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摘要】素質教育的呼聲越響,對教師的要求自然就越高。《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一再要求要將小學語文課堂打造成開放而有活力的趣味課堂。這個目標在城區學校已初露新芽,而在條件和觀念落后的農村小學卻舉步維艱。本文從師生關系、課堂設計和課外渠道來談論如何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農村小學語文課堂,謹此共勉。
【關鍵詞】師生關系;創新教學;新型農村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教育發展至今,農村小學語文課堂仍然在沿襲著古老的灌輸式,課堂只追求“是什么”,最多也就是“為什么”,而對于知識的來源和過程卻沒有得到重視。語文課堂應該朝著趣味性和開放性的方向去發展,讓學生在教師精心準備的課堂活動中去表現自己的能力,師生之間沒有隔閡,只有合作、平等的交流,激發學生自覺探索與發展能力,從深度上和廣度上延伸小學語文課堂的時限,從被動學習轉型到主動學習。
一、建立良好師生關系,解放傳統課堂束縛
小學語文是一門生活性和情感性很強的學科,可以不用太重視其理論性和邏輯性。如果你用一種嚴肅而又古板的方式和學生談天論地,收效肯定甚微,甚至容易讓學生失去最起碼的學習興趣。學生對老師的課堂不感興趣了,教學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因此,教師的個人素養與學生的交往方式將直接影響師生關系。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向師性,一般而言,學生的語文成績和師生關系有著很大的聯系,師生關系好了,課堂自然就沒有了拘束,學生敢說敢做,教學就有了活力。那么,針對農村小學來說,應該怎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呢?
第一,要熱愛學生,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在生活中關心學生,在思想上鼓勵學生。
第二,班級管理上要嚴而有理,嚴而有度,既要樹立教師的威信,也要平等交流,教學相長。
第三,在為人處世上要有耐心,更要有寬容心,以良好的品行和儀表去塑造形象,以更高的文化涵養和幽默風趣的言談舉止去強化人格魅力。
教室是師生的家,課堂是家庭成員的基本活動方式,家庭氣氛要活躍,家庭成員就要和諧平等。所以,教師要改變過去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多往師生雙邊互動的模式發展,共同交流探索,走出傳統課堂的束縛。
二、精心設計課堂環節,既要尊重個性也要發展能力
備課是上課的基本環節,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前提。課備成什么樣,課就上成什么樣,所以我們必須要精心設計好每節課。上課的對象是師生,在備課時始終要圍繞師生雙方的個性特點和生理特征來設計教學活動。備課前,應該要花足夠多的時間去欣賞這篇課文,確定作品中最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藝術內容作為教學重點;發現這些教學重點中最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法,選擇恰當的方法使學生能感受這些表現手法在藝術中的表現作用。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從多角度去設計教學問題和教學活動,然后思考應該以怎樣的形式來呈現教學步驟,包括富有趣味的導入和值得深思的總結與延伸。
備課時,還要充分考慮生成與預設,可能出現的一些突發機制以及處理的方式,更要合理地運用學生的錯誤資源來展開教學。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多給學生表現的機會,特別是農村小學生。詩歌散文多吟誦,故事小說多演練,議論文多引證辯論,科普文多交流探討,鼓勵學生多參與教學活動,在開放而有活力的氣氛中快樂學習,發展能力。
在農村,要讓學生適應這種教學模式需要一定的時間,教師自身需要一定的組織能力,言語需要幽默風趣,可以讓一些學習好、膽子大的學生先嘗試,然后再帶動其他學生參與。在組織教學時,也要有難易的梯度,要考慮學困生的學習能力,爭取讓他們也能參與其中,樂享其中。學生學習不能只掌握知識,更要發展技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找到適合自己個性與能力的發展機會。
三、多渠道拓寬教學資源,打破本本局限和課堂時限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到“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可見,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國語學科,融文學藝術、歷史典故、人文科學、心理情感、品德思想于一體,它的廣博精深僅靠課文精選的經典之作遠遠不夠。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閱讀課外資料,包括其他學科的資源也能為語文所用。
農村學生多為留守兒童,隔代教育的小學生自覺性越來越差,他們的學習范圍大多局限于課本,學習時間也局限于課堂,長此以往難免成為井底之蛙。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有責任帶動學生去學習。曾經有位教育學者說“教,是為了不教”。“教”,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把學習精神傳遞給學生;“不教”,并不是一味地無為而治,而是授之以漁后的學生有了自學的能力,能主動去解決一些問題。這樣才能從本質上打破本本主義和課堂時限,做到學無止境,學海無涯。
要告別過去枯燥的語文課堂,就必須走開放而有活力的路線,這條路走好了才有資格談素質教育。開放,是指教學思想的開放;活力,是指學習的興趣和教學上的百鳥爭鳴。在教學中,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自由空間,以靈活多變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質疑解難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培養發散性、創造性思維,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在農村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還是一個比較艱巨的任務,特別是老年教師的比重較大,所以年輕教師應該提升自身素養,帶動新型課堂的轉型,多探索,多嘗試,利用本土鄉情使語文課堂充滿詩情畫意。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