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梅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只局限于字詞句的背誦和默寫上,到高年級階段要注意抓住關鍵環節,設置啟發性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逐漸掌握通過語言表達情感的技巧。聯系課堂教學結合《草原》一課的教學對如何設問進行分析與討論。
關鍵詞:草原;問題設計;小學語文;認知規律
語文知識面涉及比較廣,到小學高年級單純的默寫和背誦已經不能滿足語文教學的需要。要想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還要結合文本有針對性地涉及啟發性問題,這樣才能完善對學生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啟發和引導。鑒于此,我們結合一線教學實例分析幾點小學語文設問啟發的技巧。
一、導入設問,吸引注意
導入環節是課堂的起始環節,我們一定要能抓住課前幾分鐘結合學生的認知情趣,有針對性地整合教學內容,抖出問題包袱,以趣味、靈活的方式吸引學生產生積極學習、深入認知的主觀能動性。
以《草原》一課教學為例,如果一上課我們就讓學生讀課文,記生詞肯定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們可以抓住學生的獵奇心理設置問題:“同學們誰去過大草原嗎?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樣?”這樣設問簡單明了,能有效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成功激發他們自主學習和探索的主觀能動性。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學生進入邊讀邊思考的學習境界,有效提升課堂效率,值得提倡。
二、細節設問,知識滲透
學知識就不能粗枝大葉。語文知識體系龐大,知識點細密,需要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注意通過每一個細節滲透知識,這樣才能事無巨細,全面提升語文素養。
細節設問要在大家通讀課文后的逐段講解環節。精簡部分是教學的核心部分,這部分不光要老師講,還要通過問題啟發學生思考,驅動學生思考:(1)本文第一段寫了什么內容?(2)與下文的情感表達有怎樣的聯系?如果不進行這樣的設問啟發,就不能讓學生深入挖掘文本之間的知識細節。經過這么問,學生就會認真閱讀和思考,會發現自己在初次閱讀中沒有讀仔細,沒有想明白,就會驅動他們繼續深入學習和閱讀,最終掌握相關表達技巧,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三、情感設問,啟發思考
經過對課文細節問題的啟發,還需要我們達成情感目標:即通過問題啟發,讓學生發揮想象,深入思考內容描述和情感表達的技巧和方法。這樣設問,學生會深入挖掘文本的思想內涵,從而完成知識到思維的創造性升華。
對全文的內容和細節有了基本掌握之后,要求學生再次閱讀《草原》一文,讓他們找出作者抒發感情的句子,然后進行比較歸納,讓他們思考一下作者前后的情感有怎樣的變化?說一說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然后學生經過分析、對比認識到:初入草原,從整體上展望美麗的草原,充滿豪放之情;然后深入草原感受到蒙古同胞的濃濃深情。如此設問引思,有利于啟發學生將知識和情感結合起來,便于挖掘知識的內涵和外延,提升學生的語文認知空間。
四、適當追問,拓展延伸
經過一系列的設問思考,學生對文本內容和情感有了較深的理解和把握,這時我們再切合文本的主題思想從整體角度進行追問,讓學生通過反思深刻理解作者描物達情的技巧,為自己寫作過程中完成情景交融奠定物質基礎。
《草原》教學最后,我們要讓學生思考作者從哪兩個方面描寫草原的?這其中貫穿全文始終的是一種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動具體地表達自己的這種情感呢?通過這樣由易到難的層層追問,就可以讓學生把握全文總結出從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兩個角度,感受到作者描寫的蒙漢人民親密無間的濃濃深情。
總而言之,問題是啟發和指導學生深入學習和探索的不二法門。語文教學中,我們一定要能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對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整合,爭取以契合學生認知的問題來激發他們深入學習和探索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