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瑋韡
摘 要:本文提出,在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要實現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學習,就需要語文教師少些主觀臆想,多些從學生的基礎和專業特點出發;少些孤芳自賞,多些課堂啟發合作與探究交流;少些課堂灌輸,多些合作互動與展示。
關鍵詞:職業學校 語文教學 策略智慧
當前,我們正在開展“人本主義視野下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智慧探究”的課題研究,意在改變語文教學教授式的教學模式,還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教”的課堂為“學”的課堂,促進學生學習的真正發生,讓學生學會學習,既獲得知識、提升能力,又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新跨越。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有必要在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中實施“三少三多”的教學策略。
一、少些主觀臆想,多些從學生的基礎和專業特點出發
新課改理念要求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和主體地位,教學設計和教學定位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這就需要了解學生的語文知識、能力基礎,搞清學生所學專業及其對語文知識與能力的要求,摒棄教師的想當然、理想化的思考和課堂教學設計,避免主觀、武斷地認定哪些知識學生是掌握的,哪些能力學生是具備的,不要不做了解、調查就備課、按主觀設計上課。心無學生的做法會把課堂變成教師的講堂,倒了學生學習的“胃口”,而且還會造成學生學習語文的效果越來越差,這種情況必須加以改變。無論是三年制還是五年制的職校學生,雖然其中不乏語文中考成績的較佳者,但整體而言,多數學生的語文知識與能力基礎還是相對薄弱,機電、汽修等專業的一些學生語文中考成績不及格,幼師、導游、文秘、廣告等專業對普通話、應用文等語文能力的要求特別高,必須強化教學與訓練。我們必須從這些實際出發,在詳細了解學生的語文基礎、專業差異、專業需求的情況下,設計和實施語文教學,才能讓學生想學、要學,并真正有所學。一句話: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必須有的放矢。
二、少些孤芳自賞,多些課堂啟發合作與探究交流
筆者認為,語文離不開人類豐富多彩的生活與交往,因而,語文課堂也應該是師生、生生平等交流,彼此溝通的場所。但是一些教師卻習慣于在課堂上擺教師架子,講師道尊嚴,讓學生洗耳恭聽,自己則繪聲繪色、口若懸河、情不自禁,還以為這課上的效果奇佳。其實,這是把課堂變成了個人秀的舞臺,是在有意無意地賣弄自己所謂的學識,表現了教師的一種很強的個人展示欲,是一種孤芳自賞,如果不加自我約束與改變,就很難實現課堂上師生間的平等交流,很難實現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也很難實現學習的課堂和學生學習的真正發生,很難有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我們應該學會有效地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尤其要運用好啟發、討論、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讓學生邊聽邊看、邊讀邊思考、邊竊竊私語邊熱烈討論、邊發言邊爭辯,而不只是欣賞教師的教學,這樣學生學習的效果才會真正得以提高。
三、少些課堂灌輸,多些學生活動,師生共嘗共享
一些教學新手常常會犯這樣的錯誤:明知應限時講授,精講多練,卻習慣于喋喋不休,對學生反復強調,樣樣知識都要送到學生“嘴邊”,擔心教學存在缺失。這樣的課堂教學學生易困,常常哈欠連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動起來、問起來、論起來,實現各取所長、優勢互補、各抒己見、各得其所?這就要多用共嘗共享、展示激勵法,讓學生多到講臺前領讀、誦詩、話人物、說背景、談見解、做分析。為了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敘,有例可舉,我們要引導學生多閱讀中外名著,多了解中外文學巨匠,多參與集體活動,多關注社會與人生,多開展人際交流,從各種資源中吸取養料,從而更深刻地領悟課文的意境,更有把握地參與課堂交流與展示。只要做好了這些工作,我們的語文課堂必將充滿生氣。
職校學生的生活是多彩的,生活之路也是充滿挑戰的,教師的責任是帶領他們體驗中文之厚重、人類生活之豐富,千方百計地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尤其是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展示的欲望。讓學生在學習中增長知識、増長才干,收獲語文學習不一樣的樂趣、知識、能力與人文價值觀,為他們立德做人、更好地工作、更好地與人溝通交流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沈濤.讓語文課堂靈動起來[J].名師之路,2015(2).
[2]范誠成.限時講授,讓課堂真正成為“生本課堂”[J].名師之路,2015(2).
(作者單位:江蘇省通州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