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麗紅
摘 要 教師要善于利用并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親身和感悟,在獲得情感體驗的同時,深化思想認識。
關鍵詞 情境教學 初中思想政治課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1-0019-02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生動具體的情境,使教學在積極的情感和優化的環境中展開,讓學生的情感參與認知活動,激活學生的情感思維,并在情境思維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教師要善于利用并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親身和感悟,在獲得情感體驗的同時,深化思想認識。”這一論述,也正是基于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內容、知識面廣,綜合性強,理論、概念抽象、枯燥等學科特點和初中生好動、注意力不持久,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才剛開始具備的特點而提出的。為此,本人通過教學實踐探索,認為情境教學法是一種能提高初中品德課教學有效性的好方法。
一、情境教學是實現教學三維目標的橋梁
初中思想政治新課程“三維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它們不是三個或三種目標,而是國家課程標準對新課程應關注不同階段學生成長的三個方面的綜合要求。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是層層遞進的三個層次,后者的實現以前者的實現為基礎,但又貫穿于前者的實現過程中。教學目標在課堂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是課堂教學的導向標,它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成敗。情境教學的創設要能將教學內容的目標融于情境之中。通過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熱情,使抽象的理論觀點形象化、具體化,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發現知識。與此同時,在教師適時點撥下,學生心靈產生共鳴,獲得感悟,情感得以升華,并導之以行,促使教學目標高效達成。可見,情境教學是實現課堂三維目標的“橋”和“船”。
例如,在講授《身邊的誘惑》時,教師一上課就說自己很激動,讓學生猜激動的原因,設疑激起學生的興趣。教師以話誘惑:我的手機信息提示我中了大獎,獎金8.8萬元,但需要攜帶身份證或有效證件辦理繳交2000元的手續費。老師提問學生,要不要去匯款?為什么?學生紛紛回答,不能去,這是騙人的。師問:“你們有過類似的經歷嗎?”生甲:“XX中學通知補償2000元的義務教育費,請于兩日內撥打XXXX電話號碼咨詢。”生乙:“收到郵件,說我中了一臺電腦,但要先寄100元郵資。”……學生紛紛踴躍發言,一個個騙局被揭露。教師引導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認識誘惑就在我們的身邊,如果經不住誘惑就會身陷其害,帶來嚴重的后果。教師適時點撥,使學生對詐騙行為深惡痛絕,從而使學生提高了明辨是非、識別美丑、抵制不良誘惑的能力。在情境活動中,既內化了知識,培養各種能力,又能提高學生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度體驗,使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有效落實。因此,情境教學的運用使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水到渠成。
二、情境教學是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實現有效教學的保證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的重要心理因素,是學生學習效果好壞的關鍵,也是教學成效的關鍵。傳統的政治教學是“填鴨式”“一言堂”的教學,師生關系就是一種倡導師道尊嚴的不平等關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主動者、支配者,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只能是消極、被動的學習者和服從者。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課堂教學死氣沉沉,了無生機。這樣的教學談何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談何提高學生的素質,談何實現有效教學。教師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置于情境中,參與活動,體驗活動,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而教師以指導者、組織者、參與者、研究者的角色進行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大膽探索,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學生不再是消極、被動的學習者和服從者,而是積極、主動的求知者。教師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支配者,而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和朋友。可見,情境教學的運用不僅可以促使課堂教學的交往互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而且還可以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得到整合,通過教師的“教”使學生獲得有價值的知識,為構建有效教學提供保證。
例如,在講授《唱響自信之歌》時,為了讓學生認識自己的長處是自信的基礎。教師鼓勵同學上臺說出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大部分的同學低著頭,眼神流露出不自信的神情,目光不敢與老師對視。這時,我設計一個比賽活動“老師和你們比賽,看看誰能說出對方什么優點。”“老師的黑板字好看,老師長得漂亮、善良,老師有愛心,從來不打罵學生,老師的課很有幽默”……聽著學生說出老師這么多的優點,我心里美滋滋的。我先是走到一個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身邊,用認真的態度、肯定的語氣對大家說:“這位同學體育特別棒,運動會上為班級爭過光。同學加油,老師相信你能行!”他原先低著頭,被我這么一說,頭抬起來了,身體也挺直了,自我的價值獲得老師的肯定、贊賞。同學們的目光隨著我的走動而移動,期待老師要說的下一位同學是誰?當我來到一個平時學習差、愛搗亂,同學們不愿與其做朋友的學生身邊時,大家露出疑惑不屑一顧的眼神,他能有什么優點?“上次老師摔倒了,他扶起老師;下雨了,他把自己的雨傘留給老師,自己卻淋濕了。大家說,他有什么好的品質?”“樂于助人、有愛心!”當我一個一個地說出同學的優點時,同學們既驚訝,又佩服老師對他們的肯定、贊賞。原先拘謹不敢表達,不敢展示自己的心終于徹底放開了。優生也好,差生也好,都紛紛站在講臺上把自己的優點、長處、美好的一面展現出來,唱響了自信之歌。在這樣的一個情境下,師生交往互動,和諧、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得到體現,教學有效性得到實現。
三、情境教學是點燃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火花
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是當今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總趨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運用各種問題情境、活動情境、故事情境等觸發學生的靈感。還要善于運用電腦、網絡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來調動學生的情緒,激活學生的興奮點。這些新穎、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直觀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具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種輕松、愉快而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教學手段和方式,既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又能有效地觸發他們的靈感,培養創新的品質。
例如,在講授《身邊的誘惑》時,我引入學生較感興趣的游戲機,創設辯論的情境,讓正反兩方就游戲機對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利或弊展開辯論。為做好辯論的準備,學生不僅要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收集、查找相關的資料,還要對這些信息進行篩選。在辯論時,學生思想飛速轉動,對每個問題的看法,都要整合所有小組成員的知識。可見,通過創設辯論情境,學生知道誘惑就在我們的身邊,無時不有,誘惑對人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關鍵就在于我們以什么樣的態度去對待它。既初步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運用辯證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也使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敏捷性、發散性、聚合性和創新性等要素得到有效地訓練。
情境教學作為我國當前教育改革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以獨特的魅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讓沉悶的思想政治課散發出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王榮.對情境教學的再審思[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3,(8).
[2]李麗丹.新課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課的有效教學模式[J].泉州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論文匯編,2014,(8).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