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萍
摘 要:小學課文中的“藝術空白”是指課文中的一些內(nèi)容有意識地不寫,或者寫得比較簡略,敘述留有余地的地方。教師能夠利用課文中的藝術空白,充分挖掘教材,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又能夠借助課文中的藝術空白,降低寫作的難度,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和欲望。
關鍵詞:藝術空白;想象;寫作
我們所學的小學課本中,很多地方寫得比較含蓄、簡練或是意猶未盡,留有藝術空白,給學生留下了許多想象、拓展、延伸的空間。教師在教學這樣的課文的時候,一定要找準文本的“空白”處,引導和啟發(fā)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拓展文本,讓學生把寫得簡略的地方寫得具體詳細,把寫得含蓄的地方擴展補充出來。
一、以典型教材為例,引導想象
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進行想象練筆、擴展寫作的“空白”很多,但是我們不能“為練而練”,而應該要抓好語言語境的教學,幫助學生在理解作者用詞,品味漢語語言表達藝術的奧妙,并且融會貫通地學會運用,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語言文字的運用水平。如,在學習《新型玻璃》后,學生不再滿足于書本上的介紹哪幾種玻璃,于是我就鼓勵他們在課后查閱圖書或上網(wǎng)去搜集新型玻璃的相關知識,然后小組間進行交流,最后發(fā)揮想象,自己寫一篇練筆。其中一個學生這樣寫道:“一天中午,烏云密布,豆點般大小的雨點不期而至。此時奇怪的一幕發(fā)生了,辦公室所有的人都拿出了一個小小的遙控器,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家家都安裝了新型的‘智能遙控玻璃。這種玻璃安裝有智能接收器,下雨的時候只要你一按遙控器,無論你在離家多遠的地方,這款新型的‘智能遙控玻璃都能收到你的指令,及時關閉。”還有的學生發(fā)明了可以吃灰塵的“吃灰玻璃”,可以像空調(diào)一樣調(diào)節(jié)室溫的“智能型空調(diào)玻璃”等。
二、擴展情節(jié),再造想象
任何一篇文章,作者在寫作的時候通過謀局布篇,物化了自己的內(nèi)容與思想,但往往言不盡意,文章仍然會有許多的空白處。也正是因為文章有了這樣的“空白”,才讓讀者有了自我對照、大膽想象的空間。
在教學中,我常常利用課文留下的這些“空白”,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想象和創(chuàng)新去填補這些“空白”。例如,《凡卡》(五年級下冊)一文中寫道,老板娘讓凡卡收拾一條青魚,凡卡從魚的尾巴上開始收拾,結果老板娘撈起那條青魚,用青魚的嘴使勁戳凡卡的臉。原本小凡卡不管從哪兒開始收拾青魚都是可以的,但是老板娘卻偏偏要吹毛求疵、無中生有,找小凡卡的茬。因此,我要求學生從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心理等方面入手進行合理的想象,寫一寫凡卡挨打的情形,從而獲得知識上的融合貫通和感情上的強烈共鳴。
三、續(xù)寫結尾,延伸想象
還有一些課文雖然已經(jīng)結尾了,但余味無窮,留下了發(fā)人深省的“藝術空白”,給人們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教學時,我以課文的結尾為學生習作的起點,聯(lián)系課文的內(nèi)容和自己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想象去填補“空白”。
如,《坐井觀天》一課,課文沒有結尾。學完本課后,我讓孩子們思考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之后會看到什么?說些什么?
句式:青蛙鼓足了勇氣,跳了出來。他看見……他說:“……”
有的學生這樣寫道:“青蛙鼓足了勇氣,費勁了九牛二虎之力跳了出來。它看見了天空,天空真的像小鳥說的那樣大,那樣無邊無際。再看看周圍青山綠水、紅花綠草!大自然真美啊!他說:‘看來是我錯怪小鳥了,我太自以為是了!”
在教學完《烏鴉喝水》后,利用喝水辦法的空白我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說烏鴉除了用填石頭的辦法喝瓶子里的水外,你還有什么其他的好辦法能讓烏鴉也喝到水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議論紛紛,開始積極尋找新的辦法。不一會兒,他們紛紛舉起了小手要求回答,有的說:“烏鴉可以去找一根吸管,然后把吸管插入瓶子里,只要輕輕一吸,烏鴉就可以喝著瓶子里的水了。”還有的說:“烏鴉可以找其他的小動物來幫忙呀,這樣烏鴉也可以很容易就喝到瓶底的水。”學生種種奇思妙想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充分體現(xiàn)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又有利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寫作能力。
總之,教師應當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捕捉和填補課文中的空白點,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的自由對話,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啟迪,審美享受。這樣的練筆不僅加強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真正走進了作品中主人公的內(nèi)心,也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