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方芳
【摘 要】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教學活動要追求的一個重要目標。給學生構建一個有效、高效的學習課堂,讓學生快樂、輕松有效地學習是提升課堂質量的保證。在高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問題分析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深挖問題的本質,讓學生在課堂上高效的學習和提高。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問題分析;教學有效性
課堂教學需要學生主動參與,需要有一定會學能學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采用問題分析和探討的教學方式是以生為本的教學方式,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素養的一種教與學的方式。
歷史不僅是要學生學習歷史,提高學生的歷史文化知識,培養學生歷史學習情感,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更要讓學生分析歷史,總結歷史,從歷史的長河中看到經驗和教訓,獲得規律性的認識并不斷汲取力量、不斷思考、不斷創新、不斷反省,提升個人素養與民族情感。可見,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對歷史問題的分析是很重要的,只有學會分析問題才能從問題中看到經驗和教訓,然后才能學以致用。在問題分析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學到很多有益的東西。如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有很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等。因此,在高中歷史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問題分析法的教學,那么,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問題分析法呢?
一、獨立思考學會問題分析
學生在高中學科學習能力重要的是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新課標的進行,現在的考試題越來越靈活,所以原來的教學思維根本不能讓學生應對考試和培養能力。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問題分析法讓學生自主的學習知識,問題分析法就是通過設置問題,讓學生一步步的了解知識點,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索學習到知識。例如,在《辛亥革命》學習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找出課本上的知識點,先了解基礎知識,比如( )年元旦,孫中山在( )宣布( )成立,以( )為國旗。了解基礎知識是學生能正確分析問題的基礎,所以在進行問題分析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基礎知識,這樣學生才能根據問題做出正確的分析。針對這個辛亥革命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辛亥革命這個歷史事件失敗的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分別是什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情況?
可見,有效的教學就是指學生可以在課堂這個環境中學到更多的東西,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得到全面的發展,在問題分析的過程中學生有獨立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空間和時間。它不再是教師講課,也沒有固定的思路或是認識,所以學生就可以有很多的發展和自主分析的余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問題,這樣就可以很大的挖掘學生對事物分析的潛力,同時這樣分析問題會讓學生印象深刻,讓學生把知識點牢牢的記住。
二、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隨著課改的進行,現在最重視的就是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和創新,所以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早已不適合現在教育的發展,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用新型的教育模式讓學生靈活地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是按照課本上的知識給學生講一遍,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只會答一些有固定答案的題,在遇到分析或是更深層的題的時候學生就會很迷茫,無從下手。為了順應現在教育的發展,在教學的時候教師一定要讓學生進行問題分析,在問題分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靈活的根據知識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新航路開辟”這一歷史事件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材料分析題;先給學生一些新航路發展的資料,然后讓學生根據資料自己分析新航路形成的原因并簡述新航路發展的歷程,在這個過程中就是考驗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可以通過材料學會分析問題,在分析問題的時候培養和鍛煉思維能力,相信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就可以積極的應對材料分析這種題型了。
三、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學習需要努力,更需要正確的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生才能在一定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效果。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實施問題分析法也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一種培養。在歷史學習中有很多事件需要進行比較和判斷,讓學生分析兩種事件之間的相同點
和不同點這個問題就是告訴學生要注意總結和概括,將所學的知識聯系在一起,這樣可以系統地進行學習。例如,在學習《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發明者、發明基礎、時間和范圍等方面比較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之間的不同點,在學生進行問題分析的時候學生就會將這兩個事件的相關知識結合在一起,在以后回顧和復習的時候也可以聯系在一起,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就會學會總結,學會將問題串成一環進行學習,這是學習過程中一個很好地學習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記憶知識點還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有一雙發現問題的眼睛或是結合所學知識靈活的設計問題,讓學生通過問題分析不僅可以學到知識還能學到一種學習方法和策略。
總之,在高中歷史的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僅無法應對學生的升學考試還不能使學生具備應有的思維和素養,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全面發展。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多發掘書籍上的問題然后讓學生通過分析問題進行學習,讓學生有一個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相信學生在學會分析問題之后一定會有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以后的學習中也會更加順利。
【參考文獻】
[1]趙生昌.問題分析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赤子(中旬),2013(09)
[2]湯小蘭.談高中歷史教學中比較分析法教學的應用[J].新課程導學,2014(30)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市三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