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

摘要:研發活動是高新技術企業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本文結合2007-2012年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現狀,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未能實現可持續性研發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從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制、科技金融服務體系以及企業研發激勵機制等方面提出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研發可持續性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企業研發 可持續性 高新技術企業
一、引言
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企業的價值已不單單在于有形資產的多少,更重要的是體現在企業的研發能力、創新意識、對市場和客戶變化的反應速度、技術和產品的市場接受程度以及服務的完善程度等核心競爭力上。研發活動作為
種高投入高回報的活動,不僅能夠給企業帶來可觀的利潤,而且可以使企業掌握更多的市場主動權、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對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企業都在通過研發、創新等方式來培育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我國的高新技企業將研發活動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也紛紛加大了資金投入。
可持續性是研發活動的命脈,如果不能保證企業研發活動的可持續性,不僅會造成企業研發活動前期投入的浪費,影響高新技術企業的經營和投資資金周轉,而且會影響企業相關研發團隊人員的信心,甚至造成高科技人才的流失。而可持續資金支持和優秀的研發人員,都是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取得成功的必要基礎。因此,分析影響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可持續性的因素,探究妨礙企業研發活動可持續性的原因,并探索保證研發活動可持續性的優化對策,對促進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長足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研發可持續性的現狀及問題
(一)研發總支出平穩增長,但與國際水平存在較大差距
從圖1可以看出,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總額每年的增長率在20%左右,2011年的增長率為27.9%,在國家各項政策的積極引導,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在研發方面保持穩定持續的投入,但是,根據2012年全球lT企業研發支出排行榜,華為(大陸唯一上榜企業)的研發投入為48.31億美元,而位居榜首的韓國三星電子的研發投入為107.67億美元。可見,在研發活動投入方面,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與國際水平仍有較大的差距。
(二)研發人員數量增長率與有效專利數增長率波動相似,均不穩定
從圖1可以看出,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人員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研發人員的增長率并不平穩,2008年研發人員數量增長率為14.92%,2009年增長率為12.28%,2010年增長率大幅上升為24.69%,而在2011年增長率卻下降為7.02%,2012年增長率上升至23.19%。同樣,研發活動有效專利數的增長率也出現了相類似的波動情況,2008年有效專利數增長率為78.66%,而在2009年卻下降為33.10%,2010年增長率出現較大增長,2011年又下降為2009年的水平,在2012年又出現小幅上漲。相對于研發人員數量增長率,有效專利數增長率的波動幅度更加明顯,其增長率數值也較大。
(三)研發活動項目數量極不穩定,甚至出現負增長
從圖1中可以看出,企業研發項目數增長率的波動是最為劇烈的,2008年增長率為83.27%,而在2009年卻大幅下滑為36.06%,2010年卻出現了負增長19.01%,在2011年又上漲為43.63%,在2012年出現較小幅度的下降。
數據來源:根據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2008-2013年“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整理所得
三、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研發缺乏可持續的原因分析
(一)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持續研發的動力不足
中國企業創新研發動力不足,很大程度上被歸咎于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落后。我國正處于經濟轉軌時期,知識產權保護現狀不容樂觀,法律對企業研發的知識產權保護有效性有待提高。如果高新技術企業在進行知識產權交易時,研發企業的知識產權得不到法律全面有效的保護,其研發收益和研發投資補償就得不到合理保障,這將嚴重損害高新技術研發企業可持續研發活動的動力和信心,進而使得高新技術企業因知識產權未得到合理保護而無法實現可持續性研發活動。對于企業的研發投入來說,只有當法律對知識產權保護有效時,企業的研發成果才不會被模仿抄襲,研發企業才有動力進行可持續性的研發投入。
(二)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持續性融資困難
持續穩定的研發資金投入是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可持續研發的有效保證,但是這些企業的成長性很高,企業內部資金積累不足以支撐起其經營和研發所需的巨大資金量。根據產業組織理論,企業研發投資具有周期長、風險高、轉換成本高的特征,造成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成果的價值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甚至會因新技術的出現而發生貶值,另外,研發投資具有積累性和不確定性,也很難制定個完整的契約明確資金供給方與需求方雙方的權責,導致了高新技術企業在研發融資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同時,實證研究表明,我國高新技術上市公司確實普遍存在研發融資約束現象,進而限制了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可持續性投入。
(三)高新技術企業自身的研發機制不合理
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大多屬于成長性很高的企業,成立時間不長,缺乏合理統的研發機制。首先,缺少對企業研發人員合理有效的研發激勵機制。其次,缺乏合理有效的沖突解決機制。沒有合理有效的團隊沖突解決機制,沖突一旦發生必然會削減和影響企業研發活動的產出與績效,甚至造成信任危機,使得高新技術人才流失,導致研發活動無法持續進行。
四、保證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研發可持續性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提高企業持續創新動力
在經濟轉型時期,我國政府應當加強研究,深入學習發達國家在高新技術企業研發可持續性方面的規則,主動吸收和運用發達國家先進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建立和完善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研發可持續性制度,并且保持制度環境的穩定,避免制度的變化給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可持續性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深化改革、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具有深遠意義。通過加大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寬度,降低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收益被抄襲、侵占的風險,保障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的收益,保障企業研發投資獲得補償。雖然,增加保護寬度,并不必然促進企業增加研發投入,然而,這將為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可持續性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使得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創新驅動發展的有力保障,增強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可持續性的信心和動力,從根本上提高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二)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化解可持續研發融資約束
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需要大量資金的長期投入,如果資金供應不足可能導致研發活動的中斷甚至半途而廢,好的金融制度使得市場可以迅速尋找到優良的投資項目并為之提供資金,從而可以有效緩解投資的融資約束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其目的是通過科技創新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在我國經濟變軌時期,科技金融對化解高新技術企業持續研發融資約束,推進科技創新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建立和完善企業研發激勵機制
企業是研發活動的主體,高新技術企業必須保證自身的研發激勵機制的合理性,才能在良好運用宏觀環境和政府大力支持的基礎上實現企業研發活動可持續性。建立和完善合理有效的研發人才激勵機制。針對高新技術企業人員的激勵問題,股權激勵和團隊合作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應當根據所處行業的不同,因地制宜,根據研發人員所需的差異,構建合理有效的研發人才激勵機制,徹底拋棄按照項目的成敗來決定研發人員的獎懲的機制;同時,高管長期股權激勵和短期報酬激勵與研發投入呈正相關關系,并且相比非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高管激勵對研發投入的影響更顯著。因此上市高新技術公司要提高研發強度,保證企業研發活動可持續性,可以通過長短期相結合的方式來激勵公司高管。
建立和完善合理有效的團隊沖突解決機制。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應當構建相互信任的企業研發文化,采用團隊合作型沖突管理方式,積極主動的面對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效解決沖突,繼而提高團隊的創新績效,實現企業研發活動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