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英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一個重要環節,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良好習慣、審美能力,一直是我們小學語文老師關注的問題。老師要通過不同的途徑引導學生閱讀,激發學生迫切的求知欲望,使小學生盡情享受語文中的語言美、文字美、情境美以及故事美,使孩子幸福的生活、快樂的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快樂閱讀;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加大學生課外閱讀量勢在必行。根據學校統一安排,本學期將通過扎實地閱讀指導,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從而有效地實現讀書實踐以及閱讀積累的目的。小學生處于懵懵懂懂的時期,好奇心十足,對一些趣味性強的童話、漫畫、經典名著、白話文特別感興趣,讓這些精神食糧潛移默化中滋潤孩童的心田,吮吸其甘露,熏陶孩子的情操,使讀物成為孩子快樂的樂園。
通過指導閱讀,幫助學生運用一定的閱讀方法進行讀書實踐,并能積累一定的古詩文及現代詩文;幫助學生進行多方位的課外閱讀,使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或每一單元課文盡可能形成主題教學,極大地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下面談談如何引導小學生的閱讀方法。
一、每周安排好閱讀的時間
(一)校內:課前3分鐘讀書交流,周單元午l小時“悅讀時光”。創設輕松,愉快的閱讀氛圍,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讀書心境,老師在這段時間內不要加框框,讓閱讀成為小學生心靈的雞湯,享受讀書帶來的快樂,把閱讀變成悅讀。
(二)家庭:每天中午20分鐘“自由閱讀”,每晚睡前20分鐘“開心閱讀”。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也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段時間家長指引孩子在童話故事的海洋中遨游。例如,家長為孩子準備的《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話》《安徒生的故事》等孩子最喜歡的讀物,讓孩子不斷捕捉到閱讀信心,開拓了孩子的發散思維,愉悅了心情,收獲了文化素養和語文素養。
二、做好閱讀方法的指導
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心理學研究也表明:激發興趣,人的積極性可以超過三倍。所以老師對孩子的閱讀指導很重要。下面探討對孩子閱讀方法的指引:
(一)精讀。即對書中的某些重點文章逐字逐句、精細地閱讀,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的基本手段,讓他們把課內所學方法運用于課外閱讀,以求“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
(二)略讀。課外閱讀應以略讀為主,因為當今社會正處于知識爆炸的時期,信息含量大、變化大,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篇篇精讀,章章深研。但是略讀也并不等于貪多求快,囫圇吞棗,否則必然一無所獲。略讀方法指導應側重于下面兩種:
1.瀏覽式讀書法。即對讀物快速地瀏覽一遍,力求迅速準確地從全局上把握讀物的脈絡和主旨,明確主要內容。例如閱讀《查理九世》,要求泛讀。
2.選讀式讀書法。又可稱為跳讀式讀書法,就是不讀完,有所舍棄,擇其所需而讀。跳讀時目光只掃描最關鍵的詞句,無關的通通拋開。這是一種快速查閱資料,選取所需信息的讀書方法,以培養學生帶著問題,迅速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例如閱讀《三顧茅廬》,只要求走馬觀花式了解故事情節就行了。
3.記好讀書摘錄。為了加深記憶,擴大積累,課外閱讀還要養成讀書記筆記的習慣,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筆記的形式有多種多樣,可以引導學生摘錄好詞佳句、警句格言貯存進自己的采蜜集;可以一邊閱讀一邊圈畫批注自己的感想和觀點;也可以把自己閱讀作品后的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形成心得筆記。老師應根據學生能力的高低、閱讀量的大小提出不同要求。一般來說,低中年級宜記“摘錄筆記”和“提綱筆記”,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而自由選擇,而且要求不能過高,特別是剛開始學記讀書筆記,應該多給予積極肯定和鼓勵,多讓學生體驗收獲的樂趣。剛開始記讀書筆記,很多學生不能辨別哪些是好詞佳句,我們可以結合課堂閱讀教學,以具體的課文為例,引導學生說說自己認為表達生動而準確精彩的詞句、片段及這些詞句好在哪兒,以提高學生的鑒賞力。
三、選好精彩閱讀內容
為了潤物細無聲的培養小學生的優秀品格,語文老師可以要求讀《三字經》《弟子規》、白話文《論語》等,通過這些讀物培養小學生謙虛、孝順、善良等。為了培養學生的高尚的審美趣味,有利于孩子身心的發展,要求孩子閱讀《詩經》《唐詩》《宋詞》里的經典篇章。為了活躍學生的思想,拓展知識面,開拓創新思維,培養閱讀興趣,可以要求小學生閱讀《草原小木屋》《外公是棵櫻桃樹》《格蘭特船長的女兒》,還有漫畫故事《二衰》《喜洋洋與灰太狼》等。
四、積極開展好閱讀評比辦法
(一)開展閱讀評價。請家長合作,把學生一周來的閱讀情況進行周評,于星期一早上交給老師進行批閱。老師不固定地抽查閱讀情況,認真而又不失幽默風趣地點評,不吝嗇贊美、表揚的話語,讓孩子能體會到老師對自己的贊成,感受到溫馨,使孩子更加聽從指導,快樂地接受知識。
(二)評選“讀書之星”。通過組織朗誦、編讀書小報等活動,每月評出一名“閱讀之星”,頒發獎章,并給小學生展示的平臺,指導每一位學生都能聲情并茂,用標準的普通話,用童稚飽滿的情感在講臺上表演,小荷才露尖尖角。
五、推進“親子”閱讀
通過家長會,幫助家長了解優秀讀物,能積極配合教師督促學生開展課外閱讀。鼓勵家長與孩子共讀一本書,共同探討書中的話題。同時,指導家長選擇圖書,向家長傳授和探討家教讀書經,讓家庭生活因為有了“親子共讀”而洋溢溫馨和活力。
總之,閱讀興趣、閱讀個性、閱讀能力的培養,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養成的,就如“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這就要求老師要有信心、耐心、恒心去指導小學生快樂的閱讀,使孩子在精美讀物中汲取營養,對孩子將來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高紅娟.淺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過程[J].經營管理者,2010(18).
[2]李秀娟.引導孩子輕松步入經典閱讀殿堂——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的研究與實踐[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2(11).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