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堂春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是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閱讀能力和專注力的基礎,而師生互動則是有效開展閱讀的重要途徑。因此,老師要積極探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方法途徑,采用更有效的師生互動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農村小學;閱讀教學;師生互動;方法途徑
新環境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閱讀教學提出更新的要求,表明閱讀教學的實質是通過文章閱讀使老師與學生互動起來,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讓老師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文章,從而更好地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和效果。尤其是在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要在有限的教學環境和工具下高效地提升課堂質量,就應注意積極與學生互動,在互動中指導學生理解文章、引領學生把感情投入到文章中。
一、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知識面較窄,對文章的接受度和理解度較城市學生差
在農村由于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缺乏大型的博物館、展覽館、動物園、海洋公園、科技中心等,而家長們也對擴展孩子知識面不重視,沒有進行早期教育和學前教育,更不用說定期讓孩子到上述場所學習。因此學生知識面較窄,對文章的接受度和理解度較城市學生差,對課文中的一些常識類、說明類文章較難理解,特別是進入小學高階段學習,其學習進度較慢。若老師教學水平不夠,更難以快速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老師教學水平參差不齊
農村小學教學不重視科研活動,一般舉辦的科研活動是教師開設公開課,或是學校組織老師進行聽課、評課,教研活動的含金量不高,不能很好地發揮教研活動的實質作用,也導致一些老師的教學水平得不到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參差不齊。其次,一些農村小學老師不注重提高個人教學水平,沒有意識到時代進步,學生對學習需求也在提高,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手段不符合時代的發展。另外,還有部分老師安于現狀、墨守成規,不進行工作總結,導致教學水平下降。
3.個性上農村學生更為內向,不愿主動表達
在農村小學中,師生間的互動性較低,課堂氣氛不夠活潑,主要一個原因在于部分學生不配合,在課堂上不愿參與到教學中來,也不愿主動回答問題,向老師提出疑問,學生更習慣“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對更加平等、自主的互動式教學有所不適應。
二、加強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師生互動有效性的方法途徑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學生進入更高階段學習的基礎,是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老師需使出渾身解數,在有限的教學環境和工具下,積極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加強互動式教學,利用與學生的互動更好地引領學生進行文章閱讀,更高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1.領讀課文,引導學生朗讀
閱讀教學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引領學生學會朗讀,讓學生通過朗讀調動眼睛、耳朵、嘴巴和大腦等感覺器官去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情感、理解文章內容、提高閱讀和演講能力。因此老師要進行領讀并鼓勵學生朗讀,通過領讀,增加與學生的互動,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更好地進入課文所描述的世界,而學生自行朗讀又能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首先在早讀時,老師要規定學生完成朗讀量有多少,并根據當天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在早讀期間把文章的大致內容記下、理解作者寫作意圖、標記不懂的地方。早讀時老師領讀一遍,讓學生大致知道如何斷句,再讓學生跟著齊讀三遍后自由朗讀。并成立評分小組,組長輪流當選,評出當天朗讀最好的小組和個人,給予加分獎勵,激勵學生朗讀。然后,在課堂上老師進行領讀,并在領讀過程中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跟讀時思考。
例如,人教版課文《自己去吧》,文章運用了反復、強調、押韻等多種方式,因此朗朗上口,十分適合朗讀。老師先領讀:“小鴨說:‘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媽媽說:‘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過了幾天,小鴨學會了游泳。”學生跟讀一遍,然后提出問題“為什么鴨子媽媽要讓鴨子自己游泳。”接著老師再領讀下一段,“小鷹說:‘媽媽,我想去山那邊看看,您帶我去好嗎?媽媽說:‘山那邊風景很美,自己去看吧。過了幾天,小鷹學會了飛翔。”提出同樣問題。接下來角色模擬,老師當鴨子媽媽、小鷹媽媽,學生當小鴨和小鷹,分角色進行朗讀,既增加師生間的互動,又能帶動學生理解課文。
2.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進行多樣化教學
老師應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和教學資源進行多樣化的教學,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使互動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通過互動式教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老師長期研究和探討的話題。首先,老師要根據文章的類型選擇教學方法,童話類文章的閱讀,老師可在課堂上加入游戲環節;說明類文章,老師則讓學生收集相關資料;游記類文章老師則帶領學生走出課室。然后,老師利用卡片、畫筆、橡皮泥等工具制作教學模型,并讓學生動手跟著做,在指導學生動手時創造師生互動的機會,既鍛煉學生操作能力,又提高閱讀能力。接著,老師利用多媒體的播放功能,播放一些圖片、音樂或視頻,增加課堂趣味性。
例如,進行人教版課文《美麗的珊瑚》一文的教學時,許多學生并沒有見過真正的珊瑚,因此老師要從顏色、形狀、種類、生活環境等方面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老師可借助互聯網收集相關圖片,并利用多媒體在課堂上展示出來。課堂上老師問:“同學們,你們有誰見過珊瑚?”“有哪位同學知道珊瑚的顏色?”通過提問,引起學生好奇。接著老師將打印好的只有形狀沒有顏色的珊瑚圖片發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和常識涂顏色。學生在動手時,老師還可進行指導,這種師生互動能夠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對珊瑚的印象,提高課堂效率。
3.巧妙設計游戲環節,在游戲中增加師生間互動
小學生都有愛玩的天性,若在語文閱讀課堂上增加游戲環節,寓教于樂,老師引導學生在游戲過程中理解課文,幫助學生解答疑惑,從而更有效地加強小學語文閱讀師生間的互動情況。首先老師要根據不同的課文精心設計不同的游戲,并準備相關材料。然后在課堂上要根據課堂氣氛開展游戲。當老師發現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心不在焉時,應當抓住機會進行游戲,從而提起學生的興趣。游戲結束后老師還要進行總結,讓學生在游戲中體會文章思想。在開展游戲閱讀教學時,老師應注意做好精心的設計和計劃,做到一切盡在掌握中。
例如,進行人教版《烏鴉喝水》一課時,老師預先準備好瓶子、石頭,并派給學生,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不用吸管、不用手碰瓶子,但可以順利喝水。然后讓學生動手嘗試,老師在課堂上走動,接受學生的提問,并協助有困難的學生。給出足夠時間后,老師查看學生的成果,將學生的方法總結起來。接著就讓學生翻開書本,朗讀課文,老師引導學生思考烏鴉的辦法優點在哪里、運用的原理是什么、生活中什么事情還可以這樣做等問題。結合游戲與自主思考,將學生完全帶入文章中,增強了師生互動,提高課堂質量。
總之,加強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師生間互動的教學方法探討與思考需進行長期奮斗,進入新世紀,社會各界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師生互動環節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老師的教學也遇到較大的挑戰。為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加強師生間的互動,老師應重視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積極、綜合運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與熱情,高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錢錦云.淺談小學語文高效閱讀中的自主參與[J].語文學刊,2015(10).
[2]高桂峰.小學語文閱讀中教師積極引導分析的作用[J].學周刊,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