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玲



【摘 要】在全球化浪潮洶涌的今天,大學生們對過西方節日的熱情高漲。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以山東省不同地區的六所高職院校的在校學生為對象,對高職生過西方節日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調查內容主要包括高職生們對西方節日的認知程度和參與狀況,并涉及學生們對節日的支出情況調查。最后,本文對調查問卷進行總結分析,得出了結論,并對這種狀況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山東省高職生 ? ?西方節日 ? ?現狀 ? ?中國傳統節日
一、前言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中國的傳統節日,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系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將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現今社會尤其重要。而在全球化浪潮洶涌而至的今天,一些西方節日,如圣誕節、情人節、愚人節、萬圣節等在中國日趨流行,尤其是在年輕人的生活中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西方節日對中國傳統節日所造成的沖擊,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那么大學生特別是高職生對待西方節日究竟是怎樣的態度?西方節日在他們中間受歡迎的程度如何?西方節日到底給這些高職學生們帶來了什么?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課題組在魯中、魯東北、魯西南、魯西北和魯東南共選取6所高職院校,發放調查問卷進行問卷調查,并在發放調查問卷的基礎上,我們還對本校的5名學生做了較為深入的訪談,了解更為詳細的情況。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同時采用個案訪談的方法對其進行補充和深入。
三、調查問卷分析
(一)調查問卷
本文采用的是“高職院校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研究”學生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分為兩個大部分。第一部分為調查對象的個人基本信息,包括調查對象的性別、年級、專業、戶籍和來自的地區。第二部分為問卷,共30個問題。其中1—13題針對的主要是中國傳統節日,14—28題針對的是西方節日,29、30題則是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對過節的意義和如何讓國人重新愛上中國傳統節日表達自己的看法。
調查問卷主要采用隨機發放、集中回收的方法。本次發放調查問卷435份,收回394份,回收率91%。其中有效問卷291份,有效率為73%。有效問卷中男生179份,女生112份;一年級200份,二年級91份。
本文主要針對調查問卷關于西方節日的部分,研究山東省的高職生對西方節日的認知、參與以及傾向性。
(二)調查對象
魯中、魯東北、魯西南、魯西北和魯東南6所高職院校的在校學生。
(三)調查結果分析
表1 山東省高職生對西方節日的認知狀況及態度
節日 情人節 愚人節 母親節 父親節 感恩節 圣誕節 萬圣節
知道 91.5% 93.4% 92.0% 72.0% 75.0% 100% 57.1%
不知道 5.7% 3.3% 2.8% 6.5% 6.6% 0.0% 12.3%
聽說
過,不
太了解 2.8% 3.3% 5.2% 21.5% 17.9% 0.0% 29.7%
表1 是“你知道這些西方節日嗎”的統計結果。課題組選取了7個典型的西方節日進行調查。從中可以看出除了萬圣節的了解比例剛剛超出一半之外,高職生們對于其他六個西方節日的存在了解程度相當高。其中圣誕節學生們知道的比例達到了100%,情人節、愚人節、母親節的了解比率也都超過了90%,就連父親節和感恩節也都超過了70%。
在調查了高職生們對于西方節日了解程度的基礎上,課題組進一步調查了他們對于西方節日的基本態度。當被問到“你對于西方節日在中國流行持何種態度”時,超過70%的同學表示歡迎和接受;28%的同學表示無所謂,只有不到10%的同學表示不喜歡。這說明由于西方節日的娛樂性、參與性強,商家和媒體的炒作度高,同時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必然趨勢所造成的這種西方節日在中國高職校園中的流行是被大部分學生所接受的。
表2.山東省高職生對西方節日的行為參與狀況
節日 情人節 愚人節 母親節 父親節 感恩節 圣誕節 萬圣節
每年
都過 52.5% 32.1% 63.7% 51.8% 24.1% 52.1% 14.6%
偶爾
會過 34.9% 37.7% 20.8% 21.2% 26.4% 38.2% 13.7%
從來
不過 12.6% 29.2% 15.5% 28.0% 49.5% 9.7% 70.3%
表2 是“大學期間,你過這些節日嗎”一題的調查結果。從中可以看出高職生們對大部分西方節日都過,尤其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情人節、母親節、父親節和圣誕節。同時也可以看出學生們對西方節日的行為參與狀況與節日本身有著很大的關系。經常過情人節、母親節和圣誕節的比例明顯多于其他幾個節日。
當被問及“過西方節日你會做什么”(見圖1)時,31%的學生回答和朋友聚餐;43.9%的學生回答說送禮物;24.9%的學生參加各類節日文化活動如逛街購物、唱歌、跳舞等。
當被問及“你認為西方節日為什么能在中國流行”(見圖2)時,24.1%的學生回答說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必然趨勢;23.6%的學生認為人們有崇洋媚外的思想;30.3%的學生則認為西方節日的娛樂性強;而有21.9%的學生認為過西方節日很新鮮、刺激。
對于山東省高職生過西方節日的支出情況的調查(見表3),可以看到學生們對西方節日的支出還是不少的。以情人節、母親節和圣誕節為例,這三個節日中從不花錢的比例基本都在10%以下,甚至在圣誕節時從不花錢的學生為0。這樣的支出數字和中國的傳統節日相比差別很大,因為學生們認為中國的傳統節日對他們來說不是支出消費而是會有收入,而且還不少。
圖1.過西方節日你會做什么?
