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軍
摘 要:小學數學是小學教學中的基礎學科,也是重點學科。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經常出現一些學生無法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思路,接受數學知識慢,忘記知識快,不能很好地解決數學問題,這些學生通常被稱為學困生。對農村小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進行調查和分析,并對學困生轉化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農村小學;小學數學;學困生
所謂的學困生,也就是后進生,存在于每個班級每個學科中,主要是指學習有障礙,學習習慣有問題的學生。表現在農村小學的數學學科中,學困生往往不能獨立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對學習數學沒有興趣,導致課堂上學習效率不高,數學成績較差。從學習習慣上來講,學困生的認知能力較為欠缺、懶散、積極性低等。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困生的成因進行分析。
一、學生個體差異
學生由于生活環境不同,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也具有差異。一些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差,空間想象能力較低,導致對數學的學習能力較差。例如,在圓錐的學習中,許多學生能夠很快地理解圓錐的體積是等底面積等高的圓柱體的體積的■,因此,短時間內就能夠記住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而一些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較差,不能在腦海中形成一個立體的圖形,導致學生無法接受圓錐體積是等底面積等高的圓柱體的體積的■,從而無法靈活運用圓錐體積計算公式解題。
二、嚴重的自卑心理
學困生通常對自身的評價較低,有較強的自卑感,總認為自己的能力不如別人。同時,由于成績較低,學困生經常受到家長的責罰和其他同學的歧視,導致自尊心受到極大的打擊,同時,數學知識較為枯燥抽象,難以理解,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下降,學習成績越來越差,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學困生在課堂上往往較為沉默,不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中,在課堂上請他們回答問題時,他們表現得十分緊張,聲音較低,目光也不敢直視教師和其他同學,這些都是嚴重的自卑心理的外在表現。
嚴重的自卑心理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自信心,缺乏積極思考問題、積極進取的精神,不愿主動和教師以及其他同學交流學習上的問題,對學習產生畏懼和厭煩的心理,最后成為學困生。
三、外界因素的影響
外界因素對學困生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外界因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家庭因素、社會因素、教師因素。
1.家庭因素
在小學生的學習中,學習習慣的培養十分重要。然而農村家庭的父母多數文化水平都不高,許多家長并不能輔導孩子學習。同時,農村家長平時都忙于工作,沒有多余的時間用于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無法及時幫助孩子合理安排學習計劃,導致學生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夠科學合理地對新課進行預習、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有計劃的復習,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最終惡性循環,成為學困生。
2.社會因素
由于當今社會的通訊比較發達,使學生與社會的接觸更為方便。在幫助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的同時,由于小學生的心智不夠成熟,辨別是非能力較弱,造成一些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對學生的思想影響很大,使一些學生對學習成績不夠重視,認為學習沒有用,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認真學習,課后不愿及時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嚴重影響了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使學困生消極怠工,嚴重的甚至出現逃學、輟學等現象,對學生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都產生了極其嚴重的影響。
3.教師因素
一些教師在課堂上追求教學進度,在教學計劃的安排上沒有針對學困生的接受能力,一味地向前講課,只關注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的學習情況,忽略了學困生的學習情況,導致一些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不能跟上教師的教學思路,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對數學知識越來越陌生,失去了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導致上課時間注意力不夠集中,課后也不能及時將課堂上的內容消化掉,成績慢慢下降,失去了學習的自信心,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課堂上更不敢積極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更不愿意將自己的困惑和疑問提出來,導致嚴重的自卑心理,思想上不積極上進,最后淪為學困生。
四、學困生轉化的建議
針對以上學困生成因的分析,筆者對學困生轉化提出一些建議。
1.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最大程度上為學困生創造獲得學習成功的機會,并適時地給予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學困生的學習水平,提出一些他們能夠解決的問題,并讓他們在其他同學面前回答,回答正確后,帶領其他同學一起給予他們贊揚和鼓勵,使學困生獲得學習成功的喜悅。
2.建立學生學習情況檔案
對于一些接受能力較差的學困生,應重點建立關于他們學習情況的檔案,掌握他們無法學會知識的特點,根據他們的學習情況制訂合理的計劃,同時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針對他們學習上的薄弱環節加強輔導,同時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建立學習小組
學困生因為嚴重的自卑心理,通常喪失了競爭意識,缺乏努力進取的精神,導致他們不愿意積極參與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更不愿意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因此,可以將學生按照不同層次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根據學習能力的差異,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使組內成員互相比較學習任務的完成進度以及學習成績的進步速度,這種分層次的教學方式能夠使教師對每個層次的學生的學習情況都了如指掌,方便教師制訂教學計劃,同時能夠幫助學困生走出陰影。
本文針對農村小學數學的學習情況,對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進行了分析,并對學困生的轉化提出了一些建議。總而言之,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十分復雜,學困生的自卑心理較強,此外,學困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學困生的轉化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家長的耐心幫助和關心。
參考文獻:
[1]楊紅紅.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J].商,2013(17):329.
[2]余惠明.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多的成因與轉化之我見[J].中國科技信息,2010(15):263.
[3]呂秀華.多播一份關愛,多灑一縷陽光: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3(35):61.
編輯 王團蘭