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娟
摘 要:生活化教學在現代教育的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彰顯了現代教育理念,有利于推動教育發展。通過對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旨在完善生活化教學法并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發展。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數學;高效運用
長期以來,教師以教材、教案和考試綱要設計與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從主觀上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同時也沒有體現知識來源于生活的本質。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生活化教學法走進小學數學教師的視野,并已經在實踐教學中證明其價值。但從目前來看,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還存在一定的弊端。基于此,本文在此淺談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高效運用,以期能夠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的進一步建設。
一、在教學中聯系實際
所謂生活化教學法,其本質就是將教材中的知識點與現實生活相互聯系,引導學生利用現實生活理解和探究抽象的知識點,達到幫助學生理解、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主動聯系實際,引導學生將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相互聯系,即通過現實生活經歷理解與掌握知識點,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測量》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對于部分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而言,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學生即使聽過這個單位,卻沒有清楚的認識,這是由于學生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將現實經歷與抽象的數學概念相互融合與印證。此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同學們,大家在體育課上已經練習過400米短跑,請問圍著操場跑多少圈有400米呢?”學生很快就能回答操場的一圈剛好是400米。在此基礎上,教師告知學生要圍著操場跑2.5圈才有1千米。
這個答案讓部分學生有些驚訝,學生很快認識到千米是一個比米更大的單位,學生也可以根據現實生活的經歷獲得深刻認知,以此對千米的認識更加全面。與此同時,教師主動將數學概念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這將讓學生逐步認識到知識源于生活,也讓學生產生學好數學能夠更好生活的激情。
二、在生活中學習數學
教師要實現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高效運用就需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學習數學,真正實現生活化教學。簡單地說,教師不但要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學習數學知識,更要主動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探究數學問題,實現生活化學習。
以小學數學的加減法教學為例。經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將逐步發現在現實的購物中自己就接觸到了加減法。例如,學生在與父母去超市買水果時,學生就能有意識地思考購買水果會花費多少錢,如果遇到優惠活動又怎樣獲得最大的優惠。
換言之,教師需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轉變學生的認識,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以此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主動發現數學,進而讓現實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場所,真正實現從生活中學習、將所學應用于生活的目標。
總之,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它體現了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的本質。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抓住生活化教學的本質與核心,需要通過實踐教學不斷總結與研討,以此完善生活化教學法,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徐洪軍.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應用[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