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瓊
摘 要 一年級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要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對數學充滿好奇心、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才能讓學生產生濃厚興趣,才能讓他們學好數學,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培養素養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2-0054-01
現在的一年級數學課本從形式上也較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把它表達出來,并把數學知識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了更廣泛的發揮空間,但一定要注重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要能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學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可也要兼顧學生的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培養。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主動學習并學好數學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數學產生興趣,才是學好數學的保障。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有趣的學習情境,能激起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即使是孩子在玩,也能不斷地接受新的知識、新鮮的事物,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我精心設計了很多不同的游戲、故事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上《認識鐘表》一課時,我給孩子拿來鐘表,以游戲的形式演示一個家庭的作息時間:孩子起床的時間是7:00、爸爸8:00上班、媽媽下午5:00回家做飯,讓小組的其他同學將時針和分針撥到該時刻的位置,讓學生變換著來表演。這樣,學生既能準確地認識時間,又能學會思考,還能親自動手。能動手的活動孩子們特別積極,逐步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也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
“主動是最大的動力。”培養小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意識,是學好數學的根本。讓本來枯燥的數學學習變得有趣。對于剛升入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大部分已經接受到了學前教育,他們對數學并不是一無所知。因此,在上數學課《數一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能看到的數,例如數人數、桌子、窗子等,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都有哪些數。還讓學生說出那些和自己有關的數字,如自己家的人、自己家的豬牛、自己的玩具、自己的書等。看誰說得多、說得好,讓學生感覺到數學永遠在自己的身邊、自己的生活中充滿著數學,這樣既增強了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途徑。現在的數學教材中有很多的練習題具有不唯一性的特點,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養成多動腦、勤思考的好習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剛開始,當我提到還有不同的答案,誰能回答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此時教室里鴉雀無聲,我慢慢提示著,鼓勵大家,積極思考的學生立刻舉起手,有的能答對,有的有點偏離,但明顯看出大家都想積極表現自己,都在努力去思考。表揚大家的效果比不上表揚個人的效果好,尤其表揚成績差的學生時,大家的積極性會更高。這樣會使孩子以后敢于發言,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問題對于不同分析者來說,都會存在不同的結論,培養學生表達自己分析問題結果的能力,當然說錯的教師也要給予糾正。從而讓學生學會以不同的角度觀察問題、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問題、用不同的手段來解決問題,充分讓學生意識到解決同一問題方法的多樣性。例如:解決媽媽買回來10個桃子,哥哥吃了3個,弟弟吃了2個,還剩多少個?當學生做出用總數減去哥哥吃的個數,又減去弟弟吃的個數等于剩下的個數時。我順勢問,還有其它解決方法嗎?學生又參與到思考中。如果沒有學生想出來,我引導,可不可以先求出哥哥和弟弟一共吃的個數呢?這樣,學生在以后解決問題時,就會認真思考,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四、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每上一節數學課,教師首先應給學生提出一些實踐性的問題,教師教的過程就是引導的過程,然后讓學生利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這些實踐性的問題。這樣,學生親身體會、親自練習,就能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例如,學習了“位置”這一課,讓學生說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認清前后左右的相對性。學習了錢這一方面的知識時,進行游戲表演,讓學生用自己的零用錢買“本”、買“筆”等,讓學生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剩余多少,買了多少東西等實踐性的問題。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把數學真正融入到了他們的現實生活中。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