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愛敏
【摘要】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科學、公正、有效的作文評價既能夠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又能激發學生創作的激情、體驗成功的快樂。語文老師高度重視作文評價,必能把握學生心理動態,提高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激勵和發展的功能。然而現今的作文評價有效嗎?我們的學生在乎老師的評價嗎?作文評價與學生的語文成績有何關系?本文擬對此作一些探索。
【關鍵詞】初中作文評價;實踐探索;有效;快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現狀及成因
課程理論家斯塔弗爾比姆說:“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
由此可見,作文評價已不僅是讓學生知道在群體中所處位置,而更是讓學生在現有作文基礎上謀求實實在在的發展。那么現今的作文教學中作文評價現狀怎樣呢?為了得到真實資料,筆者就長橋中學七年級學生在作文評價及喜歡的寫作形式方面做了調查與研究。
參與調查的是隨機抽查的初一(2)班、初一(3)班和初一(5)班,共計110名學生,其中男生71名,女生39名。問題設計如下:
(1)你最喜歡寫兩周一次當場大作文、周記、還是不限形式字數的日記?( )
A.大作文 B.周記 C.日記
(2)你大作文本發下來后,你會認真看老師的評語嗎?( )
A.會認真看 B.不太在意 C.隨手翻翻
(3)在作文講評課中,你的文章被老師選作優秀范文的情況怎樣?( )
A.經常 B.有過幾次 C.從來沒有過
(4)針對老師作文批改中指出的修改意見,你會對自己的作文進行認真修改嗎?( )
A.很認真修改 B.只修改一些錯別字 C.不修改
通過對問卷的數據整理與統計以及隨機訪談,我發現了作文評價過程中出現的幾個普遍現象及規律:
1.第1個問題,選C的同學70人,占總人數的63.6%,尤其男生較多。通過隨機訪問,大部分同學說作文寫不滿600字,日記不限形式和字數,有助于完成作業。可見學生對寫作文的畏難情緒還是很嚴重的。
2.第2個問題,選A的同學92人,占總人數的83.6%。可見,很大一部分學生對教師的評語還是很認真對待的。這說明學生很渴望教師對自己的作文進行指導。這就是著名的教學論專家江山野說的學生的重要特性之一“向師性”。但是從問題3中我們發現,選A的同學只有7人,占總人數的6.4%,而選C的同學竟然有36人,其中男同學31人,占男生人數的43.7%。也就是說有近一半的同學從來沒有被老師關注過,寫作的過程中從來沒有過愉快成功的體驗,這應該是我們作文教學的極大失敗,我想我們的作文評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寫作的熱情與興趣。
3.從問題4我們發現,有50個同學選擇B,還有個別同學選C,也就是說有近一半的同學,在老師給出修改意見后根本不修改,或者只對錯別字進行簡單的修改。通過隨機訪問,很多同學都說寫下一篇作文時老師不檢查修改。由此可見,我們的作文訓練沒有延續性,作文評價對學生的作文指導和矯正的目的并沒有達到。
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什么?是老師作文批改不認真?還是學生的隨意偷懶?從走訪調查中發現,主要原因是教師對“新語文教學”中“以發展為特征的評價體系”還沒真正領會,語文老師只關注結果,沒有關注學生動態發展的歷程,導致作文評價主體、評價方式、評價內容等方面單一化、片面化。因此我認為:老師要經常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通過實踐和探索,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激勵和發展的功能,從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提高語文素養;真正讓評價成為一種快樂而不僅僅是一種評判。
我校上一屆入學學生185人,外來務工子弟學生有161人,占總學生人數的87%。其中近三分之二又是男同學,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參差不齊,這對我們語文教學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在2011年的入學測試中,我校語文成績為區第14名;在2013年的中考中,我校語文成績為區第7名,其中作文分數的排名緊跟市區初中,明顯比基礎分數排名靠前。該成績的取得,與我們在作文評價方面的實踐和探索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下面分享一下自己在作文評價方面的實踐和探索。
二、實踐和探索
(一)循環日記——作文評價及時化
從第一個問題可知,我校學生,尤其男同學,對寫作文的畏難情緒很嚴重。結合我校學生實際,我們除了兩周一次的大作文教學外,還試行了“循環日記”寫作形式。在老師的指導下,把班級學生分成6到8人不等的小組,每個小組共用一個日記本,輪流寫日記。日記的內容可以是自己起伏的心情,可以是眼中獨特的風景,還可以是某段文字的效仿。更重要的是字數不限,一百字不少,二三百字更歡迎。
“循環日記”的評價由老師、學生共同參與。輪到寫日記的同學要像微博微信點贊和評論一樣,對上一個同學的日記進行簡單的評價再進行創作。還要根據上個同學寫日記的態度、細節描寫的精彩情況等打一分數,滿分5分。為了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對每天交上來的8篇日記,我不會在字數、內容上指指點點,只是每天上課時抽出兩三分鐘及時展示一下當天批5分的同學的日記。對于5分日記中題材有新意的,我會激情評價,這種贊賞既肯定了寫日記的同學,又鼓勵了批改的同學,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
