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青山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4-0118-01
情感,是人們對于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個人需要而產生的態度和體驗。如果說教學活動是“一出戲”,那么老師和學生“同臺演出”,既需要配合默契,又需要情感交流,作為班主任應當懂得情感的價值和力量,在班級管理中充分發揮情感的作用。
一、班主任首先要有真摯、深厚的情感
一個成功的班主任,應是“慈母”“嚴父”,讓學生感到既“親”又“敬”,堅持嚴格要求,樹立“嚴父”的形象,給學生慈母般的關懷,還要以嚴格的制度規范他們,但一切制度都必須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既讓學生覺得寬松,又能激勵他們積極向上,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接近學生,才能引導學生。
教師與學生之間真摯、深厚的情感需要精心培養,細心呵護,平時的教學與管理中應盡可能的多與學生接觸,多去了解學生,包括他們的學習、生活。盡量“蹲下身子看學生”,真正融入到學生中去,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有利于工作的開展。如本班學生李X,剛來我班時性格比較孤僻,從不主動和別人說話,對于老師的問話總是支支吾吾,顯出靦腆不安的情緒,但我并沒有放棄這個學生,只要有機會總是主動找他談話,深入了解他的內心世界,努力尋找他的閃光點,幫他樹立良好的自信心。現在這個學生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轉變,不但變得活潑開朗,而且經常和老師談心。就這樣,師生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二、賞識學生,謹慎對待“出格”學生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學會賞識學生,對待學生的“出格”行為不要簡單地加以否定,而應獨具慧眼,識別其“廬山真面目”,分清他們的行為是創造意識還是真搗亂,平等對待后進生,注意后進生的閃光點和細小進步并以此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努力進步。
有的學生“出格”其實只是為了引起老師對他的注意和重視。如我班上的學生觀X,他是一名學習成績中等且比較聽話的孩子,但有一段時間卻經常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破壞了良好的課堂氣氛。有時無故招惹其他同學,搞得有些同學經常跑到我這里“告狀”。有一次我狠狠批評了他,隨后,他那滿臉失望的神情,使我驚訝,感到這樣做也許是誤解了他。在與他幾次談話后,我換了一種方式來對待他。于是他完全改變了,有時還主動維持班級紀律,讓我又多了一名得力助手。
三、運用一定的教育藝術,把握情感的表達方式
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教師對學生的情感主要通過語言、動作、表情、神態等表現出來,尤其是在學生學習出現困難時,生活遇到麻煩和挫折時,身體生病不適時都是老師表達真摯情感的好時機。這時對學生的關照,所產生的情感無論就其穩定性和深刻性而言都遠遠勝于一般接觸。
作為班主任,平時就要發現學生的這些困難,抓住有利時機,培養師生之間的情感。如學生在校生病了,父母不在身邊,這時的他非常需要老師的關懷,一句問候的話,一片小小的藥片,一杯熱氣騰騰的茶水,都可能是拉近師生關系的橋梁,也可徹底改變一個學生對老師的看法和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達到融洽師生關系的目的,也做到了以情育人、以心愛生。
四、嚴中有情,端正學風,動之以情
班主任不能對學生的錯誤一味遷就,而應包含著有理有節的批評。對于個別知錯犯錯、屢教不改的學生也要嚴厲批評,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過錯的嚴重性,感覺到自己的過錯令老師多么的失望,從而起到警示作用。“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只要我們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重視情感教育,以情育情、以情換情,關心學生如同關心自己的孩子,使學生信服自己,視自己為偶像,再調皮的學生也會乖乖地“跟著感覺走”,變得“規矩”起來。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