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中瑜
摘 要:在課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雙重促進下,課堂模式的變化是必然的,其中將課堂的重要環節、關鍵要點牢牢把握是最主要的。
關鍵詞:字詞句;朗讀;閱讀;寫作
一、以字詞句為基礎,穩定基礎教學
字詞句是語文課的基礎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小學語文課識字不但是重要環節,也有著很高的課程比例。所以做好小學生的字詞句教學是基礎,是優先條件。(1)善于歸納,明確目標。《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識字、寫字、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而很多學生自發的已經有了一定基礎,識字的能力、技巧和方法,需要教師的教學輔助。教師的輔導要以教材為依據,并需要合理的整合教材,歸納需要認真練習的字詞句。(2)善于糾正錯誤。小學生識字、解詞的方法很多是無序的,比如寫字方法,不是按照筆畫順序,而是和畫畫一樣,以形狀為基礎,所以,往往形成一些字詞的錯誤,尤其形成習慣,糾正起來很難。好的糾正方法是音形同步,拼音對漢字起到發音糾正作用,漢字才是識字的最重要環節。(3)先將簡單的字詞弄懂,練習牢固,再進行比較復雜的,規律找到了,問題也就解決了。
二、注重朗讀訓練,逐步深入情感內涵
誦讀是我國的傳統教學法,古代中國更留下了很多值得誦讀的資源,那些詩詞歌賦都對語文的學科思維建立、知識能力提高起到促進作用。如,在指導學生朗讀《柳樹醒了》這篇課文時,教師要特別注意指導學生的情感因素,學生要以童真的語氣和情感,懷著對春天的向往去朗讀,讓學生通過充滿情感的語氣朗讀,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內涵。另外,教師還要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小學生積極好動,情緒波動比較大,另外,差異也比較大,有的學生善于朗讀,有的則能力欠缺,也缺乏態度,教師要能諄諄教導,引導那些不積極的學生參與進來,用先進學生去感觸他們,讓全體學生融入朗讀中,形成良好的氣氛。
三、開發閱讀寫作,提升能力
閱讀能力是語文的終極素養,寫作則是更高要求,教師對小學生的閱讀和協作指導充分體現能力的升華。對小學生的閱讀寫作指導首先要以興趣為突破,小學生并不懂得閱讀和寫作的好處,只知道那些文章好玩。教師就要為學生提供優質的閱讀資源,并指導其閱讀理解等方法。寫作是語文課的一個特殊環節,也是必須通過的,小學的寫作是初級的,這時教師要從基礎開始,比如讓學生積累好詞好句、使用修辭方法等,然后再培養寫作思路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