聽時光成為大家一天中非常期待的一個精彩環節。
讀書節帶給我的真是太多太多與書本的溫暖記憶。如今,雖秋意漸濃,但仍渴望一頭扎進書海里,讓書香溫暖內心!
三、日常教學——隨文作文
語文課文除了給學生提供學習的素材,還留下了許多可以拓展利用的空間。比如說,在學完毛澤東和陸游的兩首《卜算子·詠梅》之后,學生就仿《卜算子》的詞牌,創作了許多不同主題的詞。其中邵x同學的詞比較出彩,經修改參加了2014年常州市中學生傳統詩詞比賽,獲得了三等獎。
《卜算子·詠蓮》
城內一方池,蓮花幽香地。
一陣微風拂過時,花香彌天際。
花開展窈窕,花落有真意。
深埋泥中待明日,出淤不染泥。
比起執著于“媽媽送傘”“學騎自行車”“伙伴鬧矛盾又和好”的選材;比起“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杜撰,以上文章無疑更能奪人眼球。我想這些學生的文章之所以出彩,無非就是他們從多彩的校園生活中得到了真實的情感體驗。所謂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能很好地落實一個“真”字,文章自然也有了生命力。所以讓我們引導學生真正走進生活,投入生活的懷抱,用一顆真心去感受正在發生的一切,從校園生活中找“米”,那么人人都能寫出洋溢著生命華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