(二)“一次”作文——作文評價目標化
在“循環日記”這種自由寫作的基礎上,我也會兩周布置一次有字數要求、有目標要求的命題作文。如為了訓練學生作文的審題立意、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場面描寫、故事的完整曲折等,而布置相應的作文題目。如果寫人記事,我會要求學生使用相應的人物描寫方法;如果寫景狀物,我會要求學生使用相應的修辭方法。我還告訴學生,好的文章應當追求描寫細致,情感細膩。
根據寫作要求和寫作內容的不同,在“一次”寫作后,我會有目標的變換著評價的內容及重點。有時把人物的語言或動作或心理作為評價的重點;有時把環境描寫作為評價的重點;有時把作文的開頭或結尾作為評價的重點;有時把中間的過渡語或過渡段作為評價的重點。總之,我會根據每一單元的寫作目標和每一課的寫作特點隨時調整評價重點和方式,實行點面結合,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
(三)“二次”作文 —— 作文評價縱深化
從調查的第4個問題中我們發現,我們的作文教學過程還缺少一個矯正和鞏固的環節。所以,在“一次”作文評講后,我根據“一次”作文評價的重點,有目的開展“二次”乃至多次的寫作,讓學生根據“一次”作文的訓練目標實現作文升格。
“二次”作文的評價更加多元化、縱深化。首先,分小組討論推優。小組推優的作文再參與六個小組評優。推薦出來的六篇文章,我會借用我任教的另一個班的同學參與評價。評出一篇書寫端正,在立意、語言、思想、結構等方面升格優秀的文章在班級學習園地展示,并向校廣播站投稿。其次,引導學生“縱向比較”。小組推優是自己作文和別人作文的“橫向比較”。評出來的優秀作文基本上固定在幾個書寫漂亮、語文素養較好的幾個人身上。這種論“文”不論“人”的橫向評價,會使優生因優止步不前,中等生得不到關注,差生可能會因差變得更差。因此,在小組推優時,我會引導學生加強“縱向比較”,對優生給予充分肯定的同時,還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對于那種成績一般、非常守紀律、平時不愛說話、不大進入老師視野的“灰色兒童”格外關注。在小組評優的時候,我還會讓同學評出本組最優進步作文:可以是書寫上的巨大飛躍;也可以是某一訓練目標的精細化。這樣,那些平時乖巧聽話的學生很容易進入同學和老師的視野。再次,利用班級考核平臺為作文評價助興。小組推優的文章,作者加10分,推薦小組成員加5分。最優進步獎的同學每人加5分。最后,優秀作品結集存檔。每次作文的推優作品,我會讓同學打印成電子稿發我郵箱。一學期下來,我會將優秀作品結集,存放在班級書櫥瀏覽傳閱。還讓每位學生利用假期把一個學年的成功作品結集,建立自己的作文檔案,為自己積累素材。
三、成效和心得
(一)遵從寫作規律 跟進過程評價 學會了才有興趣
“循環日記”的及時評價,既消除了同學們對寫作的畏懼心理,又培養了學生隨時隨地觀察生活的習慣;既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讓教師享受到了作文教學的樂趣,又確保一周內每位同學都被老師關注一遍,讓學生感到了寫作的快樂。“一次”作文有目標的布置和評價,使學生獲得系統的作文訓練。“二次”作文的強化鞏固及縱深評價,使學生作文在語言、構思等方面有新意、有特色,使得作文在某個方面更出彩。在及時跟進的評價中強化鞏固優點,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學會作文,提高寫作的濃厚興趣。
(二)尊重學生特性 增加“人”的評價 被關注了才快樂
在作文評價中,我們既要了解學生“向師性”的特點,發揮好老師的主導作用,還要了解學生“獨特性”的特點,發揮他們的獨立性,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利用作文評價平臺走進學生心靈深處,找到溝通和教學的契機,激發學生熱愛寫作,從而達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目標。
(三)改變教師觀念 放下師道尊嚴 共同發展才雙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們要轉變觀念,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不但成為寫作的主體,也要成為作文評價的主體。我個人的觀點是:學生能做的盡量讓學生自己做,不包辦、不代辦。學生不能做的,也要想辦法讓學生做,給他方法、給他策略、給他平臺。放下師道尊嚴,建立基于尊重,體現發展精神的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從而達到有效提高作文教學質量,又使教學促進學生發展的雙贏局面。
評價有法重要,落實評價更重要。我們語文老師在作文評價時,要肯定學生的每一次嘗試,肯定學生的每一分努力,肯定學生的每一點成功。還要維護他們的每一絲激情,維護他們每一點積極性。讓評寫相輔相成,又相互促進,真正使評價發揮評價、診斷、激勵和發展的功能,使評價真正成為一種快樂而不僅僅是一種評判!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12)
[2]蔡偉,方蓉.“新語文教學”辯證[J]. 初中語文教與學,2011(1).
[3]余文森.有效教學十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2009.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