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永峻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構建“動”起來的課堂不僅僅是為了打破傳統課堂的沉悶,更為了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這樣才能在雙方互動中形成充滿生機的數學課堂。所以,為了確保數學課程價值的最大化實現,也為了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轉變以往的師生課堂地位,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環境中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以確保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初中數學;師生互動;以師為本;教學活動
作為新時期的數學教師,我們要從思想上認識到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對學生健全發展的重要性,并從行動上借助多種教學活動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確保學生在互動中掌握知識,拓展解題思路。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進行論述。
一、摒棄以師為本的觀念,為師生互動做好保障工作
眾所周知,在以往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一直采用的都是
“以師為本”的一言堂模式,課堂上大多數時候都是教師一人在唱獨角戲,導致師生之間缺少交流,也缺少互動,嚴重不利于高效數學課堂的順利實現。所以,為了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也為了確保高效數學課堂的順利實現,在授課的時候,我們要有意識地摒棄以師為本的教學理念,要將其轉化為“以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以及教師的引導性,進而為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做好保障工作。
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師生要轉變課堂地位,要從思想上認識到師生互動的重要性,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確保教師自身成為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進而在找準自己的位置后,確保師生之間能夠有一個良好的互動,同時,也確保初中數學課堂效率獲得大幅度提高。
二、組織多種教學活動,為師生互動做好基礎工作
1.在數學新課教授中加強師生互動
新課改下的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場所,也是數學課程目標最大化實現的保障。但是,在以往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一直采取的是灌輸式教學模式,導致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嚴重不利于學習主動性的培養,也不利于師生之間的互動。所以,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以確保學生在主動求知,師生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進而為學生健全發展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學“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為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更為了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在本節課的授課時,我選擇了“自主學習”的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對相關的定理、定律進行證明。比如:“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教師要先讓學生明確這一定理,然后,鼓勵學生將命題轉化為證明題的形式,即:在△ABC和△A1B1C1中,AB=A1B1,AC=A1C1,BC=B1C1,求證:△ABC≌△A1B1C1。之后引導學生自主動手進行證明,同時,教師要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自主證明過程中,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證明能力,而且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鍛煉也意義重大,進而為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好保障
工作。
2.在數學習題練習中加強師生互動
習題練習是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生知識應
用能力和解題能力的有效方式,所以,在習題解答過程中,教師要改變以往解答與講解分離的現象,要有效地將兩者結合在一起,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例如,在四邊形ABCD中,兩組對邊AB、DC延長交于點E,BC、AD延長后交于F,且EF∥BD,AC的延長線交EF于點G,求證:EG=GF。
在解答該題時,我們不能為了解題而解題,不能將學生的思維局限于某一種解題思路上,要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尋找新的解答方法。但是,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探究能力都處于培養期,直接讓學生尋找多種方法,只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的信心,所以,在本題的解答過程中,作為教師要加以引導,比如:指明輔助線的位置,如:過E作EH∥BF交AG的延長線于點H或者過點C作MN∥EF交AE于M,交AF于N等等;又如,給學生指明證明的方向,如:通過證明CEHF為平行四邊形來證明結論或者通過證明MC/EG=AC/AG=CN/GF來證明結論。總之,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功能,之后,鼓勵學生從自己所學的知識出發進行證明。可見,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對拓展學生的思維也有著重要作用。
作為初中數學教師,要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要借助多
樣化的教學活動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以確保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同時,也為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以及數學素養的培養做出相應的貢獻。
參考文獻:
陳慶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師生之間如何進行交流互動[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下旬刊,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