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維賓
【關鍵詞】 新課改;高效課堂;主體地位;自主探究;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 G42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0—0077—01
“高效課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作用,在特定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任務,以獲得最大的學習效益,實現學習目標。那么,如何才能構建高效的課堂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發揮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自古以來的讀書學習,都是老師教、學生學,老師是教學的中心,學生當然就成了服從于教師教學需要的工具。而新課程改革,就是要改變教師的觀念,轉換教師的角色,確立教師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地位,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使教師的“教”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把學生轉變為學習的主體、教學的核心。在課堂教學中,強迫學生讀、背,學生是不情愿和不自覺的,收效也是甚微。因此,只有轉變傳統觀念,明確并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得以發揮,學生的思想明確了是自己要學后,其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才能得以培養,學習能力也才能得以提高。
二、采用自主探究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個體在學習過程中一種主動而積極自覺的學習行為。這是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廣大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研究學生的學習規律,探索新的教育教學管理策略,尋求有利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和學習內容的安排以及學習方法的指導。為此,教師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想學”的動機;二是傳授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會學習;三是強化學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確保學生堅持不懈地學習。自主學習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好學生探索交流,在交流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交流探索的能力。
三、摒棄“滿堂灌”的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的任務在于發現身上一切美好的東西。鼓勵他們獨立工作,進行創造,獲取成功。”新課標強調有效教學,強調提高教學的效率,這必然要求摒棄“滿堂灌”的教學思維。我們要以課堂教學為主戰場,改變“滿堂灌”加課外題海的做法;我們不是回避學習中必要的艱苦,而是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找回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的潛能,提高學習的效率,實現全面綜合素質的提高。新的課堂模式對于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滿堂灌的講課方式,看上去很負責、很辛苦,但完全由老師剛性掌控,并通過布置大量作業來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而摒棄“滿堂灌”的上課的方式,看上去老師講得少了,卻要準備得更多、更充分、更深入、更生動,對于學生更了解,并由此在變短的課堂上柔性引導學生,使教學事半功倍。一個只有專業知識而沒有教學技巧的人怎么教書?只有一種方法:滿堂灌。教師從頭講到尾,學生聽了沒有,聽懂多少,完全在于個人的造化,這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效率可想而知。
四、采用多種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化學課對于老師而言,不好講,容易陷入枯燥、死板的境地,學生也不好學,里面的公式、化學方程式繁雜多變,易于混淆,不好掌握。最后,老師越教越沒勁,學生越學越反感,師生最后都很痛苦。那怎么辦?筆者認為,最關鍵的就是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把知識融入生活案例,發現生活中的樂趣;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培養探索精神。在新的教學形勢下,要提高教學質量,不僅僅是分數的高低,更是在教學中學生的各項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另外還要指導學生做好選做實驗及家庭小實驗。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結合本校實際,盡可能地做一些有意義的實驗。
總之,高效課堂是當今教育的主流,也是全面提高教學成績和深化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它的開展既減輕了教師負擔,又減輕了學生的學業負擔,高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和關注。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