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琴
摘 要:分層教學即依照各個層次學生的水平差異來設計相應的教學目標,因“層”施教并分層進行評價和測試的教學方式。它有助于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素質和培養自信心等。對分層教學的意義作出簡要分析,并簡單探討了初中數學班級內分層教學的實踐。
關鍵詞:初中數學;班級內分層教學;實踐探析
分層教學,是指這樣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學目標須依照各層次學生的水平差異來設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施予教育并進行評價。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使教學有的放矢,有利于學生實現自身的揚長避短。
一、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意義
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大部分的老師都采用傳統教學方式,設計出一致的目標,包括作業要求、知識授予、成績測評等方面,追求全體的進步,缺乏因材施教。這樣的傳統模式有弊端,比如使成績優秀的學生滋生自滿的心理,使成績差的學生滋生自卑的心理。這樣不但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也會加劇兩極化趨勢。會使優等生得不到更好發展,使學困生跟不上整體步伐。
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有利于解決上述問題,它有以下意義:第一,它能夠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滿足教學需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的要求,遵循每個個體的發展規律,考慮個體的特殊性;第二,它不僅能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還能促進全面素質教育的順利施行。素質教育的對象是全體的學生,它要實現的發展目標是全面的,強調學生在發展中的主動性。因此教師需要采用有效的措施,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本基礎上獲取足夠發展。分層教育不僅能夠促進個人合理發展,還能通過鼓勵個人來實現整體發展,在現代教育中能發揮出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初中數學班級內分層教學的具體實踐步驟和分析
1.根據情況進行層次劃分
筆者認為,應當通過各種形式進行調查,比如,與個別學生交談、家長座談會、向各科老師做調查等,并根據情況來劃分層次。依照以下步驟進行:第一,向整體學生發放調查問卷,讓他們自主定層;第二,某些尚不能合理定位的學生應當考慮他的其他因素,比如當前成績、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等,再進行深入交談,并私下調整;第三,對個別的學生進行告知,讓他們明確自己所處層次及奮斗目標。
2.分析教材以達到分層要求
根據班級各層次水平學生的實況,對數學教學的內容、目標、方法都要分層。比如教學目標方面,最低層次的學生只需要懂得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中層的學生要在懂得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靈活應用;最高層次的學生不僅要達到中層學生的要求,還要有創新意識、數學素質的培養。
3.面向全體,分層提問
在具體的課堂中每提出一個數學問題,都要先讓最低層次的學生回答,而較難解決的問題則留給最高層次的學生。這不僅能使每人都獲取解決問題的成就感,也能把知識點的鞏固落實。每個學生也能夠從聽取他人的解答當中獲取有啟示作用的信息,拉近自己與較優秀學生的差距。
4.針對個人情況分層布置作業
針對最低層次的學生布置基礎性的作業,而中層學生和最高層次的學生則布置一定的提高作業。最低層次的學生完成作業后會獲取一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后兩種學生不應只滿足于對基本題的完成,而應再完成有拓展性的題目,促進他們能力的提高。作業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學生相互抄作業,也能對各層次學生有相應的激勵。
分層教學能實現教學的有的放矢,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水平,還能促進全面素質教育的順利施行。關于初中數學班級內分層教學,應當要注重從實際情況入手,從分層要求、課堂提問以及作業等方面進行科學分層,發揮分層教學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可麗.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實踐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