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芬
【摘要】教育是培養創新精神和人才的搖籃。教書育人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一方手藝。為什么大教育家孔子能育出72賢呢?教學有法,可無固定法,關鍵要因人施教,創新思維,對癥下藥。
【關鍵詞】興趣;求異;拓寬;放松;收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創新就是創造出新的內容。創新包括理論創新、產品創新、思維創新等。當然最重要的是創新思維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從前的教法是注入式、強制性的。教師教,學生學,讀了背,背了寫,會讀會寫能背就算大功告成。現在的語文課大致是教師教讀,學生自讀,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分分段,說說段意,歸納一下中心,講講作者的寫作特點,處理一下多音字,布置作業,整個就是“公式”教學,沒有特色,激不起學生的學習情趣。后來又改為打題海戰,搜集一些資料或題型,有時根據課文內容自擬一些題目,目的是讓學生“藝”從多遍來,這樣要是碰著原題還是得心應手,大部分學生能做對,題型若有變化,就抓耳撓腮了。這就僵化了學生的思維,學生老是在老師思維內“舞蹈”。特級教師寧鴻彬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出了三個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師。”
在縣教育局的統一率領下,我學習了很多觀摩教學、優質課演講、教學探討,確實讓我大開眼界。我們應該有大膽創新的勇氣,在吸取他人教法之長而摸索出一條自己的路。課前認真鉆研教材,擬出教學目標,確定重難點,規劃出精辟易懂的板書,盡量讓學生從板書中就知道一節課的內容。在教法上,著手于激趣、求異、拓寬、放松、收攏這幾個環節。激趣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用心設計好課堂的開頭是一節課成功的先兆。當教師面帶笑容走進教室,學生坐定后,幾十雙“星星”盯著你,都盼望和等待老師說出第一句話。這是抓住學生注意力如何激發興趣的最好時間,所以每節課都得根據學生心理特征而備幾句開頭語。讓學生學得輕松,讓知識的趣味性在大腦中回蕩。新課的導入是不可忽視的一環,既是對舊知識的回顧,也是學習新知識的鋪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時刻不會忘記這一點,因為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最好的源泉,也是最好的動力。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從激發學生的興趣開始。例如:在導入新課時,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于一種輕松、和諧、有趣的環境氛圍中,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巧妙地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讓學生們在這種潛移默化的教學環境下不知不覺地學習。另外,教師還應充分運用不同的提問方式、 直觀的教學手段、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隨機就文講個小故事,玩個小游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會使疲乏的學生重新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探索的狀態。比起一成不變的講述、灌輸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求異就是采用不同的教法。同一篇課文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不能迷信于備課教案參考書,老是照本宣科。如:《跳水》一課,方法就各有不同。一種是先預習后看圖,二種是先看圖再習文,三種是老師如講故事似的提出問題……雖然方法不同,收到的效果大致都一樣,同學們都知道用跳水的方法能救孩子。老師還可以給學生提一個問題:“除了跳水還有其他方法嗎?”讓學生展開想象。
拓寬就是知識的延伸,是創新思維的發展。小學時代是人的一生中身心發展的起步階段,在這個時期不但身體發育處在快速成長期,且智力發展也很快,因此無論是書面知識還是社會知識,都得拓寬。為什么人們都說教師要有一桶水呢?教育工作者必須抓住有利時機,在學生教育階段大力開發創新思維教學,不能只要求學生領會自己所傳授的知識,而要啟發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特級教師寧鴻彬提出三個歡迎:“歡迎上課隨時質疑,歡迎發表和老師不同的意見,歡迎發表對教材不同的意見。”可見教育工作者不要怕提問,提問也能創新思維。如《跳水》一文,老師設疑就只有跳水的辦法能救孩子嗎?就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有的同學說:“用長竿讓孩子順竿而下。”有的說:“請直升機能脫險。”有的說:“給他打體重減輕彈,像氣球一樣慢慢飄落。”盡管這些不合現實,他們已經展開了想象。
放松就是課堂要活躍,讓學生感覺不到緊張,很自然,很輕松,沒有壓抑,在不知不覺的過程中學到了老師要達到的目標知識。只有放松,學生才不緊張,不畏懼,敢大膽提問,勇于回答。教師應允許學生說錯做錯,改正錯,學生創新思維才能提高。說給學生打體重減輕彈,不就引起學生大笑嗎?這一笑就笑出了解救孩子的辦法還是跳水,跳水的辦法比較現實。這樣學生學得輕松,記得牢固,又學會了處理問題的辦法,這就培養了學生無論何時遇到困難都要積極開動腦筋,尋找解決問題的良好辦法的能力。
收攏就是對一節課所傳授的內容進行小結,這樣每節課就像一個小故事似的儲蓄在學生的頭腦里,也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那么一個周,一個單元,一個學期,一個學年……都能這樣,就能總結出工作中的成敗,比較好收攏。收攏也是工作的結晶,是學有所得的肯定,也是彌補不足的良藥。
總之,創新是無止境的,思維是無限的,想象是無窮的。只要你善于總結,總有創新,哪怕只有一小點的變化也是創新的開始。當然要與眾不同,各自有體,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應學的知識,達到了教師事先預定的教學目標,你不就是創新了嗎?
參考文獻
[1]李珊珊.淺析小學語文創新與素質教育[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3(7)
[2]李平霞. 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 教育藝術,2008(3).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