圖2 你認為西方節日為什么能在中國流行?
表3 你過西方節日的支出情況
節日 情人節 愚人節 母親節 父親節 感恩節 圣誕節 萬圣節
100元以上 51% 9.3% 15.5% 8.2% 9.5% 29.7% 1.1%
50—100元 22.3% 35.2% 51.3% 24.8% 29.9% 52.8% 12.5%
50元以下 16.7% 28.1% 23.1% 39.0% 40.2% 17.7% 36.3%
從不花錢 10.0% 27.4% 10.1% 28.0% 20.4% 0% 50.2%
四、結論和建議
(一)結論
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看出山東省高職生過西方節日的認知度高,參與度也比較高。同時也可以發現高職生過西方節日的共同特點。
一是具有廣泛性。學生們過西方節日的參與狀況很高,而且越是經濟發達地區越具有普遍性。在課題組回收的問卷中,濟南、青島兩地的學生相對于棗莊、菏澤的學生對西方節日的參與度要更高些。
二是具有消費性。過西方節日而且要開心地過節,必然就要花錢。無論是送禮物、和朋友聚餐還是參加各類活動都需要一定的經濟消費。對于經濟來源主要來自于父母的高職生而言,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負擔。
三是帶有一定的“中國特色”。高職生對于西方節日的來源可以說是“一知半解”,完全了解其文化背景和傳統的并不多。但是由于西方節日的娛樂性強、表達情感直接的特點,被中國學生接受和喜歡,并被賦予了很多的中國特色。如在圣誕節的時候,老師們通常會收到學生們給的蘋果,因為他們希望老師們在平安夜里能夠平平安安、愉悅健康。這樣的節日在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的年輕人的生活中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二)建議
首先,通過調查結果顯示,山東省的高職生對過西方節日很熱衷,我們應當承認這種現狀的存在有著其合理的因素。各種文明應該彼此尊重,并能在進程中相互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因此,不能對這種現象采取一棍子打死的方式,盲目地排斥外來文化。我們應該積極利用這種現象引導學生們正確認識西方節日,加強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
其次,對于高職生喜歡過西方節日的心理要正確分析,對于其存在的崇洋媚外心理及從眾心理進行引導,從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再次,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在加強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同時,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教育,深入引導高職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內涵和過節方式的認識,提高他們對自己的節日文化的興趣,也讓高職生愛上我們的傳統節日。
【參考文獻】
[1]高忠芳,朱春曉.大學生傳統節日主題教育探新[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1(02).
[2]宋建林,茹曉.關于借鑒國外傳統節日精華的調研及建議[J].藝術百家,2012(05).
[3]史倩,歐安欣.關于高校大學生節日觀現狀的調查研究[J].科技信息,2013(13).
[4]胡榮柏.從我國傳統節日與西方節日的比較中弘揚中華節日文化[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2(09).
[5]張偉佳.“洋節”流行的符號學解讀[J].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2).
[6]高忠芳,朱春曉.大學生傳統節日主題教育探新[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