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科棋
【摘 要】堅持實事求是要滿足三種要求:道德層面要求講真話,這是實事求是的應有之義,講真話必須勇于糾錯,要有制度保證,落實廣大黨員和領導干部講真話的責任;規范層面要求講證據,就是用證據說話,這是甄別真理和謬誤的規范和方法,講證據具有過程性,人民群眾的實踐就是活生生的證據;事實層面要求重實踐,尊重實踐效果對人的批判,重實踐要以人民群眾的實踐為基礎,實踐必須理解為持續的,是以生存發展為目的的對象性活動。
【關鍵詞】實事求是 ? ?真話 ? ?證據 ? ? 實踐
正確把握實事求是的要求是堅持實事求是的基本前提。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有時候我們黨在堅持實事求是方面做得比較好,有時候做得不夠好,這固然與所處的特定歷史條件有關,但同時也與對實事求是的理解把握有關。
一、道德層面:講真話
講真話是實事求是的應有之義。堅持實事求是就是堅持唯物主義,而講真話是唯物主義的基本要求。人類認識具有社會性,個人的認識有賴于社會提供的各種信息,只有在信息真實的基礎上,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黨和國家對社會的認識尤其是如此,因此講真話是其生命線,在真話的基礎上,黨和國家才能制定正確的政策。講真話也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價值,《中庸》認為:“不誠無物。”孟子認為:“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誠是客觀實在性,是世界的基本規律;思誠是尊重客觀實在性,是意識的基本價值。
二、規范層面:講證據
有些干部用說空話的方法來避免說錯話,表面上空話都是真話,但是它缺乏證偽性,不能提供新的知識,本身就是一種錯話。我們應當禁絕一切空話,方法只能是要求人們說話言之有物。人們往往聲稱自己講的是真話,在意見相左時尤其是如此,但是到底是不是真話,要靠一定的規范,而不是靠“自認為”。此外,鼓勵和保護人們講真話,必須寬容錯話,但是我們不能滿足于此,而必須努力甄別真理和謬誤,為此,必須運用科學的規范和方法。這些規范和方法就是講證據,或用證據說話。
三、事實層面:重實踐
一般地講,證據是客觀事實。在文本研究中,文本作為研究對象,自身就是證據,但是文本世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清代方東樹說:“言言有據,字字有考,只向紙上與古人爭訓詁形聲,傳注駁雜,援據群籍,證佐數百千條,反之身己心行,推之民人家國,了無益處,徒使人狂惑失守,不得所用。然則雖實事求是,而乃虛之至者也。”因此,文本作為證據具有合理性,但是文本研究本身具有局限性。對象性的客觀事實作為證據,也有相對性。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說過,既然我們自己能夠制造出某一自然過程,并使它為我們的目的服務,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結了。這段話的完整意思是,自在之物的完結是一個歷史過程,在完結之前,對它的認識依賴于主客體之間的交往,也就是實踐。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作為復雜事物,現代史以來人類對它的認知與絕對真理絕不是一步之遙,兩次世界大戰、蘇聯最終解體、中國社會主義經歷的曲折探索、當代全球性生態危機,完全說明了這一點。
基于以上理由,堅持實事求是必須注重人的實踐。鄧小平說,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毛澤東概括為“實事求是”四個大字。又說,“實事求是”四個大字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精髓。注重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色,為此人們把《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講的新唯物主義叫作實踐唯物主義,而《實踐論》是毛澤東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重實踐作為實事求是的基本要求,文本依據是鄧小平對思想路線的表述: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就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實踐標準大討論已經過去三十多年,對它的反思和深化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科學認識作為事實判斷,有別于價值判斷,但是不排除它的實踐價值或對人的價值。沒有任何自然事實和科學認識可以漂白價值性,因此本質直觀與實踐檢驗是并行不悖的。同理,價值判斷不是主觀任性,它與事實判斷僅有論域的差別,當代哲學已經確認,二者不是陳述形式的差別。例如“它是一塊表”,蘊含“應當”的意思,即“它應當有表的功能”,因而表面上是事實判斷,實質上是價值判斷。如果價值判斷不以事實為基礎,實踐檢驗就沒有必要,個人好惡就是最高標準。
“千難萬難,實事求是最難”,文化和制度因素無疑也是難的原因,但是實事求是作為傳統文化的精髓和黨的思想路線,其形成和發展是一個歷史過程,其內涵必然具有豐富性、深刻性和體系性,把握其科學內涵和體系本身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習近平同志說,“我們要自覺堅定實事求是的信念,增強實事求是的本領”,如果不通過思考和研究,靠背誦口訣就可以掌握,實事求是也就算不上什么本領了!當然,難易是相對的,當我們承認實事求是也是一個問題,它將不再是一個問題,將要成為我們切實掌握的一項本領。
【參考文獻】
[1]王夫之.船山全書:第6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毛澤東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