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盈菊
摘 要:生態化的課堂教學促進教師綜合能力的提高,使教師理念發生了變革。課堂教學是個生態系統,“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課程應追隨學生”,這些觀念已成為教師的共識。教師走出了權威式的“講解、說教”,蹲下身子與學生平等對話,建立起了“平等、對話、交流”的教學風格,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生態化教學模式;課堂教學;生態系統
2011年4月我校決定大膽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成為自我發展的承擔者及生命自覺的人奠基”而努力,因為這是我校的辦學理念。我校的辦學愿景是:“我們尊重在我們照顧之下的所有兒童的尊嚴和價值,培養孩子成為自信、發展平衡、博學、資源豐富的個體。”一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清晰的辦學思路,引領學校新課程改革走向更規范的發展之路,呈現出具有園林特色的管理思想。
我校所有年級和學科,均具有本年級本學科特點的教學模式。生態化的課堂教學促使學生學習能力提高,把課堂變成了展示自己的舞臺。他們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學習熱情、傾聽習慣、質疑能力、合作能力和大膽流暢的表達令人嘆服。學生在能力發展的同時,學習成績也得到了提高。
2011年以來,我校先后承辦了“習、展、導、拓”教學觀摩與研討;全縣學科教學帶頭人培養對象到我校研修交流,我校還成了大通縣唯一的一個跟崗研修培訓基地,近三年來,培訓人次達到58人以上;我校也被評為“課改實驗研究先進單位”。
三年來,我們課題組共收集了高質量的教學設計及反思120份,案例分析及反思66份,教學論文156篇,在各級各類刊物上發表文章58篇,舉行專題講座6次。
教師更加自覺地“充電學習”。生態化的課堂教學暴露了教師自身知識與能力結構的局限,促進了教師的自覺學習,加強了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教師指導學生的過程也是自己提高的過程。教師們感到,“你給學生多少,學生也給你多少!”課堂教學生態化的實踐過程增長了教師對生態、社會與生命的深刻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