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勇
【摘 要】數學試卷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深入互動、推動發展的有效“抓手”。試卷講評活動應為教學活動“添磚加瓦”。本文作者從三個方面對高中數學試卷的考后講評活動開展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高中數學;試卷講評;開展;略談
學習對象的學習實踐活動效果,需要借助于數學試卷或課堂練習來進行檢驗和考量。教育學指出,數學試卷,是教師檢測學生學習活動效果的有效“抓手”,是教師開展有的放矢教學的重要“依據”,也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載體”和認知學習不足,實時查漏補缺的有效“指南”。教學工作者不僅要做好試卷試題的設計工作,同時,更要做好試卷考后的講評工作。部分高中數學教師簡單的認為,試卷講評,就是結合學生試題完成情況,就試題講試題的活動進程。而教學實踐學指出,試卷講評是一個綜合考慮、統籌兼顧、自我反思、整改提升的發展進程。本人在此簡單闡述高中數學試卷的考后講評活動開展。
一、緊扣教材要義,試卷講評利于學生鞏固新知
試卷測試的目的,是為了考查學生群體對數學知識點內涵的掌握情況,是為了鍛煉學習群體對已有解題策略的運用能力。試卷講評,同樣與試卷測試的目的一樣。因此,教師開展數學試卷講評活動,不能毫無目標,沒有重點,應該做好“重點明確”,“方向鮮明”。必須圍繞和緊扣數學教材知識點內涵要義,進行有的放矢地講解和評判活動,針對高中生數學試題的試題解題情況,組織高中生根據試題內容以及解題要求,復習所涉及到的數學知識點內容,進行行之有效的探究分析活動,在有效講評試題的同時,實現教材知識點內涵的鞏固強化。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應用”階段性試卷講評中,教師將試題講評作為鞏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應用正余弦定理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內容的有效“抓手”,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應用試題講評中,就解決的思路,組織高中生進行思考分析活動,高中生在再次探析試題過程中,借助于所學習的相關數學知識點內容,在有效探析進程中,再一次鞏固了數學知識點內容,切實增長了高中生數學素養。
二、展現雙邊特征,試卷講評便于師生深入探討
試題:已知函數f(x)=tan(■sinx),求f(x)的定義域和值域。
學生解析:∵-1≤sinx≤1, ∴-■≤sinx≤■。
又函數y=tanx在x=kπ+■(k∈Z)處無定義,
且(-■,■)?奐[-■,■]?奐(-π,π),
∴令■sinx=±■,則sinx=±■。
解之得:x=kπ±■(k∈Z)。
∴f(x)的定義域是A={x|x∈R,且x≠kπ±■,k∈Z}。
∴f(x)的值域是(-∞,+∞)。
教師補充:學生在確定函數的值域時,沒有對結果進行闡述,應該對值域求取過程進行說明。∵tanx在(-■,■)內的值域為(-∞,+∞),
而當x∈A時,函數y=sinx的值域B滿足(-∞,∞)?奐B。
∴f(x)的值域是(-∞,+∞)。
學生進行試題解答修正活動。
在上述試題講評中,教師與高中生圍繞該試題的解答方法進行深入細致的雙邊交流活動,在高中生探析案例和教師有序引導的雙重功效下,對解題方法有了準確掌握。同時,借助于教師對高中生該試題的完成情況及注意點的評價活動,有效展示學生主體地位,切實培養學生解題能力。
由此可見,高中生在試卷講評活動中,應該將試卷講評作為課堂教學的“一份子”,展現教學活動的雙邊特征,在試卷講評過程中,滲透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活動,組織和引導高中生參與到教師試題講解和評判的活動進程中,與教師進行深入細致的討論活動,進一步明晰此類案例的解題思路,進一步掌握解析此類案例的解答方法,以此推進評講活動進程,提高評講活動效果。
三、落實課改要求,試卷講評促進主體能力提升
筆者以為,新課標作為高中數學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綱領”和“遵循”,就決定了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必須遵循和按照新課標要求和標準,深入有效實施。眾所周知,新課標將學生學習能力、學習素養、學習品質擺在“首位”,倡導“學生第一,能力為王”的教學理念。這就要求,高中數學試卷講評活動,必須貫徹和落實新課程改革綱要的內涵和精髓,將數學學習技能訓練滲透在試卷講評之中,把“講解”和“評判”的任務交給學生,多給高中生營造“講評”的機會,讓高中生在自身探究、分析實踐中,進行“講解”和“評判”活動,以此鍛煉和提升高中生的探究、推理、判斷、概括、反思等數學學習能力。如“設不等式|2x-1|<1的解集為M。(1)求集合M;(2)若a,b∈M,試比較ab+1與a+b的大小”試題講評中,教師在該試題講評時,轉變教學方式,將講評任務交給學生,高中生在試題講評準備環節,深入參與該案例的思考分析活動,得到其“(1)由|2x-1|<1得-1<2x-1<1,解得0
值得注意的是,高中數學開展試卷講評進程中,不僅要做好講解指導的工作,同時,要應發揮試卷講評中“評”的特點,認真研究分析并歸納總結高中生試題解答效果,形成解題效果數據統計表,在此基礎上,對高中生的試卷完成情況及效果進行科學評價,多肯定高中生解題效果,對出現的不足和錯誤,評價點到為止,提出殷切希望,此效果勝過傳統的“訓斥”評價活動的多倍。
【參考文獻】
[1]陳根倉.數學試卷講評課的新理念[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年02期
[2]荀青松.談復習中數學試卷的講評[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8年15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白蒲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